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医生|家长必知:如何引导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

时间:2024-10-26 14:09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点击“国科童学”订阅,给您最好的科普亲子互动指南! !

家长经常会说:“医生,我的孩子脾气不好,我们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共同话题,所以我总结了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情绪。

其次,引导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

第三,用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案例分享如何引导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

第四,父母的自我成长。

识别情绪

说到情感,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很多家长都会说,一提到情绪,首先想到的就是生气、发脾气、生气、不听话、烦躁等等。但实际上情绪包括喜、怒、哀、乐。在心理学中,情感是一个表达感情的中性词。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对错之分。既然情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我们就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情绪压抑在身体里。我非常喜欢心理学中的比喻,情绪就像钟摆。

通常我们把情绪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舒服的情绪,一类是舒适的情绪,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通常我们会无意识地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哭闹、发脾气、烦躁等。作为父母,我们觉得这些情绪是负面情绪,想尽快摆脱它们,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压抑它们。但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让孩子体验消极情绪,那么钟摆就无法摆动,也就无法感受到积极情绪的快乐。所有的负面情绪实际上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东西。积极意义。

孩子常常会感到委屈,委屈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孩子的需要。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都有其好的含义。婴儿无法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不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就会被压抑,他内心的感受就不会被看到。

孩子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预知他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发脾气。如果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就能更好地接受孩子的情绪。

1、孩子累的时候,特别是有些宝宝,比如白天出去玩,很兴奋,该睡午觉的时候却没有睡,然后回来就觉得很累,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特别容易发脾气。

2、孩子在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特别容易发脾气。例如,孩子们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和创造自己。然而,我们父母常常紧张,禁止孩子超越自己的界限。孩子们感到沮丧,很容易发脾气。

3.当不熟悉的事物无法接受时,先天气质确定性比较高的孩子,也就是说,有一些孩子在先天气质上倾向于回避不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孩子好像比较害怕陌生人,不太活跃,而且好像比较内向。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非常稳定。这个时候,他就会感到紧张和害怕。

4、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孩子总是达不到,容易产生情绪。

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_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_儿童心理医生

5、父母情绪状态不稳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孩子的情绪最受父母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3岁以下的情绪状态受母亲的影响很大。所以如果父母本身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经常烦躁,孩子就会效仿,尤其是母亲。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因为孩子出生后身体上与母亲分离了,但精神层面上还没有完全分离,尤其是一岁以下的孩子,所以如果母亲不高兴、焦虑、紧张,他会接受这些情绪而且会莫名的紧张,让他很容易发脾气。

我们首先对情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知道,情绪是内在的感受和外在的表现,感受没有好坏之分。下面是一个具体案例。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如何引导他、如何应对,让他在经历负面情绪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成长。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你觉得你也用这个吗?

1. 转账方式

这是我们经常给宝宝用的,因为宝宝想买玩具,妈妈不同意,他就哭闹。然后我们可能会说别哭了,别哭了。看,那边有一个游乐场。我们去操场玩。然后也许会说别哭别哭,我们不能买玩具,我们一会儿去买一杯冰淇淋吧,或者买一颗糖,你喜欢的糖。然后我们就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孩子可能真的就不哭了,然后去游乐场或者买他喜欢吃的零食。表面上看来,我们已经阻止了孩子的哭闹。但在这件事上,孩子并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吧?

2. 威胁和恐吓法

我们经常在街上看到孩子们因为琐事而哭泣。家长们发脾气,对他们喊道:“你哭什么?你再哭,警察就会来抓你,警察是来抓你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的。”如果你再哭,就自己哭吧。我回去了,然后妈妈走在前面。小宝慢慢地跟在后面哭了,然后就一直跟着妈妈,生怕妈妈真的离开了,不肯放过自己。这是一种恐吓手段。这是非常危险的。显然这种方法并不合适。孩子也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不仅没有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还增添了一种恐惧。孩子收到的信号是哭泣是不好的,我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没有人看到宝宝自己的感受。他没有买玩具。他有些难过,有些委屈。我们没人理解他。那么他就会认为我的感受不重要。

3、讲道方法

很多家长都是很通情达理的。妈妈可能会告诉小宝,你看这个玩具这么贵。妈妈工作很辛苦,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这么多。你要学会节约,体贴妈妈。这个月你买了那么多玩具,现在不能再买了。我们会解释很多道理。我曾经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妈妈,我们说的一切都是对的,但孩子们却常常接受不了,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什么?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4、无差异法

有的父母在孩子哭的时候很平静:想哭就哭吧。哭完之后就来找我吧。你自己想想吧。你做对了吗?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

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平时用的,孩子确实用这些方法就不哭了。然而,这些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我们看不到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我的感受不重要了。而且,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如何从这些负面情绪中成长。他只知道哭闹、发脾气是不被允许的,也是不好的,母亲生气了。好吧,那我就压抑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样我就不能哭,也不能发脾气。

里面有一个情绪垃圾桶,垃圾桶满了,影响了很多孩子的睡眠。大一点的孩子会觉得每天睡眠不足,疲惫不堪;有些孩子多动,有很多对抗行为,比如打架等等。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他没有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没有让孩子从经历这些负面情绪中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如何帮助孩子在负面情绪中成长?

帮助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

在我们正常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内心空间一部分是感性的,一部分是理性的。当我们的情绪稳定时,感性与理性就平衡了。当情绪非常高的时候,理性空间就缩小,感性空间就比较大,完全在情绪体验之内。如果这个时候你说你讲道理,讲道理的余地很小,所以孩子们接受不了。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让他的情感表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理性空间。当他平静下来,恢复正常状态,理性和感性达到平衡时,你就可以和他一起推理分析。

因此,成为情绪主人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理解情绪。刚才我们讲的案例,你妈妈知道没有给你买玩具,你就有点难过。我们帮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我委屈、难过、难过、愤怒。渐渐地,他长大了。他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哭、发脾气、在地上打滚。

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_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_儿童心理医生

第二步是了解情绪背后的动机。孩子每次发脾气,一般都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内心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可以利用外部物质来满足内心的需要。也有可能他真的还不知道规则,只是喜欢这个玩具,想买。如果你谈论的是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你能引导他找到情绪背后的动机吗?让他表达和探索。当孩子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很容易哭泣。显然孩子可能会灰心丧气,所以我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表达出来。如果找不到原因,至少我承认我的孩子有情绪。

他表达情感的时候有几个原则:第一不伤害自己,第二不伤害别人。当他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安静下来后,我们就可以回归规则了。也有一些孩子在表达情绪时打别人。打人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伤害他人。然后我们抓住他的手。妈妈知道你生气,但是打别人是不被允许的。你可以哭、在地上打滚、扔枕头、打枕头。一切都是允许的。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成为情绪主人的第二步,这意味着情绪的能量可以通过哭泣、喊叫、唱歌等声音能量来转化。他们还可以锻炼、跑步和散步。跳跃,让它转化为动能,还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采用这样更积极的方式,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困在自己的身体里。那么当孩子的情绪被允许、被看到、被表达时,你会发现他的情绪自然会发生转变。

如何引导孩子成为情绪的主人?

上面这幅画是我儿子小时候的作品。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大概四五岁。因为和朋友发生了冲突,我记得他当时非常非常生气,小脸肿得通红,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很紧,没有办法解决。我生气地跑回家,一边哭一边告诉我。当时我接受了他的情绪,说:“安安,妈妈看到你真的很生气,你能把这种愤怒表达出来,画下来吗?”然后我给了他纸和笔,他就画了。这幅画。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画完后,我问儿子,你画了什么?他告诉我,嗯,这是火山喷发。鲜红色的是火焰,上面黑色的是熔岩。他给我描述了这幅画,非常奇妙的是,当他给我解释完之后,他的心情就慢慢好起来了。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哼着曲子唱歌。这真的让我很惊讶。情感是一种能量。如果你允许它表达出来,它就会自行转变。这让我更加确信情感确实是一种能量。我们不需要压制它。我们可以让它使用不伤害我们自己、他人或破坏环境的能源。方式,使其得以表达。

我们不评判孩子的任何表情,我们只是看到并接受他们。然后,鼓励他找到更好的方法。同时,如果有必要,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确实,孩子们很聪明,他们知道很多是非。当他们被接受、理解和肯定时,他们往往能够选择最有效、最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

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要意识到我们的情绪。

也许你现在很平静,或者你很高兴,或者你有点烦躁,或者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感觉有点兴奋。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感受到你的情绪,

第二步是学会与情绪共处。

当你的孩子发脾气而你感到生气时,当你意识到自己生气时,闭上眼睛并注意你的身体。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会紧张,你会情不自禁地皱眉或皱眉。双手握拳,也许你的肩膀有点紧,或者你的胸口有点充血,看看你的身体有什么反应。

你会发现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问题,情绪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从表面上看,这种愤怒似乎是孩子的情绪引起的。其实这个愤怒本来就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所以情绪是我们自己的。那我应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当我处理我的情绪时,我接下来会处理你孩子的情绪。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会学习一致的表达方式来真实地表达我们的情绪。

有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发脾气。然后我会告诉父母选择原谅自己。并不是说我了解了情绪,以后就不会发脾气了。发脾气后,你可以向孩子道歉。对不起,爸爸妈妈刚才骂你了。那是因为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好。要让孩子明确,妈妈的情绪是她自己的,孩子不需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综上所述,要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要管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学会一下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孩子就会慢慢觉得自己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更好的。

我想推荐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儿童绘本。

如果你有一个经常发脾气、有攻击性的孩子,我会推荐一本叫《倾听孩子》的书,写得很好,也很详细。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他表达呢?那是孩子自我疗愈的最佳时机。

儿童心理医生去哪个医院_儿童看心理医生要多少钱_儿童心理医生

首先,情绪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其次,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然后我们规范的就是行为。如果他的情绪表达伤害了他人或自己,那就是不允许的。

第三,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或者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因为涉及到情绪,任何说教都是没有意义的。

最后,父母成为孩子情绪的领导者。我们首先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成为孩子的榜样,慢慢影响他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问题与互动:

问: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时不时会感到有点烦躁,但又无法解释原因。

A: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里会有些矛盾。一方面,她想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但另一方面,她也无法完全脱离父母,有些事情也无法完全独立于自己。做出决定,或者独立处理,那么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些冲突。当你的孩子生气时说,我理解。如果能找到原因就更好了。如果找不到原因也没关系。画出你烦人的感觉并通过图片表达出来。那么当孩子表达的时候,关键是我们不要做出任何判断。不要让她感觉不好。我的一些想法很幼稚可笑,所以孩子不会多说。让她表达,让她用图来表达她讨厌的感觉,画出来,画完后让她告诉你,这张图是讲什么的?它表达什么?慢慢地,她会明白更多情绪背后的原因。她又能探索出什么样的烦恼呢?是什么让我感到无能为力?或者是因为对某件事的批评而感到委屈?如果我们愿意接受的话,她可能会发现更多。

问:我家三岁的宝宝很爱哭。这是心情不好吗?

答:哭泣常常表达负面情绪,如不开心、委屈、悲伤等。如果你的宝宝3岁了,爱哭,我想原因之一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气质。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而你的宝宝可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有比较强烈的先天气质和情绪反应。所以也许同样的事情,其他宝宝不会哭,但是你的宝宝会更敏感,情绪反应会更强烈,所以要表达出来。

与生俱来的气质没有对错之分。然后每次她哭的时候,就给她一个拥抱。有时你可能会看到她是否生气、委屈或悲伤。然后你就可以帮她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建立安全感仍然是关键。期间,所以我尽量多满足他,让他感受到我被关心、被照顾,外面的世界是安全的。

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与我们观点不同的老一辈家庭成员?

答:请记住,您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不要把这个权利给老年人。他们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陪孩子玩耍,更多地看到孩子内心的感受,多帮助孩子。发展自己。当你情绪激动的时候,老人说孩子不许哭,总是想办法不让孩子哭。然后当你在场的时候,你就可以对老人说:“妈妈,爸爸,你们先休息吧,这件事我来处理。” “你就去处理,给他们看。一两次,当你的方法有效时,你就能更好地制定规则,你就能更坚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当他们看到效果时,他们会逐渐受到影响。”你,然后他们可能会随着你逐渐改变。

问:6岁的孩子面对陌生人,尤其是脾气不好的陌生人,经常会生气或害怕,不愿意分享,但面对熟悉的人却比较平静。这是为什么呢?

答:有些孩子倾向于回避不熟悉的人和事。然而,没有对错、比较确定的孩子,看起来就不那么开朗大方了。然而,这些孩子往往更加谨慎。 ,因为他觉得对方不安全,所以他会害怕,不愿意和别人做。如果他必须在你的陪伴下面对他的恐惧,你可以和陌生人保持一点距离,陪他面对他的恐惧。

同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例如,婴儿会回避陌生人。一方面,我们安抚他的情绪。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用友好的方式跟一个陌生的大人打招呼,和他说话,和他沟通,让孩子看到这个陌生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害怕,没有那么紧张,没有那么紧张。可怕。为你的孩子树立这样的榜样。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害怕脾气不好的大人,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他身边是否有大人对他残忍或恐吓过,让他感到很害怕?如果家里有人骂他,让他感到害怕,他可能会将这种恐惧投射到其他陌生人和成年人身上。这是心理投射原理。

Q:有些场合是不宜表达情绪的,比如在教室、图书馆,如果我的宝宝哭了,然后我要求他表达,我该怎么办?

A:把他带离现场,放到室外空旷的地方,让他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何加入【国科儿童学院科学亲子课堂】微信群: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