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焦虑|焦虑型依恋:如何应对被抛弃的恐惧与无助引发的焦虑?

时间:2024-08-03 14:05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文:王金贤

“依恋是通过接近更强大或更聪明的其他人来寻求安全感。”

焦虑依恋常常会感到“害怕被抛弃和无助感导致的焦虑”,并且“将自己的痛苦凸显到别人无法忽视的程度”。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作者:David J.

01

王老师,我又和他吵了一架,哭得眼睛都红了。

他昨晚跟朋友喝酒了,其实他跟我说了,但我还是很担心,担心他跟朋友喝酒后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一开始我打电话让他别喝酒了,他同意了。

可到了十点他还没回来,我又开始着急了。我又给他打电话,可他说我烦他,就挂了。你知道吗?后来他关机了,我连续给他打了32个电话,都没打通。我生气的把手机摔了,是他送我的新手机。我哭了两个多小时。十二点多了,我听见他上楼的声音,我装睡了,没理他。他若无其事的躺下睡着了。我扯开他的被子跟他吵架,他一句话也不说,抱着被子去客厅沙发上睡着了,剩下我一个人在卧室哭。

我认真地听着,不时“嗯”、“嗯”地应着,脑海中回想着她之前提到的那些场景。

她曾说,他在家里忙的时候,如果她一个人睡,总是要开灯开电视才能睡着,他陪在身边的时候,她就会抱着睡得安稳。可是,两人在一起久了,他好像没那么热情地抱着她睡,这让她很生气,经常跟他吵架。渐渐地,她觉得两人之间有距离,好像要失去他了。每次跟他提起这件事,他总是显得软弱,说自己很累,说两人性格不一样。

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看上去很可怜,好像没有力气站直身体,我似乎想给她更多的支持和安慰,就像一个孩子因为妈妈不在而害怕地哭喊一样。

焦虑_焦虑怎么办_焦虑症去哪里看

02

她来接受心理咨询原因是,她越关注丈夫,越想改善两人的关系,丈夫却越不开心,越来越疏远她,她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焦虑又害怕。

她上了很多课程,也尝试跟他好好沟通,但遇到事情,她控制不住情绪,话语里经常充满指责和抱怨,好一点的则是提出要求,逼他做这做那。她也要求自己做一个贤惠的女人,回家后主动帮他按摩、洗脚,但他却说她每次这样做,他都会觉得不舒服,说她很虚伪。

王老师,我该怎么办?

她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仿佛如果我不能给她有效的建议,整个世界都会崩塌。我就像抱着一个完全无助的婴儿,无法也不愿抛弃她。

我告诉她我的感受并问她是否有任何联想。

她称,很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先把她托付给奶奶,后来是奶奶,再后来是姑姑。她只想到这些事,并没有更多相关的记忆和感受。她曾问过母亲这样的事,但母亲说她执着于琐事,想太多。她称不知道是否与这些有关。

03

为了验证我的假设,我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居住区,你会看到很多带着小孩的人,一岁左右的小孩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会时不时地看看妈妈在不在,有的小孩偶尔看到妈妈不在,并不会太焦虑,但有的小孩一刻也离不开妈妈,一旦看到妈妈不在,就会焦虑地哭闹,即使妈妈叫他们去厕所也不例外。

她说:“那个孩子就是我,见不到妈妈我就害怕,感觉自己没有妈妈,就算妈妈告诉我她去厕所了,我还是会感到焦虑。”

是的。这就是焦虑依恋。这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依恋模式。

焦虑_焦虑症去哪里看_焦虑怎么办

04

焦虑依恋追求的是完全依附对方的感觉,当对方一直注视着他们、肯定他们、欣赏他们时,他们会感到满足,如果对方一时与他们分开,他们就会感到被抛弃,仿佛掉进了冰洞,冻得瑟瑟发抖。

她知道丈夫在和朋友喝酒,但她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也许他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酒后发生性关系,然后她就会被抛弃和忽视。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她尽量控制丈夫的行踪,最好让他待在身边。但即便在一起,她也不忍心看到丈夫不开心,不开心的样子抑郁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他怎么会不开心的样子?于是她不停地问,结果让男人更不开心,想要逃避。

是的,她发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让她更加害怕和无助。她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他,学习心理学,努力取悦他,但一切都适得其反。失望和愤怒逐渐占据了上风,她开始抱怨和责备。

确实,她无法让自己保持平静,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他身上,仿佛他是她的整个世界,是她所有满足感的来源,她无法回归自我,无法关注自己的独立和存在,无法和他进行有效的沟通,无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05

作为心理咨询,我该如何给她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咨询,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焦虑依恋模式,并明白这种模式源自童年不被关心、不被回应、不被满足的经历,她知道这种模式在她的亲密关系中又复活了。

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她不相信自己能有持久的亲密关系,仿佛丈夫离开她就会被抛弃、被忽视。丈夫心情好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心情很好,但一旦丈夫心情不好,她好像就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她对自己的认知缺乏整合。她不相信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价值,因为丈夫对她没有热情的欣赏和赞美,所以她会努力取悦他。她喜欢亲密,那种没有距离的亲密,那种无时无刻不在在一起的感觉。这些都是她在亲密关系中的焦虑依恋模式。

可是,“王老师,该怎么办呢?”她习惯性地问道。

焦虑_焦虑怎么办_焦虑症去哪里看

我努力做一个理解她、支持她、包容她的好心理咨询师。同时,我相信我不是她所有满足的源泉。我也不能成为她完全依赖的对象。我相信她是她最可以依靠的人。

“当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他或她就具有潜在的核心自我,并且会根据照顾他或她的环境如何响应他或她的需求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面前的病人可能正在努力发展真正的核心自我。”——《自我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美国]怀特等人。

她有很强的改变动力。她有观察思维的能力,能自我反省和认识。她很敏感,能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是的,这些都是她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我可以和她形成良好的工作联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希望的曙光正在冲破云层。

06

协商正在逐步生效。

她先是观察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它们完全淹没。它们是她自己的情绪,她可以管理它们。当丈夫不在身边,她感到焦虑时,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试图控制任何事情,而是和焦虑呆在一起,或者做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她发现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和可怕,她也有了抵御焦虑能力。——我想这就是她自我发现的过程。

她发现,在焦虑和恐惧的背后,是渴望被关注、被关心,甚至被肯定和欣赏。她期望亲近的人完全围绕着她,陪伴着她,甚至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东西。而这些期望是如此的不合理。以前她不能容忍丈夫在和她在一起的时候玩手机,但现在她发现他有他自己的东西,这并不代表他忽视或抛弃了她。——我想,到了这个阶段,她的自我已经具备了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能力。

尽管她仍会时不时地复发,甚至在感到被忽视时变得抑郁,但她已经开始努力应对这些经历,而不是完全被那些情绪所困住。

婴儿越早失去对关注和关爱的需求,影响就越大。她的恐惧就来自于这些早期的失去。成年后,她仍然沉迷于并过度寻求这种满足。一旦审视这种需求,就会发现它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悲痛。是的,在经历了深深的悲痛之后,她问自己:如果我不依靠他,我还能依靠谁?然后她发现,她完全可以依靠他。——到了这个阶段,自我的功能已经开始逐渐恢复了,对吗?

她说:“我现在很依赖自己,喜欢自己。在这个基础上,我也和亲近的人分享一些爱。那是因为当悲伤被深深地共情时,我看到自己的悲伤,并与他人产生共鸣,我突然感觉好多了。悲伤自己就消失了。这很神奇,但问题一旦解决,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