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焦虑|焦虑性神经症中医治疗有效吗?探索焦虑症的中医疗法与中药方

时间:2024-12-05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中医如何治疗焦虑症

焦虑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概念内容的忐忑、恐惧、不安的感觉,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肌肉紧张、运动不安等。这种障碍分为两种形式:恐慌症和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而紧张忧虑、烦躁不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中药治疗焦虑症有效吗?治疗焦虑症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目录

1如何用中医治疗焦虑症

焦虑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与肝胆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尤为密切。其病因病机多为邪入少阳,肝失疏泄,胆经分泌功能失常,气滞、郁热、上扰所致。焦虑症状可能因精神疾病而出现。中药治疗焦虑症有很好的疗效。 1、中医治疗焦虑症强调静心修身。冥想、运动和放松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然而,这些方法的效果因人而异。例如,如果您有歪头等身体症状,则不适合。 2、及时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况。中医治疗焦虑症强调,人体应及时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状况,消除因机体神经细胞大量消耗能量而引起的内部功能紊乱,从而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精神状态。睡眠,从而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3、治疗与调整相结合。中医治疗焦虑症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表现进行对症治疗,主张治疗与调整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不仅能疏肝、补肾、健胃、润肺,还能安神、理气血、平衡阴阳。以上介绍了中医治疗焦虑的几种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但具体治疗应先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这样就更容易保证疗效。

2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分类

中医治疗焦虑症主张治疗与调理相结合,疏肝、补肾、健脾、宁心安神、理气血、平衡阴阳;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生物节律,增加细胞活力。主要方法如下:

焦虑治疗方法_焦虑怎么治疗_抑郁焦虑治疗

1. 内疚胆怯型

表现:易惊,坐卧不宁,多梦多醒,心悸,少食,厌闻。舌象正常,脉细或弦。

中医治疗焦虑症:①宁神定志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解郁安神颗粒,每次10-2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1.痰热扰神型

表现:惊慌、烦躁、失眠、多梦易惊、口苦头晕、胸闷、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治疗焦虑症:①牛黄清心丸,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安神温胆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肝肾阴虚型

焦虑治疗方法_抑郁焦虑治疗_焦虑怎么治疗

表现:恐惧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午后潮红,易出汗,四肢无力,头晕耳鸣,心悸五热,烦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焦虑症:①朱砂安神丸,每次2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健脑补肾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中医治疗焦虑症主张辨证施治、调养身心的原则。因此,治疗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滋养身心。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焦虑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治疗焦虑症的3个中药方剂

1、痰热扰神

1、准备肉桂2克、黄连6克、朱砂1克。将药材共研细末,每晚睡前服3克。

2、准备粳米适量、竹汁适量、白蜜汁40毫升、鲜橙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大米煮成粥后,加入橙汁、姜汁。煮熟后,加入白蜂蜜和竹汁。每日分2次服用。

2、肝肾阴虚

1、准备生山药30克,枣仁24克,茯苓15克。将诸药材一起研成粉末,用来熬粥。每天服用 1 剂。

2、准备枣仁10克、芦笋10克、麦冬10克、粳米100克。先将麦冬、芦笋、枣仁一起煎成汁,分渣取汁,用汁与粳米煮成粥,最后加入白蜂蜜。每日分2次,连续服用1周。

3.感到内疚和胆怯

1、准备茯神15克,人参5克,枣仁10克,白糖30克。将诸药材同煎为汁,加糖代茶饮。

2、准备朱砂0.5克,麦冬10~15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先将麦冬煎成汁,去渣取汁,用麦冬汁与粳米煮粥,加朱砂、白糖,分两剂,每日一剂。

焦虑怎么治疗_焦虑治疗方法_抑郁焦虑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4种中医方法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医认为,很多时候焦虑症的发生与肝郁化火有关,患者会出现“烦躁”、“恐怖”、“失眠”、“惊恐”等症状。中医治疗焦虑症,重在根据焦虑症患者的具体症状对症下药。

在治疗焦虑药物方面,中医注重健胃、补肾、疏肝、益肺、宁心、平衡阴阳、调气血、改善情绪等功效。免疫、调节内分泌等。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三种情况各有不同:痰热扰神、肝肾阴虚、心虚胆怯。

5 中医对焦虑症症状的认识

中医认为,焦虑症属于中医“郁证”,是因情志不舒、气滞所致的一大类疾病。但中医认为情志病变的中枢病机是“气郁”,思虑过度最容易伤脾。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分别生血、生痰、生湿、生热、生食。因此,元代名医朱丹溪说:“故人体的疾病,多半是由抑郁引起的”。所以

(1)热扰神志,或心失依托,心神不宁,肝失柔,则出现持续紧张、心悸、失眠、出汗、肌肉紧张等;

(2)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时,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

(3)肝郁犯脾,脾不健,湿蕴痰聚,有咽喉梗塞感,但实无异常实质性占位病变;

(4)心脾虚弱时,可出现思虑过多、心悸、胆怯、惊恐等;

(5)如果出现尿频,会有几种情况。一是下焦湿热,患者还有小便疼痛、小便黄赤等;二是肝经郁结。这类病人特别紧张、不安,还伴有其他症状。症状包括手、头、舌头等颤抖;第三种是肾虚,患者会出现性方面的问题,并且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情况。不过,从临床来看,第二种情况更为常见。这些患者尿液、肾功能等泌尿系统检查均正常,但夜间症状明显,并持续多年受苦。

(6)症状有胸闷、喜叹气、身体两侧肿痛等,情绪不好时症状加重,是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