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失恋引发抑郁发作,17 岁少女割腕,心理咨询如何帮助她走出困境?时间:2024-08-29 14:06 心碎后,人们最主要的情绪反应是痛苦和难过。大多数人都能正确处理这种爱情挫折,开开心心地开始新生活。但有些人不能及时消除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人格异常。有些人可能会因心碎而患上抑郁。 案情摘要: 小华,女,17岁,高三,与男友是同班同学,后因学校及双方家长干涉被迫分手,后自残手腕,经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焦虑。 咨询流程: 小华(化名)一直是个乖乖女,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当地很好的学校上学。高二的时候,小华爱上了同班的一个男孩,和所有刚开始谈恋爱的少女一样,她满心欢喜。两人经常偷偷约会,上课时眼神交流,互相鼓励,一起学习。一开始,两人的成绩都有所提高。感觉那段时光很美好!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两人渐渐有了矛盾,也受到了影响,小华的成绩迅速下滑!就在他们即将升入高三的时候,两人的恋情被学校发现了,学校如临大敌,立刻找双方家长和两个孩子谈话。学校和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小华觉得自己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好苦啊。不过,最让她难过的不是校长的监视,而是妈妈的一句“你让我感到羞耻!”,还有爸爸的回避和愤怒。 小华一直都是个好学生,是父母的骄傲,现在父母的一番话让他很伤心,他也觉得自己做错了,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心急如焚的小华趁父母不注意割腕,幸好被及时发现,抢救过来。惊慌失措的父母带着小华去了脑科医院,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伴有高度焦虑。医生开了抑郁。在吃药的同时,小华的父母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希望我为孩子做心理咨询。 在咨询室里,小华哭得很伤心。她告诉我,男孩迫于母亲的压力,不敢联系她。她感到绝望,想问他:你还喜欢我吗?怎么会这样结束?小华向我描述了他们相爱的过程。当她讲到男孩的纯真和美好时,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和泪光,我也感动和惊叹;当她说到她一直主动关心男孩,而如今在最困难的时候,却收不到男孩的一声问候时,她满心的悲伤和绝望!她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没有人会爱她,就像她的父母一样,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陪伴她、回应她。所以她恨父母,想伤害自己让他们受苦! 慢慢地,当这些痛苦可以表达出来的时候,悲伤就悄悄地流淌了……我静静地陪着她,认真地听小华的告白,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哭了很久之后,小华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 然后引导小华看到父母的压力和学校的恐惧,他们都担心影响小华的学习成绩和前途,但他们的手段确实太过极端了! 引导小华看到仇恨背后的美丽、无助、愤怒、仇恨,以及对爱的呼唤。 在咨询室里,我陪着小美经历了一段悼念逝去感情的过程。小华最终选择了结束这段感情的方式,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希望。小华说,如果缘分让他们相遇、相守,他们终究还是可以相遇、相守的!也许在大学,也许在将来! 现在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渐渐地,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树立了新的目标,开始朝着目标前进,也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 经过这件事情,我感觉小华长大了。 经验与感想: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向内转的愤怒。也就是说,攻击性转向了自己。抑郁患者潜意识中有一种愤怒和敌意,但这种愤怒无法发泄,只能强加于自己。正如曾奇峰先生所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打击自己,那么你可以想象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抑郁患者来说,心理咨询需要做的就是把患者的攻击性情绪向外引导。抑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超我过于强烈。这样的人非常自恋,所以自恋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杀。 小华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对学校、老师、家长的行为很生气。但是,小华也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她不能表现出这种愤怒,因为她也知道学校、老师、家长都是为了她好!所以她的攻击就转向了自己,她觉得自己不该谈恋爱,不该让学校和家长担心。但是同时,她又生气,又恨他们。这种纠结、撕裂的感觉让她很难受,所以小华的心里出了问题! 此外,抑郁患者普遍自我边界不清晰,无法用更好的防御手段保护自己,任何一点小风雨都很容易闯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会发现抑郁患者往往存在敏感的人际关系问题。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分离和失去的心理反应。失去包括关系的丧失,如亲人的离开、爱人的失去、失业,以及身体机能和器官的丧失甚至青春的丧失,如因疾病或意外而失去器官,这属于客体的丧失。失去还包括对客体的爱的丧失,如母亲生下二胎后,感到自己是长子的感觉。人们因这些丧失而感到极大的悲伤,从而导致抑郁。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所得与所失。当我们失去任何东西,比如失去家人、朋友、一段感情、一份工作、一笔财富或一部分健康时,我们的内心都会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哀悼情绪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失去的东西的重要性。沉浸在哀悼中的人会感到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痛苦,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和生病没什么区别。然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尤布勒-罗斯的理论,人们在失去某些东西时经历哀悼的过程是自然而正常的,经历心理上的痛苦并不意味着生病。 对于这种类型的抑郁,咨询师要做的就是陪伴来访者充分完成哀悼的过程,并使来访者拥有哀悼失去的能力。 正常的哀悼过程只能由哀悼者自己一步步完成,别人无法代替。但父母和咨询师的支持也很重要。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感觉到自己在乎他的感受,咨询师一直站在他身边、和他在一起;咨询师不应该评判来访者,不应该试图教导来访者,不应该告诉来访者他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正常的,也不应该催促来访者赶紧克服。有时候陪伴就是最好的疗愈! 张银玲,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咨询师,婚姻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15年!咨询时长超过15000小时,接受督导超过5000小时!擅长婚姻、亲子、厌学、网瘾、抑郁、强迫症、焦虑情感心理问题。请关注我,让我为您的心理健康和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