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医生|华西医生谈多动症:两个极端的家长态度,你是哪一种?

时间:2024-08-06 14:09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谈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华西医院的医生在儿童心理门诊常常会遇到两个极端的情况。

在一个极端情况下,孩子只是稍微活跃一点,父母就变得非常焦虑,于是去看医生:

“医生,这孩子老是在屋子里上蹿下跳,充电五分钟就能精力充沛一下午,就像长凳上放了锥体一样,坐不住,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前几天我在网上查了一个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测试,然后就去做了。我的分数很高。该死!我得带这家伙来检查一下!”

另一个极端是,当孩子的多动症症状已经相当明显时,“冷静”的家长却不愿意面对:

“小时候没用,长大了就聪明了!”

“我们没有问题,孩子会没事的,他只是需要长大一点!”

“多动症是现在的人编造出来的病,三十年前怎么会有这种病?冷静点!”

多动症是一种临床疾病,诊断明确。近年来,随着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也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媛媛告诉家长,对于多动症,不要过于焦虑,但也不要过于轻视。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提到多动症,有些人就会翻白眼,认为这根本不是病,只是孩子调皮、好动、甚至聪明的表现而已。甚至还有一些“伪专业人士”每天在网上发布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偏见言论。

华西医生在这里要明确一点,多动症确实是一种疾病,而且是几十年前就被发现的一种儿童常见精神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ADHD)的医学术语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无论何种情况都过度活跃和情绪冲动,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常见于学龄儿童,一些症状经常在3岁左右出现。

据2021年5月《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总体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占6.4%。也就是说,每50个孩子中,就有3个可能患有多动症。

多动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或生长发育关键时刻的中枢神经系统问题有关。

很多人对多动症有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多动症就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坐不住。其实这只是多动症的一种表现,有些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

目前多动症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表现各有不同:

类型 1

注意力缺陷

该类孩子的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在生活或学习中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方面: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拖延完成作业,回答问题粗心大意;

做作业时丢东西、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写字缺笔画,读书缺字……

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一般怎么收费的_儿童心理医生

这种情况的结果是学习成绩不佳。

在生活中:

不喜欢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甚至玩游戏;

难以完成任务和组织活动;

难以遵循父母的指示和完成任务;

孩子与父母或同龄人交谈时似乎没有在倾听;

忘记做一些日常活动,例如父母布置的简单家务;

类型 2

多动或冲动

此类型的多动症儿童在多动或冲动方面较为突出,具体有以下表现:

上课或日常生活中坐姿难以维持,或坐着时不断扭动;

在不适当的情况下跑动或攀爬;

难以安静地玩玩具或进行某项活动;

倾向于打断别人的谈话、游戏或活动;

当有人提问时,他脱口而出答案并打断提问者;

等待轮到自己时很困难;

不合作;

类型 3

注意力不集中 + 多动/冲动

也就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结合,两种表现形式都有。

你是否觉得,说到多动症,天生调皮好动的男孩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呢?根据多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男孩的发病率确实高于女孩,但并不代表女孩就没有这个问题。只是因为男孩的冲动、多动问题更明显,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而女孩的多动症则更“隐蔽”,典型症状出现得更晚,更容易被忽视。

与男孩相比,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女孩可能具有以下具体特征:

1.注意力

儿童心理医生一般怎么收费的_儿童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儿童医院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学习困难;

2. 活动

上课小动作多,如咬指甲、玩头发、撕书、乱涂乱画、不爱交际等;

3. 情感上

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无缘无故大喊大叫,缺乏耐心等。

4. 日常生活

他们常常显得茫然、行动缓慢、心不在焉、步伐缓慢、无精打采,很难完成需要组织、协调、计划和持续注意力的任务。

所以,女孩子并不是不会多动症,大多数情况下,她们的异常行为并不是那么明显,很容易被忽视。

“医生,看了您上面写的各种症状,再和Hawa的情况对比,好像他都有,不管是多动症还是注意力缺陷?!”

多动、调皮不代表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也不代表多动症。

健康的孩子精力充沛,喜欢上蹿下跳、爬来爬去、爬树捉昆虫,有的孩子天生就比一般孩子好动。注意力的问题则与年龄、性格、兴趣等关系更大,比如5-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只有5分钟,12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只有30分钟。试想一下,一节课就是45分钟,孩子很难完全集中注意力。

各位家长,你们再想想,你们希望孩子醒着的时候全天专心,可你们开会、汇报的时候却总是睡着,玩手机,上班的时候还时不时刷刷微博、淘宝,你们为什么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要双重标准呢?

因此,我们不能将孩子正常的发育,比如顽皮、精力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等与多动症划等号,是否患有多动症仍需专业医生通过专业方法进行评估。

“医生,我邻居家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但他妈妈说他的注意力还不是特别差,特别是玩游戏的时候,他可以集中注意力一两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玩游戏需要的注意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别说小孩,就连成年人也很容易被游戏中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身体活动和游戏规则所吸引。

但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儿童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感官的刺激,他们将无法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比如长时间坐在教室里、长时间看书或玩乐高、长时间参与和组织复杂的活动、频繁地以不同的方式或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等。因此,不能仅凭这几个特征就判定孩子是否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医生,您能像以前一样给我们一个量表来判断宝宝是否患有多动症吗?”

不会,这次和以往的心理科普不一样,我们不会给你提供量表。

首先,多动症的评估诊断必须通过观察、谈话、检查、心理评估等方式,在专业、细致、多维度的情境中进行。也需要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花足够的时间,对孩子的语言、行为、能力、作业、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甚至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量表或测试,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次,由于儿童的特殊性,测试和量表几乎都是由家长填写的,而这些家长几乎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主观因素影响很大。比如两个孩子可能调皮、好动程度差不多,但一个细心敏感的妈妈和一个粗心大意的妈妈填写的量表可能差别很大。所以,单纯根据量表来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肯定是不科学的。

最后,华西医院的医生要批评一下一些家长,正常情况下,孩子感冒发烧了,他们知道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为什么就凭网上随便找的测试题和量表就诊断为多动症?简直是胡说八道!

儿童心理医生一般怎么收费的_儿童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儿童医院

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在童年时期,也不仅仅在现在,它确实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首先,儿童时期的多动症可能会延续到成年。虽然多动症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但 10-60% 的儿童青少年在成年后仍然会出现多动症症状。是的,我不是想吓唬你,成年人也会多动症。根据调查,大约 4.5% 的成年人会出现多动症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学习和工作能力。

成人多动症的症状:

注意力难以集中;

制定计划很难;

难以确定优先次序,常常导致错过最后期限;

难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无法控制冲动,在排队或堵车时容易发脾气;

当面临挫折和压力时,他们难以承受,常常试图逃避。

其次,多动症还可能给孩子带来其他问题,比如抑郁、焦虑。多动症或注意力不集中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学习困难、上课不上座率低,甚至自尊心受损,导致与老师、家长发生冲突、逃课等。如果多动症??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尽快进行干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在的情绪影响,使孩子容易出现抑郁、焦虑。

目前全球已知的疾病中很大一部分是无法治愈的,多动症就是其中之一。但无法治愈并不代表不需要治疗,早期发现、科学治疗有望控制、改善疾病的核心症状,同时治疗也能帮助多动症儿童提高学习、社交、行为等技能。目前多动症的治疗主要分为心理治疗、行为干预、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至于如何选择,请家长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

我们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家长治疗”是儿童多动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家长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没有充分的了解,就会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这样会损害亲子关系,不利于孩子多动症症状的改善。

即使父母认识到现实,接受孩子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但如果他们不学会如何与这样的孩子沟通,而只是让这种情况发展,这对孩子也没有任何帮助。

关于多动症,

请勿太过焦虑,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因为你不敢面对现实。

现实将会摆在你面前。

参考

1.《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

2. 儿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

3.2016年版《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

4.儿童发展行为心理评估量表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