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抑郁|赵露思公开抑郁症经历:从忽视到躯体化症状,9500万患者的共同困境

时间:2025-01-23 14:05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问题图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进入新的一年,昔日“元气少女”赵露思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照片中的她显得憔悴、虚弱。她在长文中回应,承认自己患有抑郁。

回顾这五年,赵露思表示自己对心理问题重视不够。起初,她试图通过自责来应对抑郁。后来,她受到家人去世等事件的影响,无法继续治疗。去年以来,她经常出现头晕、关节疼痛等抑郁躯体症状。严重时连吃饭、走路都成为大问题。

抑郁不再是一种陌生的疾病。 《2022全国抑郁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9500万人患有抑郁,这意味着每14人中就有1人患有抑郁。然而,认识疾病和积极治疗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据统计,一年内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9.5%曾接受过医疗服务机构的治疗。

抑郁并不是简单的情绪感冒,吃药三五天也不能立即痊愈。一旦患上抑郁,身心会遭受怎样的痛苦?如何与抑郁患者沟通、相处,避免对方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为什么一些流行的心理学术语,比如原生家庭,更容易让人们陷入认知死胡同?

心理咨询咨询师若溪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在新出版的《重建自我》一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四年内三次患上抑郁并最终康复的经历。若溪从治疗师和患者的双重视角,勇敢地分析了自己在康复之路上踩过的“坑”,并分享了自己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喜悦。

《重建自我》

作者:若曦

中信出版社·心理学分社,2025年1期

“你学的是心理学,

你为何患上抑郁? ”

在北京某精神、身体疾病科,医生说:“你一看就很焦虑样子。”若溪连忙否认:“不用,我很好。”

在医生的要求下,若溪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出。这时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耸肩。对于这位两个孩子的妈妈来说,那种轻松的感觉已经消失得有些陌生了。因为孩子有湿疹,恶心想吐,她已经两三年没有睡过一整晚觉了。那天她去看医生开了安眠药。

经过多次检查,若溪被诊断为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作为一名应用心理学博士和拥有10多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她感觉就像晴天霹雳。 “以前抑郁这个词只出现在书本和一些案例讨论(采访)中,怎么就落到了我身上呢?”

过去几年的生活场景浮现在脑海中。在同龄人中,若溪就像一个“人生赢家”——在公司里,她披着职业光环,在一所重点大学担任心理咨询;在她的家里,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位体育专家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过去一年没有患过感冒。他常常庆幸自己的长期失眠没有耽误任何事情。

抑郁心理咨询有用吗_抑郁心理咨询_抑郁心理咨询费用

走出抑郁后,心理咨询咨询师若曦更加注重生活中的放松和放松。 (照片/受访者提供)

不是事情耽误了,而是我耽误了。若溪在“鸡”宝宝和“鸡”自己之间来回奔跑。每天睁开眼睛,她就忙着照顾家庭和工作。确诊后,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压力状态。 “我之所以身体健康,是因为我的身体正在调动所有的能量来帮助我应对生活。不是我没有病,而是我不敢生病。”

既然生病了,就得吃药。拿着治疗抑郁的药,若溪有些犹豫——吃还是不吃?她仔细阅读了所有药物的说明书。经过一轮思想斗争,若溪第一次含着泪水吞下了抑郁。她形容这就像“宫廷剧里被迫服毒的场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晚上她终于能够睡个好觉了。突然,她的药被家人扔掉了,因为他们比她更难以接受她患有抑郁的事实。他们还问:“你是学心理学的,怎么会得抑郁呢?”

不管怎样,若溪还是选择相信医生,再次去挂号开药。她打电话给精神分析师,开始每周进行多次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就像我脚下的两块砖,让我不至于彻底被抑郁的沼泽所淹没。”若溪说。

“你要坚强”是最无效的一句话

四年来,若溪经历了三次抑郁,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身体出现了不同的症状。抑郁看似是一个心理问题,但实际上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运作。若溪解释道:“身体是灵魂安息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的物质基础出现问题,或者精神系统出现问题,两者都会互相影响。”

她说,很多症状除了患者自己之外,其他人很难注意到。第一次确诊后,若溪就感觉自己的思维明显变慢了,判断力也骤然下降。她在衣柜前站了半个小时,也挑不出适合买菜的东西。抑郁还影响了她的手眼协调能力。她打网球二十多年了,突然发球时连球都投不直了。有时,一股强烈的窒息感,或者是因血液上涨而产生的自杀念头,会突然如闪电般袭来,让她感觉自己仿佛面临着万丈深渊。

若溪热爱打网球,并教过身边十多个朋友打网球。 (照片/受访者提供)

她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复杂的身心状况。一位亲戚曾对若溪说,“要勇敢,要坚强”,并鼓励她每天都有计划,核对完成的每一项。当她听到这些所谓的鼓励和日程时,她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经过亲身测试,若溪发现,对抑郁患者最有效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坚强”。

若溪会主动远离这些不明确的问题。同时,她也珍惜那些愿意陪伴她走上康复之路的亲人和朋友。一位70多岁的母亲从家乡来到北京,骑着自行车送孙子上学。下班后,哥哥穿越了半个城市,来给她做饭。闺蜜二话不说,带她去郊外散心,耐心地陪着她重新练习基本的网球动作。朋友帮她整理了凌乱的客厅和衣柜,这让当时判断力低下的若溪松了口气。

回想起来,若溪很感激这些慷慨的帮助,也很高兴大家在帮助时都注意了相处的界限。

抓住神的提醒

抑郁心理咨询有用吗_抑郁心理咨询费用_抑郁心理咨询

在与抑郁作斗争的过程中,若溪深刻认识到抑郁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情志病”的记载。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抑郁逐渐浮出水面。

在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若溪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客户。在她看来,比较完美主义的人,凡事都要尽力而为,遇到困难就反思自己。这样的性格可能会增加抑郁可能性,增加患病的概率。然而,容易患抑郁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就会患上抑郁。

在人均内卷化的职场中,领导者的PUA与自我的PUA叠加是很常见的。有网友感叹“凡是在进步的朋友,现在都抑郁”。若溪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比作一个高压锅,而人就像这个高压锅里的排骨。如果压力不是特别大,人能承受的话,锅开的时候,排骨还在里面;如果压力太大或持续时间太长,所有的肋骨都会被震碎。

摆脱抑郁后,若溪学会了经常评估自己的压力承受能力,并关注自己的睡眠、体重和头发生长情况。 “上帝一直在提醒,但我们(可能)没有接受到。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像盲人骑着盲马走在悬崖边。”

抑郁痊愈后,若溪选择离开压力很大的大城市,到云南开始新的生活。 (照片/受访者提供)

这种自我意识聚焦于当下,并重新审视过去。当若溪第一次患上抑郁时,她不禁反思自己抑郁的原因。她与精神分析师一起重温童年、学生时代和婚姻生活的记忆,像剥洋葱一样剥开人格和认知的起源。

小时候缺乏安全感的经历,导致若溪容易抑郁,但她不愿意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原生家庭”。她认为,社会上流行的“原生家庭”观念很容易让人陷入“完美父母”的错误假设,将问题完全归咎于他人。父母会犯错误,但他们的初衷和局限性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无法重新生活,但我们可以改变内心对世界的理解。”

别人可能认为若溪屡次被抑郁折磨,但她认为抑郁是一份礼物,让她有机会重建自己。 “我曾经以为这个世界不能没有我,但其实,世界没有我仍然会继续下去。那么,我会先照顾好自己,这样我才能照顾好我爱的人和我爱的人。”那些爱我的人。”

灾难重生后,若溪知道了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极限,也重获了生活的阳光和自由。

问答

新周刊:演员赵露思在微博发文承认自己从2019年开始出现情绪问题,直到去年出现明显的躯体抑郁症状。作为朋友,您在对方身上观察到哪些症状值得表达担忧?

若溪:以前和你交流很多的人,突然就不怎么交流了,也不常回信息了。也就是说,他与别人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可能是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是,抑郁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抑郁样子”。大致有两个极端。一是突然消瘦,突然消瘦10多斤,皮肤失去光泽,脸颊凹陷,眼睛模糊。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这种“抑郁样子”很可能是内分泌系统失调造成的。

(图/《以家人之名》)

还有一些辅助征兆,比如经常严重失眠,言语悲观,甚至放弃平时珍惜的东西,仿佛要告别这个世界。如果你的亲戚或朋友出现这些迹象,就要小心了。

新周刊:当你第一次患上抑郁时,被诊断为“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抑郁情绪、抑郁和焦虑有什么区别?

若溪:抑郁是一种情绪。它与抑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截然不同。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抑郁,比如受到某件事的打击,心情比较低落,但他或她是可以恢复的。抑郁也会引起一些身体症状。

抑郁是一种身体和心理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第一个特点是情绪低落,第二个特点是思维迟缓,第三个特点是行动减少。我喜欢打网球,但是当我抑郁时候我就不想打了。如果这三点持续两周以上,就更容易被诊断为抑郁。

当然,医学上,诊断抑郁的测量方法有很多,比如脑电图、血液生化、焦虑抑郁量表等,医生会结合这些结果来诊断人是否患有抑郁。

大多数抑郁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担心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许多不必要的预防措施。

新周刊:说到吃药,很多人都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我患有抑郁需要吃药吗?不吃药可以吗?

若溪:如果医生决定你需要吃药,就大胆吃。这不是祸害。为了写《重建自我》,我也采访了一些医生,了解到抑郁已经进入第四代,比原来的药物更有效,副作用也更少。

吃药是为了防止我们的身体陷入恶性循环,但是否有效就是以后的事了。研究数据显示,不到1/3的人对抑郁敏感。即使每位抑郁患者都按照医生的处方服药,也只有约 1/3 的患者能取得显着效果。

(图/《青春日记》)

如果生病了就接受治疗,不要让自己承担太多的责任去吃药或不吃药。

新周刊:抑郁患者的用药周期是怎样的?什么情况下停药最合适?

若溪:抑郁患者停药最快至少要两年。抑郁是一种多年缓慢发展的疾病,所以这种疾病就像一根线,你必须慢慢来。

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我吃了药,都吃了5天了,为什么没有看到任何变化?抱歉,精神科药物并不意味着服用后立即有效。这种药物需要在体内代谢储存到一定量,一般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才能发挥作用。

服药过程中,患者提前减量或停药,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它会产生戒断反应,会严重损害神经。

新周刊:终身吃药怎么办?

抑郁心理咨询有用吗_抑郁心理咨询_抑郁心理咨询费用

若溪:我经历过两次抑郁复发。医生告诉我,如果第三次复发,我的余生基本上就得吃药了。起初这听起来很可怕,但我慢慢地感到释然。高血压、糖尿病不是也需要终身服药吗?如果我真的要终生服药,我会把自己当成慢性病。只要您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并能够做您想做的事情,就可以服用药物。

新周刊:患有抑郁的朋友常常会责怪自己。大家都在工作、上学,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患有抑郁?抑郁患者如何寻找抑郁的原因而不陷入自责?

若溪:没必要自责。如果由于我的主观原因而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反思并责备自己。但抑郁是我们主观想要的吗?绝对不是。我们都希望身体健康,所以我认为这种“自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抑郁的明显迹象。

(图/《一点钟回家》)

我分析了我患抑郁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我无法决定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拥有什么样的父母。

第二个原因是我成年后所处的高压环境。在成人的环境中,我会选择自己居住的城市,但是这个城市会影响我什么样的环境,却不是我自己能够决定的。

第三个原因是我经常遇到降低我自尊的事件和言论,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觉得自责没有必要,反思也可以,但是我们没有义务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新周刊:如果发现身边的亲戚或朋友患有抑郁,普通人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若溪:如果你身边有人患有抑郁,不要试图口头上鼓励他们。当你鼓励他或她“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时,她听到的其实是她自己的不开心。为他加油也可能会带来新的压力,因为他会害怕辜负朋友的好意,这会让他感到更加自责。

真正支持我的是哥哥当时说的一句话:你不必坚强,只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放松、休息即可。听完这句话,我感觉终于有人理解我了。

(照片/受访者提供)

不需要鼓励他,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做什么,请相信他自己的判断。他想逛街就陪他逛街,他想发呆就让他发呆,他想旅游就给他订一张机票,如此而已。

新周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工作、家庭等烦恼。抑郁康复者面对新的压力时应该注意什么?

若溪:生活中每天都有要面对的事情,但关键是我变了。当我的看法改变时,我对世界的解释也改变了。

以前,当我的孩子要手机而我不给他们时,他们会哭,我会感到很恼火。看来他的哭声让我很烦恼。我得调动自己的精力去安慰他,要么满足他,要么拒绝他。我认为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现在我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把孩子的哭闹视为麻烦或问题。当孩子哭的时候,我会觉得他有表达的需要,所以我会哭一会儿。我心中不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利益。

真正的技巧是防止这些情绪出现。现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激起我的情绪。当河道改变时,水流的方向自然也会改变。

认知改变后,若溪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照片/受访者提供)

新周刊:我的朋友是部门主管。他的一名下属患有抑郁。他会突然发一条消息,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我的朋友想体谅下属,但公司没有任何制度支持。什么样的社会和企业氛围更有利于减少抑郁的发生?

若溪:如果一个人还在公司工作,但是他的工作能力消失了,或者他拒绝工作,我把这种现象称为“非战斗减员”。对于主管或者企业主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一方面需要有人来做这项工作,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有员工自杀,可能会对公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我身边有一个事件,或许可以作为参考。我最好朋友的公司里有一位很有能力的年轻经理,抑郁而想辞职。我最好的朋友想留住这位主管,所以她出钱让他在我的民宿住了一段时间。

当我们来到民宿时,他每天都和我住在一起。当我修剪枝叶时,他递给我剪刀;当我照顾小狗时,他递给我狗粮。没有刻意的引导,他的眼睛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待了10多天后,他表示可以回公司继续工作了。

远离压力,享受鲜花和阳光。 (照片/受访者提供)

我只是给了他一个物理空间,让他摆脱压力。然后,每天的生活还要继续,仅此而已。

如果发现员工因精神疾病想要辞职,企业主首先要减轻员工的压力,而不是解雇他们。二是让对方选择一些可以让他休息的环境,给他一定的时间。当然,企业不能无限期地等待。

如果抑郁员工因为这场“灾难”而思考和成长,那么当他们回到原来的岗位时,或许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校对:玉梅;操作:小野;排版:高芳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