详细内容

焦虑|解析现代社会焦虑根源: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的深度剖析

时间:2024-12-19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物质也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焦虑变得越来越普遍?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天福教授在“人文清华论坛”上发表演讲,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焦虑的根源。

焦虑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是一种常见的内心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焦虑并不是坏事,也不是我们的敌人。

焦虑是指我们对无法控制的未来感到不安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接受意外,承认机遇,并在整个过程中冷静应对。 ——王天福

焦虑无处不在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剧场里演讲,等待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到有些焦虑焦虑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它无处不在,我们无法躲避它。

首先让我们看一些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 20%。这是全球美容整形外科医生协会 2024 年年度报告中的数字。数据显示,在韩国首尔,19岁至49岁的女性中,有五分之一接受过医疗美容手术。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大学生调查显示,69.7%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表感到焦虑。在女性受访者中,这一数字高达78%。此外,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霍默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外表不佳的工人相比,外表较好的人可以获得15%的额外收入。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外表焦虑是他们无法逾越的坎。

焦虑症咨询_焦虑_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

还有一个特殊的数字:35。35岁是引发年龄焦虑的门槛。对于育龄女性来说,35岁以上的人被称为“高龄妈妈”。人们会问:“你35岁了为什么还没有完成博士学位?”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软件工程师通常在35岁的时候会出现巨大的转职,很多人必须在35岁时完成转职。如果职场白领还没有升职或者35岁加薪,他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不如意。因此,一位受访者感叹:“35岁就像一扇门,标志着很多可能性正在逐渐关闭。”

当然,家里有秀才的妈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焦虑。海淀妈妈是一个很特殊的标签。他们生活在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最集中、最激烈的地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孩子的教育做着周密的规划。海淀的一位妈妈为孩子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辅导和学习计划。从周一到周日,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这种对孩子的细致管理和规划,是他们内心焦虑的体现。

很多时候,人们把焦虑视为一种个人的内心感受,但对我来说,焦虑从来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心理感受。和海淀妈妈一样,她们的焦虑会影响整个家庭。同时,海淀妈妈们的焦虑也会通过网络传播,影响到更多其他地方的妈妈们。当然,也有人会利用、甚至制造、贩卖焦虑,并从中谋取利益。

焦虑本身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所以对我来说,焦虑是一个社会学的研究课题。

进化中的焦虑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焦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人类固有情绪,是人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习得的一种神经活动。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遇到潜在的外部威胁时,会感到不安、担忧、沮丧,甚至恐惧和恐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本能的应激反应。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既是掠食者,又是猎物。当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巨大的生存危机时,焦虑是一种让我们面对危险的警惕机制。这种反应在进化过程中是一种优势,因为它使我们能够提前感知潜在的危险并做好应对的准备,从而增加在进化过程中的生存机会。因此,焦虑被铭刻在我们的大脑和基因中,是人类本能的应激反应。

当然,我们的大脑在产生焦虑神经活动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焦虑的机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动物无意识的本能反应一致,另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焦虑过程与大脑的海马体和前额叶密切相关。海马体和前额叶主管记忆和深度思维两大功能。因此,焦虑可以储存在我们大脑的某个地方,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分析我们所处的困难环境做出判断,或者可以出于对他人所处的困难环境的爱而分享。因此,无意识的本能和有意识的思维共同构成了人类焦虑的根源。

焦虑_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_焦虑症咨询

既然焦虑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我们生存的进化优势,那么,正如丹麦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说,“焦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为焦虑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的危机和外部的危险,我们会想尽办法去应对。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说过:“焦虑是我们行动的根本动机”。这是一种作用机制,也是进步的标志。

“世界正在快速变化”

为什么现代社会的人有更多的焦虑?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化太快,我们的内心很难适应,造成情绪与外界变化的不匹配。这让我想起了80年代中期崔健写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世界变化很快。”确实,不是我想焦虑,而是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我不得不焦虑

经济史学家对过去3000年人类产出的变化率进行了建模,发现人类发展的真正加速始于300年前的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促进了人力产出,而大部分经济产出最终落户并成为一系列生活基础设施。

1990年的上海浦东还是沿江田园风光。到了2010年,它已经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市。从2008年到2021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13年间增长了60倍之多。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飞速发展。

外界的急剧变化对我们的内心产生什么影响? 2023年,我们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进行了软件工程师调查。我们选取了计算机行业的相关企业,收集了超过14000份电子问卷,采访了100多名软件工程师。调查数据显示,21岁至35岁是软件工程师集中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超过20%的受访者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取代。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20%的工人岗位很快将被人工智能取代。高盛集团的研究也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大约有3亿个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麦肯锡的结论更加大胆。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到2030年,多达8亿个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有人预测,未来的社会可能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

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动了外界的快速变化,进而带来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导致我们内心产生这种不匹配的焦虑呢?简单来说,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社会过度追求效率和理性,毫无节制地向前发展,导致变化越来越快。

“工具理性”的胜利

我们对2021年中国医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在全国28个省市收集了12000多份问卷,采访了40多名医生。调查结果显示,每位医生平均就诊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医生在就诊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在就诊后还需要整理自己的记录、材料等。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15%的医生在一个咨询日接诊的患者数量超过50名。

每个门诊日接见如此多的患者会减少每个患者可用的平均治疗时间。我们的调查显示,近50%的患者诊疗时间不到10分钟,超过11%的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不超过5分钟。所以,忙碌是医生的常态。医生工作很辛苦,看的病人很多,但每个病人的平均诊疗时间并不长。

基于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医生为患者付出了很多,但超过50%的医生感觉医患关系并不融洽。而且,近50%的医生认为未来五年医患关系不太可能改善。 48%的医生将医患关系不佳归因于市场化,即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效率更高; 43%的医生将其归因于缺乏人文医学精神; 21%的医生将其归因于医疗技术的进步。

我们知道,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帮助发现更多的疾病,使医疗诊疗更加精准,治疗方案更加有效,从而挽救更多的患者。但也有医生认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建立医患友好关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患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也变得更加脆弱。这造成了一个不可避免且非常令人困惑的悖论。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这个悖论有非常深刻的分析。他认为,除了情绪冲动引起的应激反应外,人们的行为更多地经过了思考和分析的理性化过程。这个合理化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我们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相一致的价值观念,称为“价值理性”,因为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我们必须这样做。二是追求行动过程中“投入小于产出”的工作节奏和合理手段,这就是“工具理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和意义,因此很难统一“价值理性”。但“工具理性”则不同,因为工具理性非常简单。在行动过程中,“投入小于产出”是一条普遍规律,可以成为不同类型行动的统一标准。因此,在整个人类行为过程中,“工具理性”一定会获胜。它必将主导人类行为之间的竞争,成为理性化行为的主导理性类型。

数字时代焦虑的根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更高的效率,因为更高的效率会在竞争中得到更高的评价,会分配到更多的资源,获得更丰厚的奖励。

焦虑症咨询_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_焦虑

那么如何体现评价的高效率呢?排行榜用自然数来呈现人们行为的最终结果,从最好到最差、从高到低、从高效率到低效率进行排名。从幼儿园小红花的排名到电影、流行歌曲的排名,从大学发表论文数量的排名到各地的GDP排名,比比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排名虽然简单,但也很轻率。因为它用最简单的数字来表达结果,掩盖了中间所有丰富复杂的过程。

数字时代的排名更加方便和通用,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用数据来表达。当排名式评价发展到极致时,就变成了“胜者通吃”,胜者通吃,败者一无所获。更重要的是,在它的定义中,只有第一名才是赢家,其他人都是输家。如果你没有获得第一名,你就会失败,你将一无所获。这必然会导致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即“想赢又怕输”。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免焦虑

在我看来,焦虑是人类心灵陷入理性牢笼的最明显表现。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焦虑?因为在现代社会,焦虑影响范围更广、更深,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也更直接。因此,在焦虑的驱使下,我们会发现很多不寻常的情况发生。

如何应对焦虑

当代社会,每个人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迫前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996”工作模式应运而生。顾名思义,“996”就是公司员工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些现象都是由焦虑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造成的。

另一方面,焦虑社交心态和社交情绪也可能导致拖延症。例如,在毕业季,许多学生正在写毕业论文。事实上,有些毕业生可能对如何写论文感到非常焦虑和困惑,所以他们不断拖延,等到截止日期才匆匆完成论文。拖延的终极程度是什么?躺下,就是放弃。即使过了,你也会无动于衷,彻底退出。所谓御宅族就是这种焦虑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驱动的社会行为的生动体现。

“内卷”与“平躺”,为何会同时出现如此相反的行为?因为我们陷入了一个焦虑社会。

社会学研究焦虑,因为焦虑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虽然我们的研究不能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但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和提炼出来的概念能够帮助大家观察和理解社会。同时,我们也希望帮助大家思考,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自洽,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

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焦虑呢?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科幻小说《三体》。 《三体》中有很多涉及社会学的内容。对于社会学来说,我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个体的力量一开始并不强大。野兽的身体素质、敏捷性、力量可能远远超过人类,但人类还是一步步进化成了地球上的优势物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我们组建社会、发展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能力,这就是合作。 《三体》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恰恰相反。它讲述了为什么在星际社会中合作是不可能的。人类进化的历史证明,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社会合作是人类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最有力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即焦虑

焦虑是指我们对无法控制的未来感到不安和担忧。当然,我们希望未来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事实上,从现在到未来的漫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机遇和意外。这些意外和意外是一系列我们无法提前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接受意外,承认机遇,并在整个过程中冷静应对。

焦虑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中,是一种常见的内心情绪。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焦虑并不是坏事,也不是我们的敌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焦虑曾经警醒我们,帮助我们采取行动应对危机,所以焦虑是我们的亲密朋友。我们不应该回避它,也不应该憎恨它。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我们肯定会焦虑”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要坚信人类社会的韧性,一定能够在社会变革、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找到克服焦虑的方法,所以我们不需要感到特别焦虑

刚才等戏的时候,我真的有点焦虑,背上都出了点汗。然而,当我说话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担忧——“我该如何说话?” “大家会听到什么?” “整个演讲是否顺利”变得不再重要。我遵循我自己的指示。节奏一步步进行着。所以,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我们采取行动,以平常心面对焦虑,我们就能慢慢克服它。

请相信“焦虑”是你前进的动力,不要让它成为你灵魂的羁绊。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