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如何摆脱焦虑内耗,让行动胜过一万次杞人忧天?时间:2024-08-10 14:08 有一位读者想投身于科研,但实际上他每周只花一天时间在科研上,其余六天则用来想象可能遇到的失败和困难。 他越想越拖延,半年多过去了,他的研究项目没有任何进展,这让他更加担心。 查尔斯·斯普尔金( )曾经说过:担忧并不能消除明天的悲伤,它只能消除今天的力量。 如果我们将每个人比作道路上飞驰的一辆汽车。 当你把80%的精力用在焦虑和内耗上,只用20%的精力前行时,你自然跑不了多远。 但如果你心无旁骛,将100%的精力投入到奔跑中,你很快就会超越其他车辆。 很多时候,一次行动胜过万次担忧。 李安导演刚开始拍摄这部电影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担心资金问题和最终结果,处于焦虑和迷茫之中。 后来在侯孝贤导演的鼓励下,他果断尝试,结果《喜宴》大获成功,他也因此蜚声国际。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的不是眼前的困难,而是我们给自己设置的枷锁。 沉浸在对结果的担忧中只会浪费精力并错失长远发展。 当你在行动中不断尝试,进入反馈、纠正和进步的正循环时,你将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所有的焦虑都会消失。 02 在茫茫的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土灰色的沙鼠。 它们整天囤积草根,哪怕草根早就烂掉了,沙鼠也不会停下来。 原来,沙鼠曾经经历过一个干旱季节,从那时起,这种对食物的担忧就深深地印在了它们的基因里。 生活中很多人都像这只沙鼠一样,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但事实上,让他们难受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他们心里有太多的负面暗示。 在《焦虑思维》一书中,玛丽向心理学家寻求帮助,说她经常半夜醒来,心脏怦怦跳动。 因为我的生活中有无数的烦恼: 两个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很快就会成为难以控制的“野兽”; 她的丈夫随时可能失业,她就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 照顾父母需要的钱超出了他们的固定收入,房子成了他们永远爬不出来的无底洞…… 虽然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持续的焦虑让她疲惫不堪,丈夫抱怨她脾气不好,孩子也抱怨她没有耐心。 提前的焦虑让玛丽的身心处于“橙色预警”的紧张氛围中,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莫言曾说过:人要生存,就必须摆脱枷锁的锁链。悲伤、悲观是人最根本的敌人。 如果长期生活在人为制造的恐惧之中,总有一天你会被内心的黑洞吞噬。 相信这世界上没有跨不过的困难,也没有转不散的雨天。 你以为前面是一条坎坷崎岖的道路,但其实,等待你的是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 所以,没必要对未来有太多的担忧,只有卸下精神负担,才能走得更快、更轻松。 03 当我们打开手机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信息,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而这些信息有两个特点: 它们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某种联系; 大多数情况都发生在未来,我们现在无法直接干预。 所以,与其过多担忧未来,不如转变心态,着眼当下,慢慢开始。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受试者把自己未来一周的烦恼写下来,放进一个“烦恼盒”,一周后,他和受试者一起打开盒子,发现90%的烦恼都没有发生。 如果你失业了,无法维持生计怎么办?如果你一辈子都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怎么办?如果你老了,孤单一人怎么办? 这的确令人恐惧,但这种“危险”并不是眼前的,发生的可能性极小。 互联网是导致焦虑一大元凶。 所有流量都卖给你这个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现在还不够好,所以我们要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你要花999元,学会自律早起,提升认知,立刻学习短视频营销...... 减少对网络和手机的依赖,你会发现生活不会变糟糕。 焦虑的本质,是把确定性强加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上。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那么在浓雾笼罩之下,你不可能找到自己明确的航向。 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游乐园。由于所有的东西都会在某个时候关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体验,尽可能多地冒险,玩得开心,享受生活。 ▽ 《我们的内心冲突》中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内心的平静。我们越是面对冲突并寻求解决方案,我们就越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和变化。 提前焦虑,执着地想要一个可控的结果,只会慢慢消耗你的精力,让你在生活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保持心态平稳,保持耐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时间会给你答案。 点击观看并与您的朋友分享。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