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上海凉城新村街道凉五居委心理咨询服务点揭牌,推进社区心理服务全覆盖时间:2025-01-17 14:07 凉城新村街道凉屋居委会心理咨询服务点 上海正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进社区、进基层综合试点,让心理资源和服务贴近群众,化解“心结”。 4月7日,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良屋居委会,一家名为“心有彩虹”的居委会心理咨询中心正式揭牌。今后,有“心脏病”的居民可以来这里接受免费心理咨询服务。据此,虹口区共8个街道、200多个居委会中的三分之二设立了“彩虹心”心理咨询点,并计划年内覆盖所有居委会。虹口的做法是上海试点心理服务三级网络建设的缩影。根据上海规划,到2021年底,上海居委会心理咨询室或社交工作室竣工率达到100%。 2021年是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试点的收官之年。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心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要求包括:2021年底前,全国心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比例达到40%。试点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心理)门诊;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包括提高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比重,健全学生和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通知还提出,开展心理专项工程,要求试点地区按照《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探索抑郁、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专项服务的通知》,以抑郁、阿尔茨海默病为治疗对象。试点并组织好专项工作。执行。 这一通知被业界视为全面建设我国新型心理服务体系的指导方针,其中对基层心理服务体系的关注尤其令人关注。这是以前的薄弱环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虹口区心理一线工作人员观察发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职场白领、学生、老年人等各类群体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需求需求旺盛。卫生服务也大幅增加。 2020年,该区心理援助热线线下提供的心理服务数量已达300个,其中较严重的病例近50例转至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诊治。为此,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将继续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在基层心理服务网点(三级心理防范网络)布局和建设中不断夯实服务内涵。 你身边的“彩虹”已经在发挥它的精神守护力量。 虹口区梁屋居委会的陈先生(化名)一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疫情的影响以及因疫情导致的游客稀少,让陈先生郁闷不已。出院后,他的身体状况基本恢复,但精神状态却始终无法调整。好吧,我每天一个人坐在家里,不想出去。陈先生的姐姐被迫拨打虹口区心理援助热线,建议他到居委会接受心理咨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帮陈先生预约了居委会,并持续陪伴。经过多次咨询,陈先生逐渐改变,主动要求姐姐陪他去社区休闲公园进行身体康复。路过居委会时,他都会向工作人员和熟悉的居民打招呼。 像陈先生这样的案例得益于虹口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此次试点,基层心理咨询服务网点的建立和布局被提上日程。 不仅在社区,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在虹口区牵头推进心理服务“四个入口”(进学校、进机关企、进社区、进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发挥医院专科指导职能,在推动全区各行各业有效落实心理服务职能的同时,着力克服困难和堵点,确保心理服务能够为辖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截至2021年3月底,虹口辖区三级心理防护网络(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邮居居委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8个街道的市民贴均涵盖心理咨询服务。全市212个居委会中有三分之二建立了“彩虹心”心理咨询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心理咨询服务。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市法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本市开展全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心理健康服务将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素养稳定。推动。该通知明确,到2021年底,上海将普遍在村镇、社区综合治疗中心等场所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专职和兼职心理咨询,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村庄或社区的人。以居住地(村)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交工作室建成率达到100%。记者注意到,黄浦、徐汇等区已出台相应文件推进试点。 “心理健康早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心理服务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心理服务体系,激发为人民服务的‘心’动力。”虹口区卫健委副主任张建民表示,在这次开创性试点工作中,党支部、党员干部发挥了“旗帜”作用,为打赢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全力推进将心理服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共同确保试点工作完成。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