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焦虑症的症状表现、分类及诊断标准时间:2024-10-01 14:06 每天了解疾病 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其主要特点是广泛而持续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发作。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临床上一般分为几类。广泛性焦虑症(GAD)和恐慌症(panic)有两种主要形式。在美国DSM-5诊断和分类标准中,“焦虑症”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社交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广场恐怖症等障碍、分离焦虑症和选择性沉默症, ETC。 焦虑症症状 典型症状:焦虑、烦躁、失眠、严重情绪障碍、抑郁、入睡困难、考试焦虑。有恐慌的预感,整天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相关症状:焦虑烦躁、失眠、严重情绪障碍抑郁入睡困难、考试焦虑 1. 症状 (1)广泛性焦虑症 也称为慢性焦虑症,它是最常见的焦虑症形式。它通常开始缓慢,以频繁或持续的焦虑为主要临床阶段。具有以下性能: 1.精神焦虑 过度的精神担忧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某种不可预测的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持续担忧。有些患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忧虑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漂浮的焦虑。有些患者可能会担心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远远不成比例,这称为预期性焦虑( )。患者常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似乎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2.躯体焦虑 表现为运动不安和各种躯体症状。运动不安:这可能包括搓手和跺脚、无法静坐、不断地来回走动以及增加无目的的小动作。部分患者表现为舌、唇、手指肌肉震颤或四肢震颤。身体症状:胸骨下方有压迫感是焦虑的常见症状,通常伴有呼吸短促。肌肉紧张:表现为一组或多组肌肉的主观不适紧张。严重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症状包括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和频繁尿急。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早泄、阳痿、月经失调等症状。 3. 兴奋度增加 表现为警惕性过度,对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出现惊跳反应;难以集中注意力且容易受到干扰;入睡困难,睡眠中容易惊醒;易怒;感觉过敏,部分患者可感觉到自身肌肉跳动、血管搏动、胃肠道蠕动等。 4.其他症状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出现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人格解体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阶段。 (2)惊恐障碍 恐慌症也称为急性焦虑症。其特点是攻击的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和反应程度强烈。患者经常会经历对接近灾难性结果的恐惧和恐惧,而且这种恐惧很快就会结束。 患者在没有特殊恐惧情况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突然的恐慌体验,并伴有濒临死亡或失去控制的感觉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患者似乎感觉死亡或灾难迫在眉睫,或奔跑、尖叫、呼救,并伴有胸闷、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或换气过度、头痛、头晕、眩晕、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出汗、心悸、身体颤抖或全身无力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惊恐发作通常突然开始并很快结束。它们通常持续 5 至 20 分钟,很少超过 1 小时,但很快就会突然复发。在发作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且高度警惕。发作后,他仍然心悸不已,担心复发。然而,此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虚弱,需要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才能恢复。 60%的患者因为担心生病时得不到帮助而出现回避行为。比如不敢单独外出,不敢去人多的地方,这就发展成了场所恐惧症。 2.流行病学 患病率为1.48‰(中国,1982),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美国的数据(1994年)显示,男性广泛性焦虑症的患病率为2%,女性为4.3%;男性恐慌发作率为 1.3%,女性为 3.2%。广泛性焦虑症大多在20岁至40岁之间开始,而惊恐发作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 焦虑症的一般治疗 1.焦虑症的西医治疗 (一)心理治疗 1.健康教育 患有焦虑症的人通常容易接受新信息,尤其是有助于解释或减轻其焦虑程度的信息。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疾病性质的解释,如焦虑的本质、为什么会出现焦虑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消除某些顾虑。同时要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及时洞察患者的一些不良认知。指导患者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来应对焦虑,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2.认知治疗 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两类逻辑错误:一是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件;二是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种是过度戏剧化或灾难性地想象事件的结果。焦虑症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一些扭曲,这是导致疾病康复迟缓的原因之一。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治疗师会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或进行认知重建。 3.行为治疗 焦虑症患者常出现因焦虑引起的肌肉紧张症状以及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练习、放松训练和分散注意力技巧等行为治疗通常很有效。系统脱敏(暴露)疗法可适用于因焦虑或惊恐发作而避免社交互动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应用广泛,焦虑作用强,起效快。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作用药物。长程作用药物包括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中效药物包括阿普唑仑、去甲羟西泮、氯硝西泮等;短效药物如三唑仑等。一般来说,短效药物用于发作性焦虑;中效和长效药物常用于治疗持续性焦虑;入睡困难者一般使用短效和中效药物;中、长效药物用于易醒或早醒者。 。临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最佳治疗剂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防止成瘾。停药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止症状反弹。 2.抑郁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等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多塞平等。抑郁如洛西汀对焦虑患者有良好效果。这些药物因服用方便、副作用少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米帕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抑郁对广泛性焦虑有良好的疗效,但其较强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和心脏毒性作用限制了其应用。 根据抑郁起效缓慢但不成瘾的事实,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但长期使用后会成瘾。临床上,苯二氮卓类药物早期常与三环类药物联合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SSRIS 或 SNRIs,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很少单独用作长期治疗。 3.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常用的是普萘洛尔(心得安)。这类药物对于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亢进引起的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出汗过多、气短等躯体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常用剂量为10mg~30mg/次,每日3次。患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服用抗糖尿病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应慎用。 4.其他药物 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也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因为它们是非依赖性的。缺点是见效慢。 焦虑辨证治疗 2. 中医治疗焦虑症 中医治疗焦虑症主张治疗与调理相结合,疏肝、补肾、健脾、宁心安神、理气血、平衡阴阳;同时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生物节律,增加细胞活力。主要方法如下: 1. 内疚胆怯型 表现:易惊,坐卧不宁,多梦多醒,心悸,少食,厌闻。舌象正常,脉细或弦。 中医治疗焦虑症:①宁神定志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解郁安神颗粒,每次10-2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痰热扰神型 表现:惊慌不安,失眠,多梦易惊,口苦头晕,胸满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药治疗焦虑症:①牛黄清心丸,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安神温胆丸,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肝肾阴虚型 表现:恐惧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午后潮红,易出汗,四肢无力,头晕耳鸣,心悸五热,烦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焦虑症:①朱砂安神丸,每次2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健脑补肾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中医治疗焦虑症主张辨证施治、调养身心的原则。因此,治疗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滋养身心。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焦虑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焦虑护理 家庭疗法 1.深呼吸 当你面临情绪压力时,深呼吸有助于缓解压力,消除焦虑和紧张。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脉搏会加快,呼吸也会加快。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放慢呼吸频率,让你的身体相信焦虑已经结束。正确的腹式呼吸是指当你吸气和呼气时,腹部会随之起伏。 2.活动下巴和四肢 当一个人受到压力时,很容易咬紧牙关。这时,不妨放松下巴,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放松肌肉,缓解压力。您还可以进行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张,导致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会使现有的焦虑变得更糟。为了恢复舒适的呼吸,你不妨上下滚动肩膀并深呼吸。当你抬起肩膀时,吸气。当你放松肩膀时,呼气。重复此操作几次。 3.保持乐观 当你缺乏信心时,想想你过去的成就或想象你的成功。你会很快消除焦虑和不安,重拾自信。 4.奇幻 这是缓解紧张和焦虑的好方法。想象一下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海滩上,吹着凉爽的海风。尝试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5. 肯定自己 当焦虑袭来时,你可以反复告诉自己:“没问题”、“我能处理”、“我比别人好”。这样会逐渐消除你呼吸加快、手上出冷汗的本能反应,让你的聪明反应逐渐显现出来。结果,你真的平静下来了。 6.学会放松 在面对日常干扰之前放松几秒钟可以显着改善焦虑程度。例如,当电话响起时,接听前深呼吸。养成刻意放松几秒钟的习惯,这可以起到有效的镇静剂的作用。控制你的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控制。周末和节假日,你还可以开车去兜风或者去海滩。尝试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活动,抛开工作的烦恼。 7.转移注意力 如果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意乱、紧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看看窗外,及时放松眼睛和身体其他部位,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你甚至可以站起来走动一下,以摆脱工作中的低迷状态。 8.大声喊叫 在公共场所,这种方法可能不太合适。但当你在某些地方时,比如私人办公室或自己的车里,大声喊叫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无论是大喊大叫还是尖叫,都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你的焦虑。 9.充足的睡眠 充分休息和充足睡眠是减少焦虑的好方法。这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压力常常使人难以入睡。但睡眠越少,你的压力就会越大,你就越容易生病,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免疫系统会被削弱。 焦虑症的自我调节 10、良好的自我心态 首先,我们必须感到快乐并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并满足于我们所拥有的。其次,要保持心理稳定。我们不可以过度高兴,也不可以过度悲伤。我们必须心胸宽广,凡事要虚心思考。我们必须不断使主观思想适应客观发展的实际。不要试图把客观的事物带入自己主观的思维轨道。不仅不可能,而且还容易诱发焦虑、抑郁、怨恨、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再次,要注意“控制愤怒”,不要轻易发脾气。 11.增加自信心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有些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怀疑自己完成和应对事情的能力,并夸大失败的可能性,从而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所以,作为神经性焦虑症患者,首先要自信,减少自卑感。你应该相信,每当你增加自信时,焦虑程度就会减少一点。一旦你恢复了自信,你终于可以赶走焦虑了。 12.自我训练 轻度焦虑的消除主要取决于个人。当焦虑出现时,首先要认识到它就是焦虑,正视它,不要用其他你认为合理的理由来掩盖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消除焦虑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利用注意力转移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事物上时,新的心理体验可能会驱逐并取代焦虑。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3.自我放松 当你感到焦虑时候,可以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调节,用自我放松的方法来摆脱紧张情绪。具体来说,有意识地表现得开朗、放松和自信。例如,你可以静坐,闭上眼睛,然后开始给自己下达指令:“放松头部,放松颈部”,直到四肢、手指、脚趾放松。利用意识的力量,让全身放松,处于放松、宁静的状态。当你的全身放松下来,你的焦虑就能慢慢缓解。你可以想象自己在碧波荡漾的海边或湖畔,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你可以听到海浪拍打岸边岩石的声音,闻到空气中清新宜人的气息;让身心充分放松,摒弃过度的焦虑。 14.自我反省 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将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压抑到无意识的程度而引起的。然而,症状并没有消失,仍然潜伏在无意识中,从而引起症状。当疾病发生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却不知道原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一些自我反省,并说出潜意识中导致你痛苦的事情。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通常会消失。 焦虑神经症的护理要点 1)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的评价更是不容忽视。 2)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疏导治疗为主要内容。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认清疾病本质,消除疑虑。对患者要有耐心,让他们发泄哭泣、挣扎等情绪。 3)当患者出现焦虑症状时,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4)教导患者掌握“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必要时带领患者亲自体验。 5)放松疗法的应用对焦虑症状有帮助。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患者。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明显时应针对症状进行处理。 焦虑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1)为患者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但应该明确的是,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活动内容只是实现治疗计划的一种方式,是评价患者情绪改善的标准。因此,有时很难要求严重焦虑的患者完成护理规定的活动。 (2)为患者安排的活动原则上应简单、轻松、有趣。注意,必须考虑患者的兴趣爱好和患者的焦虑程度,不能相同。 (3)先帮助患者逐步完成短期活动目标,然后制定下一步的活动内容。目标的设定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4) 每天评估患者的活动。包括活动量和活动持续时间。同时,对取得进步的患者及时给予口头或物质奖励。 (5)使患者接受活动不耐受的症状。主要目的是告诉患者,即使是少量的活动也能改善精神状态,恢复自信,有利于减轻焦虑症状。 焦虑症饮食原则 焦虑症饮食 1、焦虑症患者不宜吃的食物:动物脂肪、辣椒等辛辣油腻食物;油炸食品等含有水分、助热的食品;水果、凉菜等伤脾胃的辛凉食物不宜食用。 。 2、焦虑症患者应多吃各种动物肉蛋,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全身免疫功能;红小豆、扁豆、红枣等可以健脾祛湿,所以可以适当多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您的医生)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