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焦虑:从进化意义到妨碍生活,你真的了解它吗?时间:2024-09-01 14:03 概述 编辑 我们都知道焦虑是什么:在你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之前,在你第一次和一个女孩出去之前,当你的老板发脾气时,当你知道你的孩子得了病时,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焦虑常常能激励你鼓起力量去应对即将来临的危机。焦虑具有进化的意义。 然而,如果你的焦虑过于强烈,以至于患上了焦虑症,这种在进化过程中有用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阻止你应对、处理你遇到的危机,甚至阻止你过上日常生活。如果你患有焦虑症,你可能会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焦虑,但原因不明;你可能会觉得你的焦虑严重干扰了你的生活,以至于你实际上什么也做不了。 “焦虑”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很多人在异常心理学或临床诊断中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焦虑”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经常有类似于“恐惧”的意思,这更增加了混淆。我们在临床上说的“焦虑”是指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焦虑症”是指一大类障碍的总称,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在正式诊断中,我们称之为广泛性焦虑症),还包括强迫症、恐惧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这里我们专门讨论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而在其他地方我们讨论强迫症、恐惧症、惊恐症和创伤后障碍。 治疗报告 编辑 1.停止 一旦感觉到某种身体不适(如心跳加速、头晕),有某种不祥的预感,就立刻说“停”。如果你曾经焦虑发作过,或者正在焦虑发作的过程中,可以把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当你说停的时候,拉动橡皮筋让手腕弹起。 2.控制呼吸 焦虑症发作时,患者呼吸急促,导致二氧化碳减少,进一步加剧头晕、四肢麻木等躯体症状。对于没有进行呼吸训练的患者,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用双手将一个没有孔的纸袋(不能用塑料袋)紧紧捂住口鼻,做10次深呼吸。 3.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意味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与你当前感受无关的事情上,不给自己时间做出灾难性的假设。用你所有的感官来注意周围的环境:假设你走在广场上,感觉有点不安。立即注意广场周围的建筑,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你以前去过那里吗?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集会,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立即观察你旁边的人或主持人在说什么、做什么。 焦虑症的症状 编辑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约有4.1%~6.6%的城市人口在一生中会罹患焦虑症。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患者内心充满过度的、长期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忧,但这些担忧和焦虑却没有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忧和焦虑与现实危机引起的正常担忧和焦虑非常相似。比如,他们会整天担心家庭的财务状况,即使他们银行账户上的余额远远超过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整天担心孩子的安全,担心他在学校发生意外;更常见的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却感到极度焦虑。 焦虑忧虑持续半年以上,其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焦虑反应过度、对未来莫名的担忧、过度警惕。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 身体紧张 焦虑患者常常感觉无法放松,全身紧张,面容紧绷,眉头紧锁,表情紧张,叹气。 反应过度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过度,焦虑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经常处于负荷过重的状态,患者会出现出汗、头晕、呼吸不畅、心跳加快、感觉冷或热、手脚冰冷或发热、胃部不适、尿频、排便频繁、喉咙有堵塞感等症状。 匿名的担忧 患有焦虑症的人总是担心未来。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财产和健康。 过度警惕 焦虑患者就像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动静保持警惕。由于他们焦虑处于警惕状态,这会影响他们的其他工作,甚至睡眠。 A. 过去六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对某些事件和活动(例如工作进度、学校成绩)过度担忧。 B. 个人发现很难控制自己的担忧。 C.焦虑和担忧与以下六种症状中的至少三种(或更多)有关(其中至少有一些在至少过去六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出现)。 注意:对于儿童来说,只需出现下列症状之一即可。 焦躁不安或感觉心脏悬在空中 容易疲劳 难以集中注意力,头脑一片空白 易怒 肌肉紧张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或难以恢复精神) D.焦虑和担忧的内容不是其他(轴 I)障碍的特征。换言之,焦虑和担忧的内容不是被细菌感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障碍)、在公共场合出丑(社交恐惧症)、体重增加(神经性厌食症)、严重疾病(疑病症)等。 E.焦虑、担忧和躯体症状会导致个人的社交、职业和其他生活领域出现临床上显著的困难。 F. 这些症状不是由于物质(例如药物、药物滥用、酗酒)或医学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生理影响引起的,并且并非仅在情绪障碍、精神病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背景下发生。 自主调节播出 编辑 焦虑是最常见的情绪状态。比如考试前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就会感到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候,你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考试,积极做一些可以减轻焦虑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又称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事件或情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如果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就会被诊断为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1] 如果一个人长期陷于焦虑而不能自拔,就会经常被焦虑、恐惧、担忧的体验所困扰,行为上就会表现出退缩、抑郁、冷漠等,而且由于欲望的阻碍,经常会后悔、自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异常,这就是焦虑症,或者焦虑神经症。 生活中充满了可能引发焦虑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意识到矛盾的本质以及这些矛盾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焦虑就可能存在于有意识状态中;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困扰着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由焦虑引起的,那么这种焦虑就存在于无意识状态中,或者带有无意识的成分。有意的焦虑和无意的焦虑都可以形成焦虑神经症。 焦虑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果严重的话可以适当配合药物治疗。文曲心理网推荐以下几种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1、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有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怀疑自己完成和应付事情的能力,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担心、紧张、恐惧。因此,作为神经性焦虑患者,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自卑感。要相信,每增加一点自信心,焦虑程度就会减少一点。恢复了自信心,就意味着你最终会赶走焦虑。 2. 寻求支持:找一个能倾听你的朋友,将你最近的情绪状态,以及经历过的事情告诉他。这种表达方式能有效减轻你的痛苦。事实上,提出这个研究结果的人怀疑心理咨询咨询师其实就是一个倾听者。如果来咨询的人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问题大多就解决了。 3、分析原因:当然,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焦虑。我们能做的就是暂时远离那些我们已经知道会让我们焦虑事物。比如焦虑发作的时候,可以请假休息,暂时离开工作压力,舒缓一下情绪。等到自己感觉焦虑减轻了再去上班。这样做可以防止焦虑进一步恶化为严重的焦虑。心理咨询会建议你去人少的郊外或者风景区走走。亲近大自然会让你的心情更加放松。 4、转移注意力:焦虑症发作后,患者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焦躁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不已。这种思维会进入恶性循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焦虑,无法摆脱。此时患者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在想乱想的时候,找一本有趣、有吸引力的书读一读,或者做些激烈的体力劳动,以忘记痛苦的事情。这样可以防止乱想引发其他症状,同时增强适应能力。 5、放松技巧:很多放松技巧是可以自学的,比如肌肉放松,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基本原理就是平躺在床上,从头到脚做紧张和放松练习。比如,握紧拳头,这叫紧张练习,然后慢慢松开拳头,这叫放松练习。反复进行紧张和放松。从头到脚的每一块肌肉都要做紧张和放松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可以利用放松技巧来减轻焦虑。如果自学起来有困难,也可以找家附近的心理咨询中心,要求学习放松技巧。 焦虑症病理报告 编辑 焦虑病因是什么?焦虑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2] 焦虑病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目前还无法完全回答。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 首先,虽然躯体疾病或生物功能障碍并不是焦虑的唯一病因,但在一些罕见情况下,患者的焦虑症状也可能是由躯体因素引起的,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等。此外,很多研究者试图找出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否是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于两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会发生剧烈变化,但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其次,认知过程,或者说你的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将模棱两可甚至良性的事件解读为危机的预兆,相信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相信失败在等待着自己,并低估自己控制负面事件的能力。 第三,我们发现焦虑症更容易在有压力的事件中发生。 不同学派的研究者对于焦虑症的成因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这些观点并不一定相互冲突,而是互补的。下面我们分别介绍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研究者对焦虑症的解释。 治疗原则报告 编辑 焦虑相关抑郁的治疗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解决焦虑症、情绪不安、紧张感和危机感;二是解决抑郁、忧郁、缺乏快乐等抑郁症状。[3]具体方法如下: 1、有效缓解潜意识中的神经紧张及神经紧张对脑血管周围平滑肌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善因神经衰弱引起的脑供血不畅而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2.调节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与调节性神经递质的平衡; 3、通过心理自救,提高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免疫阈值,解决焦虑、抑郁、怨恨、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问题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减少和避免失眠抑郁的复发。 治疗方法报告 编辑 生物医学研究人员、认知行为研究人员和精神分析研究人员根据各自的理论,对焦虑症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4] 精神分析治疗 由于精神分析将焦虑症的成因归结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冲突,因此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了解内心心理冲突的根源。详情请参阅:精神分析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使用行为疗法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特定情况有关,医生会使用“情境分析”这一行为疗法技术,找出该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导致患者的焦虑症状。然后医生使用“系统脱敏”技术来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水平。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任何特定情况无关,即与特定环境没有特定的联系,医生会使用“放松训练”来降低患者的整体紧张程度。此??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一种无助感,因此治疗师会通过学习有用的技能(例如,社交技能、直接说话技能)来帮助患者增加面对各种情况的信心。认知疗法经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因为焦虑症患者的认知方式很独特——他们倾向于将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并倾向于高估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 焦虑药物是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药物。然而,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使用甚至会损害某些内脏器官。而且焦虑药物往往容易让人上瘾。焦虑药物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症状几乎肯定会复发。当患者服用药物来减轻焦虑症状时,他们会(正确地)将症状的改善归因于药物的作用,而不是自身的变化。所以,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况无法控制,变得焦虑起来。 护理注意事项报告 编辑 1. 对患者的焦虑程度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尤其对老年患者和有身体疾病的患者,更不能忽视评估。 2、加强心理护理,以支持、宣泄治疗为主要内容。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认识疾病本质,消除疑虑。耐心对待患者,允许患者宣泄哭泣、挣扎等情绪。 3.当患者出现焦虑症状时,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4、向病人传授“森田疗法”的理论和方法,必要时亲自带领病人体验。 5、放松疗法的应用对焦虑症状的缓解有帮助,护士应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和帮助患者。 6.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明显,应给予对症治疗。[5] 危险报告 编辑 焦虑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轻度的时候不容易察觉,因为焦虑本身并不是疾病的表现,而是人类在面对紧急、重大事件时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当这种焦虑持续存在,甚至无缘无故出现时,就可能是焦虑神经症了。下面就给大家讲讲焦虑神经症的危害,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1.强迫症状 焦虑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症状复杂多样,典型的体验是患者感到无法控制焦虑、持续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自我感觉无意义的幻想、强迫思维等心理活动,这是焦虑神经症的危害之一。 2.睡眠障碍 会引起睡眠中易醒,次日疲劳乏力,情绪不佳,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头晕头痛,心悸气短,手脚麻木,胃胀,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耐心,影响工作和生活。 3. 经济负担 患者感觉自身症状多,精神负担重,十分困扰,多次到处检查、治疗,医疗费用消耗巨大,而且由于长期不愈,情绪紧张、焦虑,免疫功能下降,常易并发其他疾病。 4. 精神困扰 焦虑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抱怨是焦虑症患者常见且突出的表现之一。 焦虑症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这很大程度上和人们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有关。当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时,应该及时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纯中药制剂平陆解痹安神剂是帮助焦虑症患者逃离魔爪的首选。[6] 焦虑症吃什么药好 编辑 很多焦虑的朋友都问过我一个问题,那就是焦虑症吃什么药。其实我个人是不鼓励焦虑患者吃药的,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进行心理治疗,因为焦虑是一种功能性或者心理性的障碍,身体系统并没有疾病。心理治疗没有副作用和依赖性,还可以帮助焦虑患者更好地成长自己。当然,如果你不具备心理治疗的条件,药物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焦虑吃什么药以及什么药可以帮助焦虑患者。 治疗焦虑症最常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中最常用的是地西泮。地西泮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剂量的增加,临床表现可从轻度镇静、催眠到昏迷,焦虑、抗惊厥药,用于焦虑、恐惧、失眠、肌肉痉挛等。地西泮具有起效快、睡眠好、安全等优点,常规用量为一次口服2.5-5mg,一日7.5-15mg。但其副作用也相当明显,如嗜睡、困倦、头晕、乏力、震颤、视物模糊、烦躁等。 帕罗西汀片,常用剂量为20-60mg/日,单次服用即可,具有突出的焦虑作用,是治疗各类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因为它的确有效,尤其在焦虑症的治疗上。当其他药物无效时,换用赛乐特仍然可以有效。因此,在焦虑症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它是各类焦虑症的首选药物。应用上的一点经验:开始服用赛乐特时,先服用半片,几天后增加到1片。如果停止服药,要慢慢减少剂量,不要一下子停用赛乐特。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在晚上服药,一般是在早上;部分患者会出现一过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 还有一种常用药物氯氮卓,具有镇静、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及强迫性神经症、癔症、神经衰弱症患者的焦虑、烦躁、高血压、头痛等。氯氮卓用量成人每次5~10毫克,一日15~40毫克,重症可用一次20毫克,一日3次,如症状好转,应立即减为一次5~10毫克。年老体弱者应减少用量。小儿镇静用药,5岁以上每次5毫克,一日1~3次。 焦虑症通常表现为抑郁和抑郁症状,如果抑郁和抑郁症状较重,可以联合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安定、利眠宁,也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B1,维生素B1可以改善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的焦虑、精神震荡等症状。 关于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文曲心理网在此提醒,焦虑症患者千万不要自行用药,一定要在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自行用药,会影响病情,使焦虑症恶化。[7]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