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超八成大学生称学校有心理咨询室,结果仍难言乐观时间:2024-07-23 14:08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青报校报社开展了全国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46所高校学生填写的有效问卷7595份。调查发现,85.1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所在高校设有心理咨询室;78.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其中43.50%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满意,34.63%的大学生表示比较满意。(中国青年报4月8日讯)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考虑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性化,以及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屡见不鲜,这样的调查结果还远不能令人乐观。 其实,上述调查结果提醒我们,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室建设,各高校都应建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作用。“两个100%”应成为高校的标准配置——100%的高校设有心理咨询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设置满足100%的需求。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实现高校100%覆盖,心理咨询室的基本设置应满足全体大学生的需求。 每所高校都应有心理咨询室,这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如果高校连心理咨询室都没有,很难想象学校如何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疏导。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个部门印发《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高校每年新生入学后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评估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评估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部门—教室—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回访学生宿舍,院系要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 建设心理咨询室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心理咨询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学校就无处寻求咨询、指导和帮助,更何况学校通过日常的咨询服务,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了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进行辅导和干预,目前部分高校采用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评估(普查)的方式,但这种做法存在争议。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不允许??以普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咨询,因为这涉嫌侵犯学生隐私。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是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坊等方式发现的。我国部分高校采用这种普查方式,主要是因为专业心理咨询师资不足,即使有心理咨询师,也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讲座和心理评估,难以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也就是说,目前一些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缺失;二是部分学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心理咨询服务难以个性化、覆盖全体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常常被动地等待学生上门咨询。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问题——他们有心理问题,但大多数时候并不主动寻求辅导和帮助。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关注育人。高校要像重视必修课建设一样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把心理咨询室建设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项标准。这也应该成为监督高校是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项基本指标。(齐冰)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