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教育部明确建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体系,广州医院青少年抑郁比例高引关注时间:2024-08-17 14: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俊 张华 近日,教育部明确将建立全流程青少年抑郁防治服务及评估体系。11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广州各大医院精神科门诊青少年抑郁患者比例较高,学生抑郁隐蔽性强。如今的孩子为何如此不快乐?学习时间长、压力大是重要原因。专家建议,学校应配备足够的心理健康师资,对筛查出异常的学生,组织面对面的问诊。 教育部表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规范和持续开展抑郁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加大对非精神病医院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对抑郁鉴别能力。各类体检中心要将情绪状态评估纳入体检项目,供体检人员选择。各高中、高等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会诊)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现状 广州各大医院:精神科门诊青少年抑郁率高 青少年心理问题占比多少?据统计,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患者中,18岁以下被诊断为情感相关障碍的患者达3.1万人。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我国抑郁患病率为3.69%。近年来,抑郁在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抑郁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每年接受精神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从临床经验来看,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更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刘欢欢说,“近年来,8月至10月,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的青少年咨询时长占到全部心理咨询时长的近一半;而这些青少年咨询案例中,抑郁问题的占比高达30%。” 青少年抑郁就诊率高并不局限于某几家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教授潘继阳说:“在临床上,近年来,从小学到大学的抑郁患者,约占精神科门诊量的三分之一。” 学生抑郁隐蔽性很强 刘欢欢说,近年来,青少年抑郁往往比成年人抑郁更加隐蔽,产生的负面情绪和严重后果容易被忽视。到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儿童病情往往比较重,多为中重度抑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自残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割伤自己的胳膊。这种情况在成年抑郁患者中并不多见。”刘欢欢说。 刘欢欢介绍,有一位女患者,刚进入某重点中学一年级,由于科目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数学题,每天要熬夜写作业,累得筋疲力尽。孩子找不到解决办法,自信心也逐渐被磨灭,加之自尊心很强,无法接受现实。一两个月后,焦虑症发作,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一年后,焦虑、抑郁来了,但整个过程中,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拖延写作业,从未想过她会得上抑郁。 当孩子的母亲卷起袖子时,她看到孩子手臂上有十几处伤口。“当我割伤自己时,会很痛,会流血,我的焦虑和抑郁似乎减轻了一些,”孩子说。 “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的前兆可能是易怒、易怒、怨恨无端等。”刘欢欢说,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与同龄人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行为冲动、极端,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患有焦虑和抑郁? 对于儿童来说,导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亲子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大、与学校老师、同学关系不好等等。 “家长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问题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心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人际交往和情绪问题成为第二大致病原因。”广州市政协委员方松在一所学校调研时,班主任说,一个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如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是一个大问题。” “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时间都被各种才艺班、补习班塞满了,根本没时间玩耍、闲散。”一位初中校长告诉记者,每年初一新生都会接受心理问题筛查,数量逐年增多。“学校会和家长沟通,但有些家长并不当回事,认为自己的孩子没问题。” 市政协委员戴秀文指出,家长首先要学习了解教育和成长规律,不能逼迫孩子过快成长;不能盲目与人攀比,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才是更实际的做法。同时,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强加在孩子身上。 刘欢欢说:“当孩子从抑郁发展到中度、重度抑郁时,即使家长稍有关心,也会等到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去就医。”因此,专家呼吁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当孩子出现抑郁、不开心的情况时,不要隐瞒病情,要及时去心理科就诊。通过心理咨询与患者的沟通、交谈,可以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再加上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孩子的抑郁就可以轻松化解。 学校和政府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朋友交往等大部分都在学校,学校如何发挥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广州不少中小学都想方设法、建立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每年都会举办“心理学节”,至今已举办了26年,每次持续约三周,学生参与心理学园地巡游、职业分享、心理学绘画比赛、心理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华府多年来一直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每年两次,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时,每个学生需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表,八项测试指标反映心理健康状况: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倾向、身体状况、恐惧倾向、冲动倾向。 在一份匿名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表格上,记者看到:该学生学习焦虑的评估结果是“无或仅有轻度学习焦虑。可以说考试和学习不会给他带来过度的困扰,该学生基本能够坦然面对学习压力。考试基本不会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不会打乱他的生活、学习规律,也不会给他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该学生平时对待学习任务和备考都比较认真。”并给出建议,“在保持心态平和的基础上,该学生需要认真复习,保证健康规律的饮食。注意引导该学生保持谦虚、平和、冷静的心态。” 对于心理检查出现异常的学生,班主任、专职心理学教师,甚至校外心理专家会组成工作小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华府中学自1996年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监测并科学指导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广东省首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高中。 广州市执信中学每年对初一、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心理咨询。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聘请了专职心理老师,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早在2017年9月,天河区教育局就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该区中小学配备一年18名心理学家,第二年增加到24名。 如今,天河区已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区教研组—学校心理学组”三级工作体系。教师发展中心设立区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组和中心组,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培训和教研工作;设立12个区教研组,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学校设立由心理学教师、校内心理学家、班主任、德育干部组成的心理学组,负责学生和教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干预、转诊等工作。 天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配备专职心理教育科研人员、培训师,配备专职心理学教师121名,并从专业社会心理机构购买校内心理师服务。同时,该区鼓励近3000名持甲、乙级证书的教师积极担任兼职心理学教师,每年选拔100名班主任,通过系统学习指导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建议 学校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师 广州市政协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发现,一些中小学仍存在专职心理学教师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班主任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以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些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不够及时、干预效果不明显,难以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建议,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任职资格、职称评审、晋升等制定系统性政策,逐步使全市所有中小学都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提高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干预的能力。 同时,安排心理健康专项资金,允许学校向社会购买服务、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对心理健康疾病较为严重的师生实施更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干预。 如果筛查发现异常,教育部门应组织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 对于教育部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抑郁筛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教授潘继阳建议,“筛查只能说明可能有问题,接下来还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面对面访谈。另外还要提醒家长和老师,长期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学生抑郁。否则多数情况下很难察觉,因为有相当比例的抑郁患者自己感觉到了,但是自己不会说出来。” 令人担忧的是,记者了解到,一些医院、学校等部门联合对学生进行抑郁筛查后,发现部分孩子存在问题。教育局相关部门需要安排、组织相关学校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一步落实面对面的问诊,但由于种种问题,这一工作被耽搁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