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心理咨询|健康中国建设:厘清心理健康服务的产品属性,推进社会发展

时间:2024-08-07 14:23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如何理解、落实这两点描述,是全社会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社交产品分类

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服务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定制产品,按照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混合产品三类。

私人产品是指在消费或使用上不具有竞争性、在利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由于这类产品只适宜市场供给,所以又称为市场产品。

公共物品是私人物品的对称性,一部分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影响其他人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产品,不会排斥其他人使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心理咨询机构_临沂心理咨询机构_荆州心理咨询机构

兼具公共和私人特征的产品属于混合产品。例如,医疗服务产品包括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面向全民;特殊医疗服务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医疗或商业医疗保险。预防保健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促进作为私人产品,纳入自费服务。

精神卫生服务分类

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心理健康服务可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心理健康管理和心理咨询四类。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人人可得,当然是公共产品,事实上国家早已将其作为公共产品纳入全民普及健康教育,其费用由国家承担。

心理健康管理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企事业单位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以及社会居民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属于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已是社会共识,国家也早已承担起相应的政府和社会责任。

荆州心理咨询机构_临沂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诊疗的一部分,属于基本医疗。由于基本医疗是公共产品,所以心理治疗服务也是公共产品。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中,心理治疗也是可以报销的公共产品。

目前心理咨询服务主要有两种情况。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服务,如住院心理咨询属于基本医保报销目录,明显属于公共产品。但接受医疗机构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中,只有极少数是被明确诊断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大量心理障碍患者并不到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到社会合法心理机构就诊。到社会合法心理机构就诊的人群只能自费就诊。这明显是把心理咨询当成私人产品,由市场提供。

心理咨询服务产品性质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依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管理,心理问题的解决则依赖心理咨询与治疗。前者已经是公共产品,无需细说;后者很大程度上不属于公共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将其产品属性界定为服务机构有失公平,需要进行分析。

学者龙娟、何斌在《公共物品概念的重新界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2期)一文中认为,公共物品概念包含经济、政治和社会属性,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为解决一定的“公共问题”,由人们集体选择、共同消费的一类商品和服务。概念的界定必须以“公共问题”为导向,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标,以集体选择和共同消费为两个基本特征。

临沂心理咨询机构_荆州心理咨询机构_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问题固然是人人都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人人共同解决。但客观上,并不是人人都寻求心理健康服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第一,有些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但如果社会缺乏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定期调查,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这是公共卫生的缺失。第二,社会文化因素将精神障碍视为精神疾病,阻碍了居民主动寻求解决途径,这就需要加强公民心理健康教育,解决这一问题。第三,社会将心理咨询视为私人定制产品,阻碍了每个人享受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权利。

既然心理健康问题人人都存在,那么是否一定要解决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会影响他人安全和社会稳定。它具有学者所说的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的属性。也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中有两条建议专门涉及心理健康服务。除了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条外,还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辅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在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的两条建议中,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作为重大公共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鼓励居民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只有承认心理咨询服务是公民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才能激发公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消费需求。 正如实施基本医疗社会保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样,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也应该解决好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问题,将心理咨询全面纳入社会公共产品范围。

目前,解决心理咨询作为公共产品问题的阻力在于心理机构的定位。心理机构虽然是民办的,但不能否认其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服务。民营医疗机构现在也和公立医疗机构一样,享有提供基本医疗公共产品的国家补偿权和社会补偿权。心理机构至少应该享有和民营医疗机构同等的平等权利。如果因为心理机构不是国家办的、不是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就将其排除在大卫生体系之外,排除在公共产品提供范围之外,显然是一种政策歧视。

如果不能把作为心理咨询服务唯一提供者的心理机构纳入公共产品提供范围,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引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心理健康服务中也有一些特殊的项目和内容,比如心理成长、智力测试、职业规划等心理咨询服务,这些是私人产品。社会可以参照医疗服务产品,把基础心理咨询和专项心理咨询分为两部分,前者属于国家或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后者属于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