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工作进展及相关政策解析时间:2024-10-30 14:10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宋毅:首先在政策层面,近10年来,中国越来越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013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此外,还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相关政策其中提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行动目标、策略和措施。 2021年,我国妇幼保健机构有3032个,其中三分之一以上可以提供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全国318个地市可提供精神卫生服务,2756个区县可提供精神卫生专科服务。与此同时,社会对儿童精神科医生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一直在加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人才培养。 其次,在学术研究方面,包括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大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所)在内的许多学术团体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北京大学儿童少年研究所自1998年起就开始开展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抑郁、焦虑等问题。最初的调查范围只有5个省市。 2005年,该调查发展成为对18个省市城市青少年的调查。 2008年,该调查发展成为对28个省市城乡青少年的调查。 2019年,由教育部牵头、北京大学儿童儿童研究所承办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开始采用K10量表(心理健康自我评估量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13-18岁的青少年中有37.4%存在较高程度的心理困扰,这使得学术界更加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COVID-19疫情给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新的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当地一些儿童医院为有诉求的儿童青少年开设了网上门诊。 2022年数据显示,提供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网站超过520个,开通心理服务热线671个。数字生活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心理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加信息化的平台,使心理服务触达更广泛的受众,也为心理服务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机遇。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存在差异 您曾参与《柳叶刀中国妇幼健康重大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当今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宋毅: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不同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每1000人1.2例,低于高收入国家每1000人6-10例。另一种类型的儿童心理问题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率已从 1980 年代的 3.7% 上升至 2022 年的 6.4%。这主要归功于诊断的改进,但仍高于全球 5.3% 的发病率。流行率。 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抑郁和焦虑。根据自我报告筛查量表评估,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焦虑倾向的患病率分别约为 17% 和 32%。北京安定医院郑毅等学者主导的一项针对我国五省市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调查,采用两阶段调查方法对精神障碍进行筛查和诊断,发现青少年患有抑郁症(3%)和焦虑症(4.7%)。均低于 5%。但值得强调的是,儿童青少年任何一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7.5%,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从自杀及后遗症这一心理问题最极端结果的数据来看,2004年至2019年,10-24岁青少年自杀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但2010年至2019年,15-19岁男性和青少年自杀后遗症后遗症死亡有所反弹,其中男性从2.45/10万反弹至2.58/10万,15-19岁年龄段从2.62/10万反弹至2.93 /100,000,这与20-24岁女性和青少年的下降趋势一致。不同的。女性的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但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太大差异。 2019年,男性青少年自杀和后遗症死亡率高于女性。 父母要充当“爱的脚手架”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宋毅:首先,家长要学会转变观念。父母出生在数字移民时代,但今天的青少年是数字原住民。父母和孩子面临着不同的文化和网络影响。大多数父母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逻辑的,而大多数出生在数字时代的青少年思维方式是非线性的、多元化的。我们从对新网络工具使用的敏感度上很容易发现这种差异。这使得父母基于经验和过往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念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 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测、充满爱心和养育的家庭,并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区。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父母要充当“爱的脚手架”。 此外,家长们对孩子既渴望又担心。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会遇到很多危险,但这些危险和挫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独立面对的。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做三件事。首先,接受或者接纳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你爱他们。您的爱正在保护您的孩子;第二,学会倾听、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并给予他们第三,以身作则。青少年是一个敏感的群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 宋毅:首先,正视问题。对于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来说,父母是非常重要的支持来源。不要污蔑心理问题。为什么父母不会因肥胖、近视等而感到压力,却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立即否认?心理问题就是肥胖、近视等疾病。家长应该正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其次,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应向正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专业帮助。这就像孩子近视了,家长带孩子去医院配眼镜一样正常、自然。 第三,相信治愈的力量。 70%-80%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是可以解决甚至治愈的。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比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更容易治愈,治愈后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功能。 身心发展不匹配是工作的难点 您认为儿童青少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宋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增长,年轻一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生理变化。 《柳叶刀》发表《全球儿童青少年身高和BMI发展趋势报告》。文章中的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位居世界第一,女性青少年身高增长位居世界第三。 我参与的研究发现,男性遗精年龄和女性初潮年龄每十年提前4~4.5个月。近五年来增速有所下降,但这说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匹配。生活中,你可以看到12岁男孩身高长到1.8米,女孩身高长到1.7米。他们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接近,但实际的心理发育和大脑发育却远远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 。 另一方面是生物本能。例如,十五、十六岁的青春期男性通过冒险来发泄能量是他们的生物本能,但实际上他们的前额叶尚未成熟,无法完全抵御诱惑和刺激。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应该规范他们的行为。 因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调整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适宜性以及认知功能与社会性发展的适宜性。一旦适配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心理和身体问题,甚至合并症的发生。更广泛、更全面的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指标的测量以及信息数据的收集,是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另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宋毅: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从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入手。父母的支持和个人需求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媒体、政府等通力合作,凝聚共识,构建系统服务体系,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此外,利用5G等服务为患有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利用技术变革进一步解决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您认为《柳叶刀》在其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宋毅:《柳叶刀》不仅是一本期刊、一个载体,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其中最好的是洞察力和总结能力。我希望《柳叶刀》能够聚集最优秀的人才,解决未来最具挑战性、最棘手、最有价值的问题。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