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医生|心理健康问题蔓延中小学,精神障碍患病率为何增加?

时间:2024-11-03 14:05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作者丨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向中小学校蔓延,且十分严重,不少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对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团队也发表了《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17.5%的青少年在一年内患有某种精神障碍。

——到2005年,中国焦虑症患病率为13%,美国为18.1%;

——抑郁患病率在中国为6%,在美国为9.5%;

——如果看终生患病率,美国占50%。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却在增加。一年前,我进行了一项关于“哀悼文化”的调查,收到了2371名大学生的反馈。感到非常失落、迷茫、沮丧、抑郁的人比例非常高。 “非常难过”和“比较难过”的比例超过了20%。 “哀伤”的来源包括学业和工作压力、同伴竞争、人际关系等。

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中国心理科学院开展的全国心理健康研究发现,26.4%的中小学生患有抑郁。

空心病:缺乏价值观

精神障碍

六年前,我发表了题为“时代空洞病与焦虑经济学”的演讲。焦虑经济学所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焦虑和恐惧更畅销的了。近年来铺天盖地的网络教育广告中,有一句广告语让我感到害怕:“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是赤裸裸的恐吓!资本对利润的疯狂追逐,成为教育内卷化和戏剧效应的重要罪魁祸首。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观??察到,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可能出现空洞症,这是一种“价值观缺失导致的精神障碍”。其具有以下性能:

01

抑郁

大多数患有空心心脏病的人都有抑郁症状,因此他们常常被诊断为“抑郁”。现在抑郁的发病率高达26.4%,这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情。想想看,一个40人的班里,有10人以上会达到“病理性抑郁”的程度。而且,所谓“好学校”的比例越高,用药的效果就越差。为什么?因为问题不在于生物学层面。

02

孤独

今天的青少年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来找我咨询的人一半以上是中学生。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感情。他们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无关,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美丽的东西都无法打动他们。因为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很容易放弃自己。与其说是“抑郁”导致了这种感觉,不如说是这种感觉导致了抑郁。

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_儿童心理医生

03

失去自我

孤独的背后是长期未解决的“自我认同”问题以及缺乏积极的价值观来支撑自己的生活。我是谁以及我想成为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青少年有这种困惑很正常,因为自我发展本身就包含着自我认同和自我认同的问题。但问题是,这种情况在这些孩子身上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一生,造成极大的痛苦。

04

外部认可

在自我缺失的情况下,孩子只能从别人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于是拼命追求别人的肯定,成为别人希望自己成为的人。其他人是谁?是父母,是老师。但按照别人的标准去生活是很累的。活在别人赋予的角色中终究不是你自己。

05

害怕被评判

长期寻求外界认可,每天都被评价(考试成绩、排名)后,对被评价的恐惧又会产生。

我曾经和一些同学进行集体咨询,我认为他们具有空心综合症的特征。这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说:请不要夸奖我、肯定我。 “如果你现在肯定我,下次你可能会否认我。我们讨厌被评判。”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被评价,到处考试。考试总是名列第一是不是很好?不,你知道比考试第一名更难的是什么吗?我每次都获得第一名。所以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他的恐惧就更加强烈。最后,学习与焦虑和恐惧有关。

06

有自杀倾向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他的目标是进入常春藤盟校。高三的时候,他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有一天,他的母亲联系我,告诉我他已经离开,并利用学到的知识给自己注射了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此之前,他每天凌晨4点30分学习到崩溃,最后他不想再这样生活了。

07

自我否定和厌恶

美国的特朗普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人们戏称他为“理解之王”。他每天在全世界面前夸自己,非常自恋。美国精神病学家诊断他为自恋型人格。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才更符合人性。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一些案例的时候,感觉很奇怪。那些孩子身上充满了光环,但他们却恨透了自己,甚至想要自杀。可见,好的成绩、好的人缘并不能带来自我肯定。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一直在做一些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只是为了能进入所谓的名校,必须读书。

按照这种逻辑,青少年现在有很长的抑郁史,有些从小学就开始了。它们不仅在生物治疗中不敏感或无效,而且传统的心理治疗也无效。

儿童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

了解当代青少年的障碍和误解

孩子越反思自己,就越痛苦。因为很多问题不是在生物和心理层面,而是在社会和教育层面。那么,教育或社会问题能否通过医疗化来解决呢?孩子得了空心心脏病,可以去看医生吃药治疗吗?看医生、吃药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比如短期内改善睡眠和情绪。就像雾霾不控制一样,单靠“呼吸医学”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此,这几年国家出台了整顿课外辅导资金过多的政策,是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道德政策。我强烈支持。

那么为什么青少年心理危机频发呢?原因之一是现代化进程本身正在不断改变社会规范。中国仅用4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你可以想象这些变化有多么剧烈。

01

价值观的多样性

我的一个朋友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孩子读初三,不肯上学,就来找我。他说:“现在的孩子听不懂,还说我们的教授头脑简单!”我说,你儿子说得对。我们当时的价值观很简单,就是生在红旗下的学生,红旗下的领导者,五讲四德三爱,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为崛起中国的。当今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世界,接触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可能初中就开始读叔本华的书,心理自然早熟。他们比我们这一代人过得更艰难,需要更多的价值引导。

02

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差异

我还遇到过一个想要自杀的高中生,她的父母非常着急地把她带到这里。我问他们一家三口:什么是幸福?这对出生于60年代的父母通过“在小镇上解决问题”成为了大学教授。他们认为幸福就是吃饱穿暖。女儿一听就着急了,因为对她来说,幸福就是能够与父母平等对话,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决定权。

03

评价体系极其简单

虽然我们的文化环境是多元的,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却只有分数,这是可笑的。如果教育的评价标准只有一种,最应该评价的就是“立德树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态度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技能和知识。但现在的评价体系甚至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知识,只要你考试考得好就行。

当成绩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时,孩子的压力自然就会增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孩子成为整个社会压力的最终承受者,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04

功利主义教育

在西方,空心病的起源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空心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化和功利化教育。分数和入学率已成为教育GDP的指标,并已转化为经济收入。一个学校或机构一旦出名,可以收取很高的择校费和补班费,就成为一个产业。这样,就忽视了对人的修养和价值观的教育,导致空心病的恶化。

现在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因为有父母和老师首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提高一分,杀死一千人”,把所有同学都视为敌人,学习成为危机源。这是多么可笑的价值啊!

心理医生儿童医院_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_儿童心理医生

预防胜于治疗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观?

最后我想谈谈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人类总是需要一种智慧来认识财富的意义。

我有一位瑞士朋友来中国访问。我问她在学什么,她说她正在研究中世纪失传的古拉丁语分支。这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而且瑞士并不是一个大国。毕业后我能做什么?她说,在瑞士只有一个与这个专业相关的职位,那就是她的导师的工作。只要导师不退休,她就只能做助教和临时工。我说那你至少要保证基本的生活吧?她说是因为她喜欢这个专业。

后来我才知道,瑞士非常富有,公民基本不缺钱。而且金钱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自由。这就是财富的意义。我们70后已经积累了一点财富,如何向女儿表达爱呢?不是让她买车买房,而是让她学任何她想学的东西,哪怕赚的钱不多,只要她喜欢就行。所以,物质基础就是给我们更多的选择自由,能够从自己的利益、价值观、意义的角度去选择。上大学不是为了找高薪工作,上名牌大学不是为了进入四大行业。

除了生物学和心理学之外,人还有精神追求。一个人越优秀,他能满足的物质或金钱就越少。

其次,我们要回归真心、良知。

我的博士论文是基于在监狱中的研究。一些闹事的罪犯被关进单间牢房。他们有食物吃,有衣服穿,但没有人和他们说话。一周还好,两周后人就崩溃了,写了保证书和自我反省。然而,历史上有不少革命战士能够经受住这种精神折磨。他们为什么没有崩溃?我想很简单,他们有理想、有信仰。

那么如何看待自己的真心和良心呢?中国人说,良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观念。孔子说:“大学之道,明德,亲民,力求至善”。孟子说:“仁、义、礼、智,不是我外来的,而是我固有的。”王阳明写的概括阐述,就是不思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心。

当你对物质不满意时,首先要吃饱穿暖;当你对物质满足之后,你应该提升你的心灵,去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能否帮助别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意思。

来源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新校长传媒

/重要提示/

为了不错过每一篇优秀的教育文章

请“star??《老师的花园》”

教育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