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医生|孩子不愿离开父母?专家:别以送幼儿园相威胁,否则易患心理疾病

时间:2024-09-18 14:07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陈艳萍介绍,孩子不愿意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对陌生的环境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孩子焦虑比较严重,除了先天的素质和性格因素外,父母的言行举止也起着一定作用。当父母威胁“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会把这当成是一种惩罚,心理上认为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因此,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反应过度,不要威胁、恐吓,以免强化一些不良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过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来自哈尔滨的赵女士一直以自己3岁的儿子为骄傲。儿子2岁后,在家人的指导下开始识字,渐渐学会了几百个字。赵女士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十分自豪。但最近,赵女士感觉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认字”了。教他认字时,他总是眯着眼睛,摆弄着手,手忙脚乱。

心理咨询徐亚斌指出,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培养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不少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孩子越早学会识字就越聪明,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期望过高。不少孩子从幼儿园被父母接回家后,并不是直接送回家,而是被送去上各种学习班,如画画、钢琴等。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容易导致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严重者会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失调、情绪障碍(如恐惧、焦虑、烦躁等)、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斜视等)。

父母用打屁股代替管教,导致孩子爱撒谎

6岁的小华即将上学,让父母担心的是,小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眨眼的习惯,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眼睛出了问题。小华妈妈带他去医院看医生,但检查后一切正常。小华还喜欢说话,坐几分钟就会自言自语个不停,有时候妈妈看电视的时候她也会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小华今年以来越来越喜欢撒谎,有时候说同学欺负她,有时候又说她考试考了100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关爱需求。当孩子不小心撒谎、眨眼时,家长的关注和关心,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些看似不好的习惯。徐亚斌说,一些家长习惯于打人而不是教育,一旦发现孩子撒谎,就一顿暴打。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发育,甚至可能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撒谎技巧来应对父母的打骂。大人要帮助孩子掌握六种能力

全国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_儿童权威心理医生_儿童心理咨询权威医生

为了防止儿童出现心理障碍,并拥有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专家解释,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中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并表现出适应性和积极行为的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可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能力:

1. 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意识

孩子们往往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性格和特点缺乏认识,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要为之奋斗什么目标。大多数情况下,父母、老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有的孩子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对所谓的“缺点”产生自卑感。

如果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和竞争的时候,心理就容易失衡。所以,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出乐观健康的性格。即便是成年人,要正确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要求自己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心情下,一步步健康地成长。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聆听别人的谈话和意见,并运用适当的语言与别人沟通、交流,这种“听”和“说”的技巧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心理咨询权威医生_全国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_儿童权威心理医生

在与他人交流时,有的孩子往往不注意别人说什么,或表现出不耐烦、冷漠等情绪,让人觉得不尊重别人,排斥别人。有的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时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阻碍了与他人的交流。他们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也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烦恼。这样,由于长期不会倾听、不会说话,就很容易把自己封闭在小世界里,导致孤独、寂寞、抑郁,或固执、极端,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成人应帮助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文字和非文字语言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要,避免误解和猜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更多的朋友,并使他们懂得要以和谐、友善、克己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宽容、公平、合理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和矛盾,尊重他人、信任他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 理解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青少年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忍耐力有限,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可能无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引发许多烦恼和冲突。长期的情绪压抑是心理疾病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训练他们学会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压抑情绪的事情,要教会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放松,让他们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但心情愉快,而且能够冷静地处理困难。

4. 理解和支持他人:培养从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这就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别人漠不关心。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培养他们懂得什么是理解,什么是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交朋友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别人是一种贡献,更是一种从这种贡献中获得的“快乐”。这是我们培养儿童青少年快乐情绪和健康行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儿童权威心理医生_儿童心理咨询权威医生_全国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

5. 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技巧

每个儿童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与父母、亲戚、老师、同学、朋友等很多人打交道,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中,也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冲突,需要学习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儿童青少年往往缺乏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知道从何入手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容易引发苦恼、悲伤、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就会抑郁、焦虑。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方法。要讨论、协商、探索、尝试,让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环境,尽快摆脱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在解决问题中一步步前进。

要阅读的标签:

孩子

易怒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