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心理医生|关注心理健康:10 个抑郁症患者中为何只有 1 人接受治疗?时间:2024-07-18 14:03 我们过去认为人们害怕去看“心理医生”是因为耻辱感,害怕被称为“精神病患者”,但《2019年全国健康洞察报告》调查显示,只有2%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由于耻辱感而不愿意就医。 以前我们还以为大家对抑郁、焦虑精神障碍不太了解,但根据《全国精神卫生蓝皮书2017-2018》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对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有较好的了解。 如果人们不惧怕就医,对“精神疾病”也不是完全不了解,那么为什么抑郁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接受诊断和治疗?(调查显示,情绪障碍的治疗率仅为10%左右) 我相信这些问题也是每一个关心心理健康的人心中的问题。 1.“精神科医生是什么?什么是精神疾病?” 心理学家是一个很普通的称呼,在我国并没有这样的职业。 从理论上来说,能够为大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职业包括: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职业康复治疗师、医务社工等。 比较常见的,在改善“病人”或者“来访者”的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 这三个职业应该就是大家所理解的“心理学家”。 大家所说的“精神疾病”,其实就是医生所说的“精神障碍”。 大家不要觉得“精神障碍(心理疾病)”这个词很可怕,大家熟悉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其实都是轻微的精神障碍,和感冒、发烧一样,都是常见的多发病。 2.“精神病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心理咨询,您能如何帮助我? 我们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整理了这三类“心理医生”能为您做些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公众对心理治疗和精神障碍的认识亟待加深,很多人仍然认为“抑郁需要心理咨询”、“去看医生的都是精神分裂症”。也有不少社会组织声称自己可以治疗抑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更多的科普、更多的督导、更多的耐心教育。 3.“心理问题严重到需要去看医生吗?” 我们以我们最熟悉的情绪低落(疑似抑郁)问题为例: 同时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 通过睡眠质量来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而且比较准确的方法。 4.“为什么心理治疗这么贵???”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但值得回答。 1.精神障碍多为慢性疾病。 首先,精神障碍的病程并非一日之功,治疗过程一般较长,若确诊为中重度抑郁,半年以上的治疗在所难免,少部分患者则需要终生治疗。 此外,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对复杂,需要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物理治疗。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对心理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对物理治疗的反应,治疗方案需要不时调整。这项工作对于患者、家属、医生和治疗师来说都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 涵盖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的长期治疗计划意味着患者的就诊时间会更长、更频繁,医生和治疗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自然会花费患者更多的金钱和时间。 2.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高素质心理咨询短缺。 有多少患者患有失眠、抑郁、焦虑? 我国大约有1/4的人有失眠问题,大约有3亿人。 失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 调查显示,焦虑症患病率最高,为4.98%; 第二大常见疾病是情绪障碍,患病率为 4.06%; 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排名第三,患病率为1.94%。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月琴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中国心理健康调查”) 至少有 3000 万 17 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各种心理问题(中国儿童中心,2006 年) 老年人抑郁检出率高达15%以上(谭平、张泽丹、包薇薇,2013)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需要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可能需要治疗,在康复的后期可能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 那么有多少人可以为这些病人提供服务? 精神科医生:33,400 约 6,000 名心理治疗师 注册心理学家不足 2000 名 可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不足3万人 心理治疗人才短缺、心理治疗门诊预约困难、医生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些都是心理治疗看似“很贵”的原因。 但心理治疗对于精神障碍的康复过程影响深远,任何疾病如果拖延都会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治愈。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精神障碍患者“省钱”的最佳选择。 5.“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医生和治疗师?” 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卫生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咨询、睡眠心理学……各个科室的名字让人眼花缭乱,我该去哪一个呢? 其实不必担心,上述科室中带“精神”、“心理”字样的医生一般都是精神科医生,可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国家开放多点执业后,一些民营临床心理诊所和精神病医院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找到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 6. 其他常见医疗问题 1. 精神科医生只开药吗? 这种说法太过片面,不符合事实。 从理念上来说: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精神科医生接受多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精神科医生的普遍共识。 其实心理治疗师可以说是精神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岗位,一般来说,医生在确诊之后,对于适合的患者,都会推荐直接的心理治疗。 此外,如今很多精神科医生也已经获得了心理治疗师的认证,多年的正规培训和临床经验让他们成为诊断和治疗轻度精神障碍的中坚力量。 2. 什么阶段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从精神障碍中恢复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比如说中重度抑郁症发作的时候,我们肯定会首先选择药物治疗,等药物起效之后,再根据医生的判断,进行心理治疗。 当然,如果已经达到临床康复,可以进行持续的心理咨询,以保持心理健康。 3. 如何选择适合我的医生? 4.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你应该先去看精神科医生还是心理咨询? 建议您先咨询精神科医生。 一般来说,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愿意寻求帮助的人(或亲朋好友发现其有异常),这种异常应该已经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我们称之为社会功能受损,疑似患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5. 如果诊断结果不是精神障碍,我如何找到可靠的心理咨询?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鸿沟是影响医患关系和就医体验的核心问题,很多患者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问题,导致在精神障碍诊疗过程中经常走弯路,延误诊疗,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或者您的朋友有帮助,请点击右下角的“点赞”或者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审阅人:李艳 文献或内容引用: 我国心理治疗师的准入门槛较高,一是必须至少具有精神病学或心理学学士学位;二是必须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各类精神疾病的特点有较好的了解;三是必须经过100小时以上的连续培训,完成至少三次心理治疗案例分析;四是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民日报》 2002年,我国启动心理咨询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15年来考取证书的人数已超过100万人。由于心理咨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实践学习、继续教育和监督管理,绝大多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具备工作能力。 ——人民日报 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为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者提供技术指导,对常见精神障碍、心理行为问题开展治疗和心理干预。——国家十部委44号文件 谭平,张泽丹,包薇薇,2013年《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东南国防医学,第4期 中国儿童中心,2006,《中国儿童生存发展数据与分析》,中国妇女出版社 部分未特别注明的参考数据均来自《中国国家精神卫生发展报告2017-2018》。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