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看心理医生|为什么心理咨询不能短程化?深入探讨心理治疗的复杂性与个体化需求

时间:2024-12-29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01

心理咨询不只是针对症状

试图将心理咨询和治疗统一为短期、针对症状的过程是荒谬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人类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因为人类心理的这种复杂性,我们才无法像流水线作业那样把它当作一个产品来加工。患者的症状可能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当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时,我们必须等待。这是对当事人辩护的尊重,这种尊重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

尽责的心理咨询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力求充分了解每一位客户,以便提供最敏感的咨询建议。只有了解个体独特的知识、情绪感知和行为,咨询师才能针对客户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干预并改善客户的生活质量,而这也是客户寻求专业帮助的初衷。 。

02

如何确定咨询目标? ——人格的完善

辅导目标如何确定?是根据来访者的还是咨询师的?

有的说是参观者决定的,有的说是讨论决定的,有的说是讨论后不断调整和改变的。我认为主要是双方达成一致,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与来访者进行讨论。以客户为基础,辅以顾问的观察,共同商定。

那么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精神分析的目标。传统精神分析的治疗目标应包括:异常症状的消失或内省的发展、自主意识的增强、认同感的稳定、基于现实的自尊的增强、自我意识的改善等。识别和处理情绪、自我力量和自我协调的能力。提高性、爱、工作和对他人的适度依赖的能力,并增加快乐与平静的体验。

但至少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发现了这个现象。事实上,并非所有客户都能说出这些目标。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一位客户并且他们告诉你这一点,那么我认为你可能会从与他们的合作中收获更多。

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很少有来访者不愿意提高自己的性格,也很少有来访者不愿意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所以我通常会简单地向来访者介绍:“促成你现在症状的原因与你自己独特的性格密切相关。而精密的分析和动态导向的心理治疗可以促进你的性格的发展和完善。”通常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并且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并且由您决定何时开始和何时结束这个过程。然而,当您做出终止这种治疗的决定时,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讨论。 ”

看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看什么病_心理医生看一次大概多少钱

03

心理咨询帮助客户重新获得掌控感

随着你临床经验的增加,你会发现,无论客户出于什么原因来咨询,他们都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控制感。这种感觉会让来访者感到焦虑、抑郁、恐惧。他们特别渴望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种由客户发起的对话将逐渐获得客户的掌控能力。当然,并不是每个访客都喜欢这个过程。例如,对于压抑的来访者来说,虽然他们有能力追求自由,但他们已经习惯于处于压抑的状态。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顾问不断把自主权交给委托人,而委托人却不断还给的情况。

04

辅导员稳稳地坐在椅子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通常会告诉我的学生:“你要坐在咨询室的椅子上。这个咨询是客户的,不是你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客户的陷阱,不要为他承担责任。”自己承担责任。”

例如,我的访客有时会迟到。当他们迟到时,他们会说:“嘿,我忘了,但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有的客户会说:“我已经治疗了这么多次了,但我丈夫还是要和我离婚,你觉得我该怎么办?”该怎么办?你还得给我出出主意啊!”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为什么要把他或她应该承担的责任推给你呢?因为虽然他们很想获得控制感和自由感,但他们还是陷入了以前的习惯之中。他们还不习惯,一切都必须由他们自己决定。

仔细观察你的客户,你会发现很少有客户一开始就会说:“老师,我想要获得控制感。”他们通常会说:“老师,我高考的时候焦虑,怎么办?”还有的客人会说:“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不再反复洗手吗?”一些人甚至表示,他们是被家人强迫这样做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与他们合作呢?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从访客开始”的原则。当然,这一原则也有例外,通常只有作为最后手段,特别是当患者的生死攸关时,心理咨询才不得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患者。

例如,当我们发现服务对象严重抑郁、有自杀念头或开始尝试自杀时,我们必须将他转介至精神科。然后我们要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病人,我们会建议他去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05

心理医生看一次大概多少钱_心理医生看什么病_看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需警惕“救世主原型”

在谈到咨询师与病人的关系时,荣格指出,在医患情境中,来访者的救世主原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活。来访者将咨询师视为他的救世主。当辅导员未能做到这一点时,他或她就会责备他。顾问。

“救世主原型”通常隐藏在潜意识深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它才会被激活,并对我们的治疗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救世主原型”被激活时,其对辅导员的主要影响如下:

1、希望能够让大家满意并回国。

尽管在意识层面上,咨询师知道并且能够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并且明白他们不可能取悦所有人。知道遇到无法处理的案件时,只需负责任地转告即可。

但在具体的咨询治疗过程中,如果来访者表达了不满、失望、不辞而别等情绪,有的咨询师会感到沮丧、自责,有的甚至无法自拔。

咨询师无意识的“救世主原型”让他认为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而病人的不满证明他不是“救世主”,于是他把矛头指向了自己。在潜意识层面,他常常会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不能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我不能处理好这个案子?”这种自责让辅导员感到沮丧、灰心、充满失败。

2.希望我的指导能够被大家视为好的建议。

虽然当今中国的心理咨询非常熟悉并认同罗杰斯的“以人为本、非指令性”的理念。

但不知不觉中,有些人常常不由自主地受到救世主原型的影响,认为自己比别人先一步。他们不仅给来访者很好的指示,而且还希望其他人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比如“照我说的做”。去!”或“你按照我告诉你的做了吗?”

如果遇到一个顺从、依赖的访客,当然一开始大家都会很高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访者的依赖可能会成为咨询师的负担。

如果你遇到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客户,你可以想象咨询师的沮丧。

3、对他人施加压力,甚至无意识地控制他人

辅导员一方的“救世主原型”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指导和强加于人。

例如:坚持对来访者说:“你就应该这样!” “你就应该这样!” “你不能这样!”……

此时,救世主原型最危险的一面——通过“拯救”他人来控制他人——就凸显出来了。

06

辅导员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

——真正接受不完美就是力量

辅导员不是救世主或超人。

顾问的工作确实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它并不完美;顾问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不是全部。

每个人在知识、经验、阅历、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一些游客的一些问题永远无法完全解决。因此,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因素,咨询师都不具备无限满足所有来访者需求的条件和能力。

因此,当我们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一定要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并负责任地向相应的机构反映。

这样去心理咨询和治疗时,你不会以救世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会要求自己无所不能,不会给自己设定完美主义的目标,更不会“拯救一个当事人”。离苦海”。 “而严厉地批评自己,即使在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也不会放开自己。

07

帮助客户面对“救世主原型”

让他们学会依靠自己

心理医生看一次大概多少钱_心理医生看什么病_看心理医生

咨询时,重点要调动当事人的自身责任意识,让当事人摆脱依赖,学会对自己负责,教会当事人发掘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当事人客户以建设性的方式自己去……

对于咨询师来说,这不仅是我们能为来访者提供的最大帮助,而且帮助他人自助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

辅导员首先需要有接受和开放的态度。

我们会告诉客户:“你可以告诉我你脑海中出现的任何想法、感受或画面,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可以。即使是让你感到羞耻的事情。”或者害怕,这是邪恶的,希望你能在我们咨询的时候勇敢地说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当当事人小心翼翼地鼓起勇气,说出自己多年来无法原谅自己的一个错误时,或者当当事人费尽心力试图说出一些他感到特别羞愧的事情时,你不因为他。如果别人犯了这样的错误,你却批评、看不起,而你却还在耐心地倾听,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想象,这种保持真实的权利,其实是很难勇敢坚持的。一位澳大利亚精神分析学家曾说过,“我们人类其实很擅长扭曲现实,所以我们用来扭曲现实的工具就是防御机制。我们要防御那些负面情绪,但同时,我们也可能防御失去了所发生的事实。

08

初次面试,心理咨询可以做什么

最初的面谈常常会来回徘徊,因为咨询师在安排面谈时必须遵守客户的意愿。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面对来访者,初学者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必须在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和照顾来访者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我告诉我的学生:“在面谈过程中,你需要达到一种无私的状态,然后只考虑病人的需求。”有朋友说:“辅导员好像什么也没做,最多就是听。”但您也在执行以下操作:

首先你必须记录。当然,有些辅导员可能不会记录,但我会尽力记录每一个细节;

该过程还有一个观察部分。访客在说什么,然后我们还需要看看访客做了什么。另外,我们还需要观察他说话时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还会注意来访者的声音、语气、表情和姿势,即他的肢体语言;

另外,还有体验的部分,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

接下来是顾问的分析部分。在分析部分,咨询师还需要分析这些感受哪些是来自来访者,哪些是来自自己?你如何通过这些感受来了解客户?来访者说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说的?我们还对客户的问题提出了假设,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如果当前的假设被推翻,我们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09

心理咨询中的互惠原则

心理咨询的互惠原则是以经济支持换取情感支持和专业技能。这非常重要。单纯索要而不付费意味着咨询关系不是平等或互惠的。

有些咨询师总是很难与客户谈论他们的费用,并担心这会伤害客户。他们觉得这样做违背了自己助人为乐的初衷。这可能与来访者的理想化以及我们作为治疗师的自恋需求有关。这让我们回到了前面提到的“救世主原型”。在提供免费帮助的关系中,咨询师很容易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而来访者则退回到被救赎的对象的状态,类似于婴儿。所以我们会想,母亲没有理由向孩子要钱。

这里实际上发生了一种投射性认同。大约十年前,当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时,当我请一位学长监督时,她认真地和我讨论了费用。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她一次收我一百块钱。显然,我买不起这个。

当我试图把她塑造成一个理想的救世主和母亲时,她并没有接受我的投射,而是很和善地对我说:“XX,我们不能给没穿衣服、空着肚子的病人提供食物,做治疗吧。” ”

时隔多年,这件事我依然记忆犹新。她让我认识到,无论顾问职业多么专业、多么神圣,我们仍然是人,不是神一样的存在。既然我们需要以此谋生,我们就需要收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更加舒适的状态,保持我们为人的能力。

其实这也是一种道德要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饥肠辘辘、厌倦生活的母亲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养。即使她总能因为母爱的存在而牺牲自己,但在某些时刻,她也无法避免将自己的抱怨和愤怒强加给孩子们。

咨询师和案主之间是一种平等、互惠、有界限的成人关系。如果心理咨询确实是客户的重要资源,那么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持久的服务。

-结尾-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