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医生|首次就诊青少年患者父母需提前加号,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关注

时间:2024-09-30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今天是5月25日,心理健康日。

近日,还有一则相关微博帖子《某医院儿童心理门诊门口重要咨询提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首次就诊的青少年患者家长需要报名提前共同完成心理评估。

该微博上的评论大多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不正常就会孩子不正常、父母病情比较严重、父母需要治疗等等,都倾向于批评父母、同情青少年 。

图片来源丨新浪@大咩

心理医生有这样的说法:

作为一名长期为儿童青少年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医生,我很高兴看到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说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会的。

过去仅关注青少年个体已扩展到关注青少年家庭,这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家人一起参与。

但看到大家对父母的批评??,我又为青少年父母感到一丝悲哀。我看到,每一个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正在受苦受难的家庭。

青少年问题不能

简单归为家长教育不当

简单地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父母的问题,这种线性因果关系可能是大家批评父母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受苦是因为父母的不当言行:父母的唠叨、责备、过高的期望、严格的要求,甚至惩罚等,这些都是他们不快乐、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种线性因果方式看待青少年问题,可能会让家长思考、感到羞愧、愧疚,但实际上并不能有效帮助家庭改善亲子关系、解决问题。

热门微博帖子中提到的医院建议青少年父母也接受心理评估。目的不是为了问题而责怪或批评家长,而是通过评估全面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图片来源|土冲创意

亲子联合评估的科学背景

当青少年因精神疾病寻求治疗时,评估父母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这是根据历年科研成果指导临床干预的体现。

首先,让家长参与心理健康评估,

儿童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

可以更好地了解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度抑郁和广泛性焦虑的遗传率约为4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率约为40%。 60%~90%[1]。

疾病家族史评估是精神疾病临床评估的组成部分之一。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家庭成员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可以作为评价青少年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病程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青少年患者的家长并没有太多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的家长自己也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忧虑、压力、失眠等症状,但从未重视,并将其归咎于过去的成长、工作或生活事件等,长期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青少年患者的父母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无法参与孩子的抚养。这些青少年患者可能与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去医院,不愿意暴露或隐瞒自己的精神疾病。该病家族史不利于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家长作为青少年的一级亲属,对其心理状况的评估对于更全面地评估青少年病情、更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有严重精神障碍家族史,特别是有自杀家族史的青少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相关风险,及时干预,并提醒青少年管理风险。

图片来源|土冲创意

家长评估内容可能包括养育态度、

通过评估的方法和其他方面,我们可以了解青少年

家庭环境

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引路人。他们的地位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等家庭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评估父母的心理状态也是了解和评价青少年家庭环境的一个窗口。

例如:您可以了解家庭结构是双亲家庭/单亲家庭还是重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可以了解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了解家人是否经历过或最近经历过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

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_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

家庭治疗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土壤”

近年来,家庭治疗已成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常用干预方法。

家庭治疗理论[2]提出用循环因果关系来关注人际关系中相互作用的循环。问题是关系互动的产物。青少年心理问题是家庭环境中各种关系循环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不是简单的父母问题。青少年问题中的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循环因果关系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家庭互动,理解问题形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问题归因。

从评估家庭结构和调整家庭关系入手,改善家庭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土壤”。对于家庭成员来说,理解互动循环中如何出现问题并不容易。

在青少年临床治疗过程中,他们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家长认为:

高标准、严要求,都是因为孩子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不听话、懒惰、逆反;

孩子认为:

“坏心情”都是父母批评、否认、不理解、互相指责、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对方,认为只有对方好起来,自己才能好起来造成的。

家长认为:

问题的根源在孩子,带孩子去治疗,要求孩子改变;

孩子认为:

父母的各种无理要求让人深感恶心:“他们为什么不改变还要我改变?”……

上述线性因果模型导致相互指责。父母越责备,孩子就越叛逆,越爱玩手机,越不爱学习。孩子玩手机越多,就越不爱学习,导致家长的指责和控制升级。

如此循环,问题越来越严重,关系越来越僵持。这些都是父母与孩子互动循环的结果。只有打破这个循环,重新建立良性互动模式,才能解决问题、修复关系。

图片来源|土冲创意

家庭可以停止“污名化”精神疾病

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以家长心理状态评估为切入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家长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态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引导等,消除家长心目中精神疾病的“污名”和耻辱,使家长树立对疾病的科学认识,提高对治疗的参与和配合。青少年心理疾病。

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

当提到“精神病”、“精神障碍”这两个词时,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新闻中精神障碍患者伤人、杀人的画面,往往会认为精神病人是危险的、可怕的。这是人们对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人的耻辱。

污名不仅让精神疾病患者背上各种令人尴尬的标签,承受社会舆论的各种歧视和无端指责,更让他们在精神疾病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承受更大的压力。我的灵魂又多了一个新的伤口。

当这种现象发生在相对脆弱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身上时,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家庭耻辱是青少年患者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3],一半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他们曾受到家庭成员的侮辱。这些青少年经常遭受家庭成员的一些负面对待:

这些行为变化影响着患病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患病的青少年会更加无助,更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应对方式,比如沉迷于手机、网络等,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加重自身病情,甚至引发风险。自残或自杀。

图片来源|土冲创意

家长有权决定青少年患者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等相关心理健康服务。

如果父母对精神疾病有错误的观念,很可能会拖延患病青少年的康复,甚至加重病情,或者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压力,产生更严重的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4],家长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程度越高,越难发现孩子患有精神疾病,从而导致孩子不能及早识别和发现问题,从而降低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早获得帮助并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的机会。可能性。

因此,青少年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认识以及对青少年心理疾病治疗的参与与配合,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早期识别青少年早期干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不仅需要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还需要给予青少年患者的家长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在帮助青少年患者康复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您有任何心理问题,可以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周婷医生主页进行预约。专业心理师为您解答~

参考

[1] 跨组。五个来自全范围的 SNP。纳特·热内,2013,45(9):984-994。

[2]《家庭治疗的概念与方法》(第11版),方晓怡译着婚姻家庭治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3] Moses T.存在:与、同侪、与同僚[J].医学科学, 2010, 70(7): 985-993

[4] 耻辱对青少年精神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孙志新,杜亚松.临床杂志,2022 年,第 32 卷,第 2 期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