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如何应对疫情焦虑症?日本华人心理咨询师解答常见问题,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时间:2024-12-25 14:12 中国侨网3月1日电 据日本《东方新报》微信公众号消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很多人面临着焦虑和不安。如何应对疫情焦虑?由日本专业心理咨询组成的华信华人心理咨询室,精选了读者最具代表性的6个问题,并一一解答。 问:国内疫情升级已经一个月了。目前日本的疫情形势也十分紧张。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感。我担心在中国的家人的安全,我担心自己和在日本的父母。又担心我了,感觉每天都在惶恐不安。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会崩溃。我应该怎么办? 答:随着疫情不断升级,出现这种焦虑是很自然的。看不见的、不确定的病毒让你失去安全感,这种心理失调表现为对家人和自己安全的深切担忧。当人们认识到危机时,经历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慌等反应是正常的。只有感到焦虑和恐慌才能促使我们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您感到安全。 比如,先冷静下来,关注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断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药等)。其次,确认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等级。在中国,您的父母或您身边是否有感染者,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否属于高风险环境。同时,认识恐慌的含义并接受恐慌也很重要。最后,可以利用一些外部资源来缓解这种情况。如今,许多心理机构都在开展线上支持活动。通过这些机构,你可以在网上学习一些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 弟子:虽然我和家人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每天都看新闻,人数不断增加,情况越来越严重。我根本无能为力,也无能为力。看到别人都能捐钱捐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只能保护自己的安全,但心里却总有一种愧疚感和深深的无力感。怎么破呢? 答:这次疫情激发了你们的同理心和慈善精神。但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一些对疫情有帮助的事情,所以这让你感到非常内疚和无助。冷静下来想一想,为疫情做贡献的方式有很多,医疗的、物质的、精神的。除此之外,大多数人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缓解医疗压力最好的事情,也是对大家最大的帮助!同时,不要过多关注负面新闻。当你有余力的时候,可以关心一下身边过度紧张或惊慌的亲朋好友。在非常时期,我们一些看似平常的问候,却能给身边的人带来莫大的温暖。 问:虽然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但我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因为COVID-19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担心在公共场合说中文会被旁边的日本人讨厌,也担心在公司在学校受到歧视。其实周围的人并没有对我做什么,只是我很敏感,感觉自己很渺小。我不知道如何在日本社会生存? 答:心理学中有一个“自我”的概念,是指将自己认定为歧视对象的心理现象。有自我的人的自尊常常会受到影响,但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认可或意识到别人没有歧视他们来恢复。这次疫情从中国开始,让你感觉自己的国家害了别人。这种想法让你感到有些自卑,同时,你也感到有些愧疚和恼火。这些感觉表明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虽然病毒的发展和传播不是你个人的责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觉得自己有责任。 在目前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出现对我们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但当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被贴上了病毒的标签时,即使周围的人对你没有做什么,你也很容易变得非常敏感。有时这种敏感会让人感到压力,无法看清现实。其次,请冷静地思考。给自己贴标签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个不公平的标签而感到自卑。第三,如果你真的像你想象的那样被讨厌或歧视,是你周围的每个人都是如此,还是只是某些人如此? 退一步想一想,如果连大多数人都这么想,真的会让你在日本社会无法生存吗?到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恋爱模式呢?另外,由于现在是紧急时期,因此有必要掌握信息来保护您的权利,以便应对紧急情况。 问:我所在的行业(旅游、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因为游客不再来了,我的生意也消失了。现在我们面临着裁员或者破产等几种可能性。不仅是我,整个行业都陷入了困境。没有人看到光明,心态非常阴暗。我应该怎么办? 答:受疫情影响,你们行业受到严重冲击。无论你是谁,都会感到灰心丧气,感觉看不到光明。这也让你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公司可能面临裁员甚至破产的危险。担心是一种自然的情绪。一路上你是否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呢?你是怎么到达那里的?那么这个解决方案是否能为目前的情况提供一些启发呢? 另外,各位同行怎么看?想一想,这次疫情结束后,你会做哪些准备?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来为那个时候做准备呢?所有的“危机”都是“危险”+“机遇”。在暂时的行业寒冬期间,也可能是你寻找一些新商机或新创意的好机会。同时,任何行业都可能面临各种危机。这次疫情其实是一个让大家思考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机会。对问题保持积极态度,关注政府或其他机构可能提供的支持消息,同时寻找新的出口。一定能等到春天花开的时候。 问:日本疫情升级后,我感觉日本比国内更不安全。我想把我的孩子送回中国。他/她还比较年轻。日本的学校没有关闭。我真的很担心学校里会发生感染。但送孩子回来后,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他。我心里不舒服,舍不得放手,但又没有别的办法。我觉得我必须这样做,因为大局很重要。我的决定合适吗? 答:疫情让您感到焦虑。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你想要顾全大局,尽全力保护你的孩子。但与此同时,由于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因此很难两全其美。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的不安就会更加强烈,担心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害怕将来会后悔现在做出的决定。 让孩子回国是否正确,不能一概而论。孩子的年龄,回国后可以照顾孩子的环境,包括孩子本身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都是你做决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与家人讨论、协商,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密切关注学校的公告和动向。权衡了这些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基本上是现阶段我们能做出的最佳选择。剩下的就是执行该决定并在发生变化时对其进行修改。 问:现在疫情升级,我们公司要求我们在家办公。休息日我不出去。我一直呆在家里。我发现长时间呆在家里会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阴暗。我每天无所事事,看新闻只会更生气。我感觉很油。越是呆在家里,我就越焦虑。我想出去,但又怕不安全。我应该怎么办? 答:在这个非常时期,我的家变成了办公室,只有周末可以出去放松的时候我只能呆在家里。你习惯的生活节奏正在被疫情打乱,原本可控的生活节奏也失控了。整个人变得阴沉、焦躁等情绪,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在不知不觉中,您已经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什么?什么是可以控制的? 当我们关注的信息是片面的、无法验证的时候,信息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我们倾向于相信某一种信息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寻找类似的信息,并自动过滤掉其他信息。过度关注负面新闻会引起恐慌。 在恐慌的影响下,我们用理性思维判断信息的能力会下降,用非理性思维判断问题的概率会增加。非理性思维会引发恐惧的恶性循环。所以你可以尽量不要长时间关注新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并增加一些可以在室内完成的运动,比如简单的瑜伽伸展运动等。同时,可以尝试找出一些因为不做而没有完成的事情。没有时间,比如读一本小说,整理一下自己一直想整理的衣柜等等。给自己设定一些简单的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们。成就感也会缓解你的一些负面情绪。 如果长期无法调节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可以选择联系值得信赖的机构进行早期心理咨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