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及中医药治疗方法时间:2024-08-31 14:06 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5%。ADHD已得到全球医学界的认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系统中被称为ADHD。ADHD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通常始于儿童时期,但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并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5%~10%。我国报告学龄儿童患病率为4.31%~5.83%。国外报告显示,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5%,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4:1~9:1。近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患病率为男性10%,女性5%,成年人为2.5%。 儿童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会根据孩子的整体情况进行辨证治疗,调整阴阳,使失衡的阴阳重新建立新的相对平衡。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多动症患儿常有心肝火旺、痰火内扰、肾虚肝亢、心脾两虚等症状。每个患儿脏腑功能不同,阴阳失衡,表现形式也各异,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舌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1.临床上,心肝火旺型小儿表现为亢奋、多话、冲动任性、常与人打架斗殴;狂躁易怒,行事鲁莽,易顶嘴,头痛口苦,大便干硬,小便黄,舌大、苔黄,脉弦强。 2.痰火内扰证临床上常表现为狂躁,乃至乱哭乱笑,胡言乱语,打人毁物,思维混乱,大便干硬,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肾虚肝亢型小儿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冲动,指甲头发无光泽,多梦,盗汗,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4.心脾气虚证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多变,动作迟缓,小动作过多,言语鲁莽,自我控制力差,面色苍白,记忆力差,形体消瘦或浮肿,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目前治疗ADD/ADHD的方法有很多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1.药物治疗 多动症患儿服药后多动行为或认知功能大多有改善,但剂量难以控制,且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停药可能引起行为反弹现象,这就要求在用药过程中,药物剂量的控制和药物疗效的评估必须专业、准确、可靠。 2.心理治疗 它主要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情绪、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这些方面对多动症儿童适应社会、自我发展非常有益,但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本身的症状无明显效果,可以作为多动症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3.行为疗法 对改善儿童行为有显著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学校及家庭行为控制等方面。行为治疗是多动症的必要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用药物治疗,停药后效果可能消失,但如果同时配合行为治疗,停药后会保留一些有效的行为特征。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