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科专家|孩子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为何看过很多医生却治不好?

时间:2024-09-26 14:03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大约字数:4838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5 分钟

本文内容:

01. 我看过很多医生,但他们就是无法治好我的病。

02、为什么著名专家的声誉各有不同?

03. 顶级专家未必能治愈儿童

04. 这样你不用看顶级专家也能康复

01. 我看过很多医生,但他们就是无法治好我的病。

孩子患上抑郁、躁郁症、强迫症,甚至精神分裂症时,父母往往自己也成了半个病人,严重焦虑、迷茫、无助,生活乐趣全都消失了。

很多患者的家长一开始都比较淡定,认为孩子生病了,去看医生就行了。再加上很多孩子初期症状并不严重,家长就认为吃点药、进行心理治疗就可以了。

但现实却与我们的想象相反,很多孩子在基层医院得不到治愈,吃药后虽然感觉好了一些,但症状却不断复发。

有的孩子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孩子或家长自行停药,但后来遇到一些不良刺激,病情复发,再次服药,效果不明显,甚至病情更加严重;

有些人服药后根本没有效果,还可能出现各种副作用。

这时候,很多家长对当地精神科医生的质量产生怀疑,想找更好的。“那就带着孩子去省会,去北京、上海,找国内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我就不信这个病治不好。”

不过北京、上海等地也有很多权威专家,带孩子去那里并不容易,所以很多家长会提前上网查,加入病友群,看看哪个医生口碑比较好。

但家长又困惑了:

为什么对同一个著名专家,治疗同一个精神疾病,大家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呢?而且很多人表示,自己去看了国内最顶尖的专家,最后也没治好!

有些家长事先没有了解情况,或者不顾别人劝阻,决定先带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孩子看了北京、上海好几个顶级专家,吃了不少药,效果还是不理想。折腾了这么久,一家人累坏了,结果也没有达到预期,孩子就不想再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那些看了名医还是治不好的病人,是医生的问题,还是病人的问题,还是病人家长的问题?

这个病连国内顶尖的医生都治不好,那这个孩子还有希望吗?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解答这些家长的困惑,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理性、深入地理解背后的原因。

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找到适合孩子的康复路线,避免走弯路,加快康复。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_儿童心理医生专家

02、为什么著名专家的声誉各有不同?

首先,为什么同一位在国内很有名气的精神科医生,治同样的病,有的患者家属说他“神医”、“仁心医术”,而有的患者却说“没用”、“越治越重”呢?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首先,患者之间在生物学层面存在个体差异。

目前精神科门诊对于抑郁、躁郁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国内一些顶级精神科专家以丰富的治疗经验和较高的药物治疗水平而闻名。

但每个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敏感度、适应度、副作用都不一样,有的患者服药后立竿见影,有的患者则要很长时间才见明显效果;有的患者副作用轻微,有的患者副作用严重,甚至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每个人身体的反应和效果都不一样,患者对专家的评价自然也会不一样。

有人会问,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需要一个试验过程,如果药物不适合,专家难道不能调整用药吗?

事实确实如此,但并非所有患者及家属都能理性认识这一点,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可能看了2、3次医生,觉得效果不好,就不回来了,因为不满意,专家还没来得及调整药物。

其次,每个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医疗条件都不同。

一些病人在接受戒毒治疗时,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康复很重要,也意识到自己以往的家庭教育方式并不合适。

于是他们积极学习相关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开始反思自己、改变和完善自己,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

这样的办法自然就会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症状,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孩子就能够更快地康复。

但有些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家庭关系可能比较复杂,矛盾比较多,父母的自我反省、改变、提升意识比较弱,有的父母可能会在无意中不断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导致孩子的情绪波动很大。

即使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因为家庭矛盾、负面刺激等而抵消,不能简单归咎于精神科医生水平差,或者孩子不会吃药。

此外,对于同一类型的疾病,比如两个患者都患有抑郁,但他们所遭受的叠加心理创伤却不同,程度和数量都不同。另外,两人是否共病成瘾、强迫症或其他精神心理障碍也不同。更重要的是,“人格异常”的程度往往相差较大。

有些病人只是“偏执型人格改变”,而有些病人已经达到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程度,这方面的康复很难通过药物治疗、普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来实现,更何况很多精神科医生并没有意识到“人格异常”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患者和家长对复发的看法不合理。

自从药物起效,病情逐渐稳定后,很多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都得到了恢复,孩子和家长都很高兴。

但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很多孩子在患病期间,还存在学习障碍,即使情绪稳定,但学习效率还是有所欠缺,很容易在学业上遭遇一些挫折。

也就是说很多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负面的刺激事件,这些刺激事件可能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网络,或者是突发事件,进而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

其实,康复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波动都是正常的,有些家长懂得理性、科学应对,能够迅速安慰孩子,引导孩子积极解决问题,可能会有些担心,但不会认为是复发。

但有些家长很焦虑,有的甚至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立刻开始灾难性思维,认为孩子复发了,进而质疑之前看过的精神科医生的水平,不知道如何科学处理,可能进一步刺激孩子,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再次精神崩溃,真的复发了。自然,家长会更加否定之前看过的精神科医生。

儿童心理医生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_儿童心理科专家

也就是说,患者在康复期出现波动时,背后往往有心理社会因素,很可能已经激活了叠加的心理创伤,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专家和药物治疗。

此外,很多实际因素都会影响康复效果,比如患者是否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擅自停药或减药),患者是否接受心理、运动、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接受的心理治疗是否专业等。

因此,如果孩子在接受顶级精神科医生的药物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我们不能仅仅把这归功于药物和专家的努力;而如果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专家水平虚高”或“药物无效”。

家长应在深刻理解心理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过于简单的归因会导致孩子和家长忽视心理障碍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累积性心理创伤的修复等。

如果治疗不成功,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孩子甚至会在听到“专家”“高级”这些词时本能地产生厌恶情绪,最终拒绝一切药物和心理治疗,彻底自我孤立。

03. 顶级专家未必能治愈儿童

第二个问题,如果家长带孩子去看国内顶尖的精神科医生,孩子的抑郁、躁郁症、强迫症等能治好吗?

或者如果家长有资源、有条件,在国内解决不了问题,那么就带着孩子出国,找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好的精神科医生,能治好吗?

答案很明确:不一定。

除了经济成本外,这个过程还花费很多时间,并且孩子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恶化发展,延误治疗。

父母需要了解临床治愈和完全康复之间的区别。

医学上,临床治愈是指病人患病后,经过一系列的临床治疗,症状消失。

对于精神障碍来说,是指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基本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即为临床治愈。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停药,社会功能完全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

而且,主流精神医学界认为抑郁和躁郁症属于“慢性病”,虽然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但国内外精神科医生都认为,即便患者在一定阶段实现临床治愈,后期还是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这与家长理解和期望的“完全康复”有很大不同。

家长都希望孩子症状消失,停药,能够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向上。总之,家长希望孩子不仅能恢复到以前优秀的状态,而且能变得更好。

这个期望对于目前的精神医学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难以实现的,如果深究起来,这是由目前精神医学的局限性决定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临床医学中很多学科发展非常迅速,研究非常深入,比如最常见的“内科、外科、妇儿”等科室,很多常见病的病因已经非常明确,治疗方法也非常有针对性,甚至发展到“精准医疗”的阶段,用一种药就能治好病。

但相较之下,精神医学还很“落后”。以抑郁为例,它已经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还在上升。但主流精神医学界至今仍未搞清楚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只能主要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来治疗症状,而不是治本。

因此,精神医学的学科局限性决定了主流精神科专家诊疗水平的“天花板”,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

我们青日心理不属于主流精神科,我们长期坚持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主要通过系统、深入的心理干预解决症状。

我们通过临床心理干预发现,抑郁、躁郁症、强迫症等大部分精神障碍的真正病因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是以叠加心理创伤的病理性记忆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

当然,这一发现尚未得到主流精神病学界的认可,但不少患者家长对此表示认同,他们尝试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但发现效果不佳,他们认为“心病要心药”,要从心理上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孩子才能真正康复。

儿童心理科专家_心理科儿童专家排名_儿童心理医生专家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能通过找一位顶尖的心理治疗师来治愈我们的孩子吗?

总体而言,专业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精神障碍。但这与“精神科药物治疗总体有效”是一样的。有效并不代表完全康复。

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派主要停留在外显记忆的层面,未能深入到内隐记忆的层面,即使是现代医学最认可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甚至已经发展起来的正念疗法、辩证行为疗法,也都如此。

换言之,大多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只能处理患者和家长能够记住并意识到的事件和感受。这使得处理儿童早年遭受的、已经忘记但存储在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记忆变得困难。

但这部分病理记忆正是精神心理障碍的心理根源,因此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难以有效解决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如果愿意可以尝试,但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当降低期望值,提前理性对待,否则容易受到二次伤害。

另外,一个知名的精神科医生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她有很高的临床诊疗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这就好比很多知名的外科医生,他们专注于科研,但临床实践经验很少,手术技术也很差。在很多医院,一个外科专家的手术技术水平是否高,最清楚的就是麻醉医生,其他科室的医生往往并不清楚,只知道这个专家很有名。

精神科医生也一样,很多知名专家擅长科研,发表过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会、专题讨论会,但他们的临床用药经验未必比那些名气不大的精神科医生好。

对于这一点,家长在找专家之前最好能够多了解一下专家的履历和经验,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04. 这样你不用看顶级专家也能康复

以上分析是关于主流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局限性,不知道家长们看完后会不会感到悲观:既然连顶尖专家都无法治愈孩子,那么孩子的一生难道就这样了吗?

当然不是!

找到了顶尖专家,不一定代表孩子就能治好;反过来说,找不到顶尖专家,也不代表孩子治不好。

以下是一些重要提示,如果父母积极遵循,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更快地康复:

首先,找到一个孩子信任的精神科医生比找到一个顶尖的精神科医生更重要。

很多家长在寻求医疗资源时,总是自己上网搜索、自行决定,从来没有想过询问孩子的意见。

其实,现在是网络时代,孩子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生病了也会自己上网查,而且可能比父母查得更深入、更仔细。

家长最好询问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认可某些精神科医生,实际情况允许,家长最好带孩子去看医生。

这往往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为孩子对医生的信任可以起到安慰剂效应,即使效果不如孩子预期,家长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也能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亲子关系。

第二,家长要深刻反省自己,改变、完善自己,对自己过去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真诚道歉,自觉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这就相当于一次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家长要积极学习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尝试分析孩子抑郁、躁郁症、强迫症背后重叠的心理创伤,然后有意识地进行修复。

改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修复,另外,孩子可能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网络等叠加的心理创伤,家长可以运用正向沟通的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与孩子进行深度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心理医生身上,不要以为只要找到顶级专家,孩子的病就一定能治好。如果家长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深刻反思自己,改变、提升自己,孩子还是有机会渡过难关,重回阳光灿烂的日子的!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