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需要多久?短程与长程咨询的区别及频率解析

时间:2025-01-07 14:05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文:石鑫|一名心理学专栏作家、心理咨询

第 1 部分:开始和疑虑

Q1:心理咨询需要多长时间?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10-20次通常是短期的,通常每周一次。 40-50次以上为长期,每周1-2次。如果是经典的精神分析,在躺椅上进行,那么它就是每周 4-5 次的高频安排。

Q2:为什么咨询时间这么长?

俗话说“吃一口不胖”。三尺冰非一日结冰。心理咨询本身就是一件慢工细活的事情。客户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人,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把他们“训练”进了咨询室。一个陌生的咨询师怎么能施展瞬间颠覆客户情感体验的伎俩呢?也许对于巫师来说这是可能的。

如果你走得太快,你总是会错过风景。如果客户在咨询中强调速度,可能反映出他还没有准备好深入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咨询师也“着急”,缺乏冷静,可能说明他自身修养不到位。

Q3:决策权属于顾问吗?

咨询工作如何进行,不仅取决于顾问的评估,还取决于客户的情况以及双方的共识。

比如我个人做的是纯粹动态导向的工作,涉及到对内心世界细致而深入的探索。在咨询时限方面,我更喜欢开放式咨询,即一开始就不确定结束时间,而是根据客户的咨询流程而定。加工灵活,但最短期限很少少于半年。

Q4:咨询师在与当事人确认咨询方案时是否有强烈的暗示?

“暗示”与“催眠”在心理层面上是密切相关的。现代催眠治疗往往倾向于向当事人灌输一些所谓的“正能量”,但当事人的痛苦往往不需要压抑和隔离,因为只有看到感受才有可能治愈。这也是我个人的选择。理论取向的原因之一是在催眠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分析。

深入一点,如果来访者怀疑咨询师有暗示,潜台词就是“我担心我会被牵着鼻子走”。这可能只是反映了与咨询师的潜意识权力斗争。事实上,“同理心”发生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早得多。这仅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给这些感受一个探索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哪家好_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一次费用大概多少钱

第 2 部分:时间和成本

Q5:咨询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吗?

“稳定”的工作框架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心理咨询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游戏。这是凝结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信念和能量的工作。

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首先,其他访客的预约时间和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到了保障。其次,保证咨询师的私人时间不被打扰。从来访者的角度,首先我能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只要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总会有人在等我”。其次,学会在没有辅导员的情况下生活。培养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Q6:访客迟到为何没有延误?

访客迟到是很常见的。大多数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的人不禁觉得这个时间应该推迟。反正辅导员看上去那么“自由”,还花了那么多钱。

有时候,当客户在50分钟的咨询中迟到了半个小时,最后被告知只剩下20分钟可以谈话时,就很容易对咨询师生气。但是,当租用时间和精力的辅导员热切地等待他声称“被困在路上”的访客并考虑访客的处境时,他就不能将这段时间用于其他目的。心理咨询是一项极其耗时的工作。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专业咨询师通常只会定期、稳定地接待一定数量的来访者。对我个人来说,一天4次咨询是上限。这样,客户的临时变动或者无故缺席都会对咨询师的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即使我们不立即对当事人的“迟到”进行“抵制”残酷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咨询师没有义务为当事人浪费的咨询时间买单。学会对自己负责,是成长的第一步。

对于顾问迟到的情况,我们将按照行业规定推迟预约。如果来访者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公平,那么愤怒本身就是咨询讨论的绝佳素材。作为辅导员,也有必要思考自己的反移情行为,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Q7:咨询费太贵了!

头脑与身体是一样的。不照顾就会生病,但人体总是幸运的,能得到我们更多的照顾。贪吃的人肚子空空,但空腹的背后却是一颗匮乏的心。

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按每次50分钟计算,咨询费确实不便宜,但咨询的频率也极其有限。除了高频的经典精神分析之外,我们每个月的咨询时间几乎只有个位数。按小时计算。由于客户来咨询是为了在咨询室之外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客户为看似短暂的咨询时间支付的咨询费用实际上巧妙地延伸和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 ,你正在为你的一生付出代价。

心理咨询绝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投资,对某些人来说甚至是亏本生意。然而,对于那些有志于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内心平静与繁荣的人来说,它也可视为无价的潜力股。消耗了。

Q8:咨询费可以优惠吗?

心理咨询一次费用大概多少钱_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哪家好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谋生的手段(尤其是独立执业时)。习惯性牺牲自身经济利益的咨询师不可能成为专业的咨询师。

看似“轻松赚到”的咨询费不仅仅包括正式的倾听和使用澄清、对抗、解释等直接的咨询技巧。其背后,还包括顾问的专业提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主要包括培训、个人经验和监督。一些辅导员还非常注重非心理领域的文化拓展和生活中的“修养”,因为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仅是老师教的。此外,顾问的实际报酬需要扣除咨询平台和咨询机构的分成费和场地费。咨询结束后,顾问将继续记录并监督案件。即使对于那些不经意间浮现在脑海中的访客,我们的专业思维仍然很欣赏。因此,对于一个真正认真对待心理咨询的咨询师来说,这是完全合理的,甚至可以说,他有责任保护自己,让他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得到应有的报酬。

如果顾问足够专业,就不会无视客户的人格平等而抬高价格,也不会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客户的利益之上来兜售“包月”、“办卡”等。当然,我们不会为了照顾客户而随意降低咨询费而忽视自身利益。后者用一个专业术语来描述,叫做“病态利他主义”。很难想象一个不能照顾自己的人如何能够帮助别人。

第三部分:性别与身份

Q9:辅导员的性别重要吗?

半开玩笑地说,真正好的辅导员其实是“不男不女”。

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倾向于根据性别为辅导员赋予不同的品质,例如为女性辅导员分配“精致和敏感”这个词。事实上,这些品质在男性咨询师身上也能体现出来。因为心理咨询的第一身份是人,而不是有性别区分的男人或女人。

专业的辅导员将扮演好家长的双重角色,既提供温暖的关怀,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正应了科胡特的话:“有情无诱惑,有决心无敌意”。

Q10:顾问看起来太年轻,靠谱吗?

心理咨询依靠专业技能和个人魅力与客户合作,这与生理年龄不同。

首先,年龄并不代表经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其次,即使你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无法取代工作中积累的咨询经验。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与年龄并不成正比。否则,要么人人“晚年成医”,要么一切心理问题都被“时间大师”治愈。

而且,“年轻”是一个相对值。在“退休没有下限”的心理咨询行业,我目前是四年级的咨询师,仍然觉得自己还蛮年轻的。

第四部分:背景和挑战

Q11:“设置”到底是什么?

心理咨询与来访者之间永远只是咨询的关系。然而,基于这种关系的咨询设置却始终受到来访者的质疑。如果辅导员不维持这种设置,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规矩”。有时我会告诉来访者,如果你想让我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你相处,首先我做不到。其次,如果你选择向我咨询,你就必须“忍受”我这样的咨询师。如果你想改变的是咨询师而不是你自己,那么咨询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有的客户希望获得咨询师的个人联系方式,有的客户喜欢在咨询时间之外与咨询师进行非紧急联系,还有大量的客户在咨询时总是忽视严格的时限……以及等等,都侵犯了协商权。分工界限和咨询关系受损的例子不胜枚举。 “设定”的突破确实具有“付诸行动”的动态意义。本质上,他们总是在咨询中流露出客户缺少接受特殊照顾的意图或表达无法通过言语。来传达愤怒。

但遵守设定是双方继续开展咨询工作的前提。我喜欢给出最坦白的解释:当咨询师因为当事人不断突破设定而遭受时间、金钱、精力的损失时,他难免会感到愤怒。很难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帮助。

Q12:我懂很多心理学,不会被骗。

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客户的心理有利于自我审视。反之,如果客户在咨询中频繁使用理论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抵制。因为咨询不是学术交流、监督或培训。这种高尚的理论实际上反映了客户与自己内心情感的隔离,往往避免接触它们的痛苦。此外,从共情角度分析还涉及到对辅导员的不信任、权力竞争等心理动力因素。

Q13:咨询师会因为“成就感”而刻意“留住”来访者吗?

咨询师真正的成就感不在于来访者“被抛在后面”,而在于“成长后自然的离开”。这就像一个好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天上学或开始自己的婚姻家庭时感到难过,但更多的是欣慰。

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所以如果来访者能够坚持稳定的咨询,良好的咨询关系本身就会对来访者起到情感修复的作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和过程。作为咨询师,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当事人成长得足够好,有足够的力量离开咨询师,过上自由的生活。江湖相助,不如相忘。

第五部分:结果和结局

Q14:我想终止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一次费用大概多少钱_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哪家好

客户有权随时终止咨询,但最好在这样做之前先与咨询师谈谈“分手”的事情。

因为当来访者一挥袖不留言而走时,那些“不好的心情”和“不幸的命运”只会在咨询中再次重演。

Q15:什么时候结束咨询最好?

双方都觉得现在或许是“和平分手”的最佳时机。

对于来访者来说,他可能还在为各种问题而苦苦挣扎,但他已经学会用情感方式运用理性和感知来提升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他已经建立了一颗坚强的内心来面对问题,更有可能去面对。他们。在此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例如,曾经有一位客户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疼痛中度过,疼痛等级为7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我每天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疼痛中度过,疼痛等级为4分。可以说,这次磋商已经初见成效。

Q16:既然咨询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为什么还要付费?

当事人想要的“效果”是一种主观判断,而心理咨询只是根据心理咨询租用的时间和精力来收费,这是有客观事实依据的。

第六部分:挑战与独白

Q17:我做过心理咨询,但完全没有用。

心理咨询不可能影响到所有人,心理咨询也只是普通人,并不是万能的。而且,没有一种咨询方法适合每个寻求帮助的人,也不是每对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诚然,辅导员只能帮助一部分人,而且每个人能得到的帮助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流派和手法,风格更是不同。有很多人一直在寻找“好”的顾问,但实际上,在保证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同时,“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Q18:咨询后,我感觉更糟糕了。

如果把心理咨询比作一场精神手术,那么安慰性的创可贴只能掩盖痛苦。

身体的疾病与我们的血肉相连,精神的创伤与我们的精神脉络相连。委托人的勇气和自省是最好的手术刀和治愈剂。

Q19:不找心理咨询就没有出路了吗?

当你遇到挫折和痛苦时,不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当然可以。前提是你的自我功能足以应对。否则,与辅导员交谈是解决问题的更有效方法。有国外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如果是自发缓解,大约需要经过15次访谈才能达到心理咨询的效果,大约需要2年的时间。

Q20:“帮助别人”和“被感谢”的感觉会让你的顾问自我感觉良好吗?

作为心理咨询我们不需要客户的感谢,因为我们已经通过咨询费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我们心里明白——是我们的客户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咨询师。

石鑫是一名心理咨询,以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为取向。注重个人灵魂的深度探索与成长。

保留版权。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工作邮箱:

原标题《为什么心理咨询不需要被感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