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心理医生|孩子长大后对朋友吐槽父母?妈妈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时间:2024-08-04 14:08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聊到她去看心理医生的事:她因为失恋而抑郁,但和心理医生聊过之后,她发现失恋的痛苦背后,隐藏着很多童年创伤。一些她以为早已忘却的事情,竟然还深藏在记忆深处。一想到童年遭受的冷落和伤害,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看了一年心理医生后,她的抑郁好转了很多,但童年创伤还是没有解决。她表示,虽然知道亲子关系有问题,但不能和父母一起去看心理医生,不敢想象,我感觉宁愿死也不愿这么做。” 作为朋友,我能理解她的心情。但作为一个母亲,她的话也让我暗自害怕:如果我的孩子长大后向他的朋友抱怨这件事,那我真是一个多么失败的母亲。 在我有孩子之前,我很害怕。 不是我怕疼、怕累,而是我很清楚,孩子的心是有多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很容易把父母一句无意的伤人的话,当成一生的心理负担。 做妈妈意味着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他现在的情感,甚至未来的性格,这个责任太大了,让我很害怕。 您如何描述父母的责任? 最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则寓言,这是我见过的最生动的诠释。 故事是这样的: “想象一下,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有三个人生活:你和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身高是你的两倍多,你完全依赖他们,不仅仅是食物和饮料。你依靠他们来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他们通常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但有时他们会生你的气,这会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开心。他们太高了。所以你感到无助。 他们就像两个仁慈的独裁者,俘虏了你,完全控制了你,同时又对你格外的关心和照顾,你对他们的感情可能会很复杂。 不幸的是,你无法逃离这个星球。所以你只能接受这种情况,并学会如何尽你所能应对它。他们是如此强大,你完全依赖他们。因为无法逃脱,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他们的每一个心血来潮。” 是的,如果你是父母,你就是这个孤独小星球的仁慈独裁者。你的孩子会长大适应你的养育方式和你的情绪变化。如果你让他感到软弱和缺乏,你对孩子的价值感,那么这可能成为他一生的预言。他和你的关系也会成为他未来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模板。如果这个模板有问题,你的孩子将来可能会走进心理咨询室,向咨询师哭诉童年的创伤。 尽管我很害怕,但我还是成为了一名母亲。 为了做好妈妈,我还学习了心理学。有了理论知识的武装,我觉得犯错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学完之后我意识到,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会犯错。有时候我们会说错话,有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控。无论我有多少理论,它都不能让我变得完美。 但我也明白了:我之所以那么害怕做母亲,那么害怕犯错,是因为我还没有放下童年的阴影,我还没有原谅父母对我无意的伤害,尽管我知道他们有多爱我。 我也想通了:我可能无法摆脱创伤,但只要我不让它对我现在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就没问题。 转眼间,我当妈妈已经快十年了,今年疫情期间,有一天开线上家长会,iPad屏幕上的心理学老师说: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不要把自己的压力发泄在孩子身上,不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就在这时,儿子突然伸出一只手握住我的手,很认真地说:“妈妈,你从来没有给我情绪压力,这就是我喜欢你的原因。” 啊,好感动——别误会,我并不是被他的甜言蜜语感动了。我感动是因为我发现他比我更宽容。他原谅了我妈妈犯下的错误,记住了妈妈的恩情。看来他的情商比我高。 讲述《孤独的小星球》故事的书名叫《蟾蜍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它看上去像童话,但并不是一本给小孩子看的书,作者是心理学家,他用童话的方式,生动还原了心理咨询的场景,让我们看到一个抑郁人,是如何重拾希望和快乐的。 故事中,心理咨询苍鹭带领蟾蜍追溯童年经历,看到父亲的批评和母亲的疏离给他造成的创伤。蟾蜍发现自己还是像小时候一样讨好、依赖身边的人,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欣赏和爱,即使生气也不敢公然地向他们发火。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长大。 随着咨询的深入,蟾蜍更加震惊地发现,父母严厉的批评不断在他心里回荡,而这才是他抑郁的真正原因——“没有什么批评比自我批评更强烈,也是最有力的批评。没有哪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厉。”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将永远逃脱不了自己给自己判的心理终身监禁。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看过心理医生的朋友,她看完后说:太真实了,太恐怖了,我看完后愣了好久。 网上也有人表示:“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我自己和我的父母!这不是童话,这是我的生产手册!” 不过他们也表示,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不少勇气。 故事中的苍鹭告诉蟾蜍,你应该选择原谅父母犯下的错误,因为责怪他们是没有用的。“与其责怪他们,不如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另一位朋友读完这本书后对我说:“我在意的不是把自己变成蟾蜍,而是把自己变成蟾蜍的父母。” 听她这么说,我忍不住笑了,的确,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如何自愈,还可以看到如何做好父母。 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只有理清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清亲子关系,对吧? 故事的最后,蟾蜍终于明白,活得真实,就是真心回应当下的需要。这样才能打破从小延续下来的因果轮回,让真我摆脱过往经验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于是他决定活得更真实。 我们也是。 其实我并不怕养出一个长大后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遇到各种烦恼,难免会感到沮丧。如果我的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愿意找心理医生倾诉,我觉得也是一件好事。 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不会害怕和我一起去看心理咨询师。 如果将来有一天他对我说:“妈妈,下次我想和心理咨询师谈谈你的情况,你能和我一起去吗?” 我想我应该能够开心的答应他。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