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女性烦恼更多,如何解决?时间:2024-09-09 14:03 青少年。青少年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身体、自我意识和人格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面临多重危机,易出现各种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此阶段的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可能影响今后的发展。我国18岁以下3.67亿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患有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0%,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等问题最为突出。成年早期犯罪、酗酒、吸毒、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是常人的5~10倍。 女人。由于心思细腻,女人比男人想得多,烦恼也多,尤其是情绪化、过分迁就、顾虑重重、依赖性强的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患抑郁、神经衰弱、癔症、更年期综合症、焦虑。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人的器官开始老化,功能衰退,各种躯体疾病相继出现,容易引发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是老年抑郁,其他还有老年谵妄、痴呆、老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在社区生活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为1%~5%,70~8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增加一倍。老年人抑郁症状往往出现在慢性躯体疾病、认知障碍和功能障碍之后,且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痛苦。 不喜欢改变的人更快乐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给那些喜欢想象未来、寻求创新和变化的人给出了一个提示——那些预计未来10年内维持现状、不喜欢改变的人,生活幸福感会更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瑟夫·赖夫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4963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给出未来10年内自己地位、财富、健康等变化的预期,并评估参与者10年后的生活满意度。分析发现,那些预计自己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参与者,10年后幸福指数最高;而那些预计10年后会变好或变坏的参与者,生活满意度会较低。研究结论发表在美国期刊《社会心理学与人格科学》上。 赖夫博士表示,善于感知“未来的自我”与“现在的自我”的相似之处,会提升人们的延迟满足感(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期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倾向,以及在等待期间所表现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长期的人生规划和积极的努力,包括有计划的储蓄、关注自身健康等。当然,如果人们能对未来的自我修养做出一些乐观的预期(比如“未来会更富有同情心和智慧”),那么也会感到更幸福。 运动可以改善情绪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广东爱家心理研究院院长马建文介绍,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内啡肽又称脑内啡,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类吗啡激素。之所以叫“内啡肽”,是指体内产生的类吗啡物质的意思。它能产生和吗啡、鸦片一样的镇痛、欣快作用,相当于一种天然的止痛药。从功能上讲,内啡肽除了能缓解疼痛外,还能调节不良情绪,让人身心愉悦,抵抗悲伤;还能改善失眠;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振奋精神,激发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愿意动,但是躺着想事情反而会让心情更糟糕,建议大家在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多动动。 运动量多少为宜?饭后散步能有效果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产生这种效果,只有中高强度的运动才能刺激内啡肽的分泌,比如爬山、篮球、羽毛球、跑步等,能坚持30分钟以上。从这个角度看,饭后散步在促进消化方面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想改善情绪,需要安排更剧烈的运动,但运动量也不是越大越好。研究表明,过于剧烈、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焦虑增加,神经紧张度也更高。建议运动频率为两天一次,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之前缺乏运动或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快走,从每天15分钟开始,一周后增加到20分钟或半小时,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直到出汗程度合适为止。 马建文建议,即使没有任何情绪或心理问题,也要养成运动的习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对我们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潜伏性的、难以察觉的。经常运动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每天积累的负面情绪,及时宣泄。 有心理压力。这些是应对的方法。 一旦发现心理问题,不能只是“不管不顾”或忍气吞声,需要积极应对。一般来说,出现心理不适时,可以先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正确面对压力。遇到挫折时,转移注意力,暂时放下烦恼,先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冷静下来,再考虑如何解决烦恼。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适应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骄傲。不同的立足点和闪光点是不一样的。敢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适应社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学会宣泄。当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找朋友倾诉等方式宣泄不愉快的情绪,避免压抑负面情绪。 用积极的方式与人沟通。改变对待他人的态度,善待他人,不与人争吵,不猜测他人,必要时学会妥协,不要对别人抱有太高的期望。 一旦感觉自己心理压力过大,自我调节无效,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我们面对焦虑和压力时,解决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冥想、和别人倾诉等等,学会放下,学会宣泄,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加点光亮,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一点。(人民健康网编译自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