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心理医生|患者对医生的情感:依赖与退行现象的解析时间:2024-09-22 14:04 病人对医生的情感可能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情是一样的。 当一个病人身患重病时,他/她同时在与两件事情斗争:疾病和对疾病的担忧。两者的关系并不是1+1=2。情绪更像是一个放大镜,让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加剧烈。 回归 在双重打击的折磨下,患者身心崩溃。此时就会出现一种叫“退行性”的现象,就是当人们遭遇挫折,或者面临焦虑、压力等情况时,会抛弃已经学会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能或方法,退行到使用生命早期的一些行为方式,用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对当下的处境,减轻焦虑。 比如有些病人在遭遇严重意外后,虽然通过医疗手段康复了,但依然认为自己的身体存在隐患,会要求医院重新检查,并留在医院接受治疗,逃避现实。 这是因为患者害怕出院后再次承担成年人的压力,从而退回到小时候处理事情的方式。 此时患者脆弱,需要爱。医生的到来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患者带来希望,并在患者无法活动时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在细致周全的照顾下,患者很容易放下心理防线,不可避免地对医生产生依赖。 虽然这种依赖更像是孩子对于母亲的情感。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寻找“理想父母” 吴志红认为:“爱情不是亲子关系的简单复制,因为我们不是简单地按照现实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而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原型去寻找恋人。” 医生的存在不就如同“理想父母”吗? 给深陷绝望的人们带去希望,在患者虚弱患病时体贴、关心患者的生活,接纳患者的任何痛苦并给予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病人会对医生产生这样的感情,毕竟,人总要感谢那些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的人,不是吗?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生每天面对极其大量的患者,因此无法保证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有非常好的态度。 如果病人恰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或者是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较低的人,他们就会明白医生对他们不满意,不认可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下意识地寻求医生的认可,并使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医生的注意,包括故意打碎医生的东西、故意大声说话引起医生的注意等等,以此来达到自我满足。 时间久了,我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多,因为人都有成本心态,付出了很多之后自然希望得到一定的回报,难免会对医生产生一些微妙的感情。 但这就是爱吗? 当然不是,或许等他真正了解了医生的性格,就会发现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自己原本做的事,本质上就是需要医生的认可,所以对医生的兴趣也就减少了。 这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迷恋某人的行为吗? 是的,这种情况其实只是内心缺乏爱的表现,他们的原生家庭可能在他们小时候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导致他们长大后极度缺乏自我认知,或者通过外界的反馈来评价自己。 外在的表现就是更容易潜意识地追求别人的认可,即讨好别人,以获得别人的好感,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 其实,患者对医生产生感情无可厚非,面对未婚、离异的医生也可以采取一定的追求手段,但要分清自己为什么会被他们吸引。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