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凸显时间:2024-08-20 14:06 交会点新闻网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缺口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专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凸显。 门诊人满为患,精神病儿童看病困难 “我家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还离家出走了三次,想去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学习障碍门诊就诊,但从今年开始就一直没法预约……”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成绩不理想,过早的叛逆行为让王女士很头疼。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决定带儿子去心理门诊就诊,但工作忙,几乎每次预约都是无人接听。 家长挂号难,儿童精神科医生压力大。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黄益英告诉记者,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只有两名,每天门诊量达到60人次。 多年前,南京市儿童医院就开设了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由儿童神经内科的医生或学过心理学的医生担任,每周只看病两三天。直到2014年和2017年,才有吴丹丹和黄益新两位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到位。“现在,我们每周有六天时间在儿童心理行为门诊和学习障碍门诊看病,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黄益新说。 距离南京儿童医院广州路院区不远的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历史更为悠久,1984年成立了南京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家儿童心理健康专业机构。1994年,南京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并入南京脑科医院。“由于口碑好,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每天的门诊量近200人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硕士生导师陈一新说。 相比成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治难度更大。黄义熙说:“儿童青少年可用的药物非常有限,这意味着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心理干预来治疗。儿童精神科医生的童心和耐心比其他儿科医生更重要,有时他们还会用玩具、游戏来检查。”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息息相关,所以医生不仅要关注孩子本身,更要关注家庭”,陈益新告诉记者,“要善于和家长沟通,也要善于观察和和孩子交流。因为有时候家长可能不了解孩子,描述的症状可能有误,孩子也可能故意‘装病’,让医生难以分辨。有些复杂的病例甚至需要多次鉴别才能确诊。” 全国儿童精神科医生不足500人,医疗服务可及性亟待改善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是指18岁以前发生的精神障碍。一些可以在生命任何阶段发生的疾病,也可能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此外,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还包括一些特定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生的精神障碍,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品行障碍、焦虑症、对立违抗性障碍等。 “当发现孩子有精神障碍时,很多家长会感到羞愧,怀疑孩子是不是有精神疾病,甚至不愿意来医院检查。精神障碍不等于精神病!”陈益新强调,专业医生可以通过矫正训练、辅导等方式,促进精神障碍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复发和成年后发病率。60%-70%的多动症儿童经过干预后,青春期后可以康复,自闭症儿童经过早期干预,也可以正常进入幼儿园、小学,融入正常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有近5000万儿童青少年因精神障碍需要专业治疗,但儿童精神科医生却不足500名。这意味着每10万名儿童仅有一名专业医生,而且这些医生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全国的精神科医生、儿科医生都很少,专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就更少了。”陈一新在采访中表达了无奈。 记者发现,南京市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仅有14名,集中在南京脑科医院和南京儿童医院。由于省内其他城市及周边省份缺乏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很多家长会到南京就诊。 宿迁市泗洪县二年级学生豆豆就是其中之一。“他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谁也别想动他的东西,上课喜欢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无缘无故走出教室……”豆豆的父亲秦先生告诉记者,豆豆的成绩其实还不错,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专注。“老师怀疑他有多动症,但我们不敢确诊,就想带孩子来南京检查一下。” “其实,豆豆就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病例。”黄益英告诉记者,阿斯伯格综合征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亚型,与典型自闭症的区别在于,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力障碍,但人际沟通困难、语言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特殊、动作笨拙等特点突出。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宿迁只能得到典型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无法得到适合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需求的个性化治疗。南京则有一对一的家庭育儿指导和社会培训。“对于这些外地的孩子,一周来南京一次显然不现实,甚至很多外地家长跑了很远的路都预约不到,我们有时很无奈。” 专职儿童精神科医生很少,专门为儿童开设的精神科病房就更少了。陈益新告诉记者,此前,江苏省乃至全国,只有南京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设有儿童精神科住院病房。近几年,江苏省苏州、无锡等城市也开设了专门病房,全国各地也陆续开设了更多病房。“但总体来说,病房数量还是不够,南京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现有的40张儿童床位已经满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病房。” 后备人才短缺,儿童精神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事实上,精神障碍儿童就医难的现状已存在多年。随着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精神科医生更是稀缺。“目前,全国招收儿童精神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导师不足20人,每年毕业生数量可想而知。”陈益新透露。 黄益英说,她本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方向。很少有人会主动选择这个方向。对很多医学生来说,这个方向意味着高风险、低收入,没有“前途”。她最终坚定地选择这个职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母亲陈益欣。“小时候,妈妈总是带着我一起上夜班,我感受到妈妈对这份工作的热爱,长大后,我从心底里热爱这个职业。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更好地呵护这些特殊的花朵。” “总体上,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形势在向好。”陈益新告诉记者,作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摇篮,南京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卫生部委托开办了儿童精神科医生培训班,刚开始的时候,学员大多是成年精神科医生。随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开设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门诊,更多的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来这里接受儿童精神科专业培训,回医院后开办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心理健康门诊等。因此,参加培训班的人数逐年增多。“为了满足需求,我们现在每年开办两期培训班,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举办了43期儿童精神科培训班,每期都有十余位医生来培训。” 同样,儿童心理行为门诊也在改变,积极适应社会。“今年年初我们开办学习障碍门诊的时候,其实想叫‘儿童多动症门诊’,但最后考虑到家长的需求,还是决定叫‘学习障碍门诊’。”黄益英说。在南京脑医院,经常会举办儿童心理问题讲座、义诊,帮助家长提高对儿童心理疾病的认识,缓解青少年情绪问题。 全社会也都在积极为此努力。在南京中小学,“陶老师工作站”已成为学生和家长可以信赖的慰问室。11月底,南京唯佳儿童发展中心将开业,将为儿童提供心理评估、分析、训练指导和家长培训等服务。“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优质的社会机构和人士加入我们,守护儿童成长,做好儿童心理障碍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工作。”陈一新说。 采访结束,陈逸新带记者来到南京脑科医院6号楼11层的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康复室。在这里,每天都有一群特殊儿童在医生的指导下和家人一起做游戏、学习康复课程。他们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却需要专业园丁的悉心照料。 新华社·交汇点记者 王天业珍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