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儿童心理画:通过绘画治愈孩子噩梦,探索儿童内心世界时间:2024-10-25 14:04 一个3岁的男孩每天从早哭到晚。 “我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他说。 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男孩用红色和橙色画出了噩梦中出现的怪物,然后画了一道黑色的铁栏杆,将怪物“困”在里面。随后,他把纸撕了,扔进了垃圾桶。 从此,男孩再也没有从噩梦中醒来。 另一名8岁男孩行为怪异,沉迷于冒险,上课无精打采。 在他画的噩梦中,他与母亲失散,还有一场强人比拼。 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母亲发现,正是自己小时候对儿子的恐吓,给儿子留下了恐惧的阴影。 重新安抚儿子后,8岁的男孩再也没有做类似的噩梦,行为也逐渐恢复正常。 这是《儿童心理图画》一书中的两个真实的治疗案例。 本书作者罗斯琳娜·达维多( )是法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博士,也是解读儿童绘画的CHaD测试方法的发明者。 她从结构、概念、案例、态度、陈述五个方面,用两章的篇幅剖析了如何从儿童心理画作和儿童解读画作的具体案例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给家长一个科学、权威、全面的指导。儿童绘画实用指南。 01 行为背后是孩子无言的语言 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孩子在现实中的表现都是不同的。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成年人所不知道的独特心理。 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那些养育孩子、经历孩子成长、每天生活的最亲近的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看清的迷宫。 我们总以为孩子只是一张白纸,晶莹剔透,一眼就能看透,但事实上,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我们大人想象的要丰富。 有句话说,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养育。 因为不了解孩子,我们大人总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来养育孩子,这必然会导致“教养不良”。然而,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了解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困境。 然而,孩子给了我们一种理解他们的方式。 这就是《儿童心理绘画》中给予家长的方法——用图画讲故事。 通过解读儿童画,我们就能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后,我们就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方法。 根据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 1、3岁之前的孩子开始用表征和符号来解读自己眼中的世界; 2、3-6岁的孩子开始象征性思考,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3、6-12岁的孩子,思维逐渐分散,逻辑思维开始。 不同阶段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因此,作者在书中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绘画特点,甚至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的绘画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建议。 此外,书中还列出了许多对色彩、人物的解读,将绘画中的各种象征意义与生活中出现的现实一一解读。 可以说,凡是你能想到的、孩子能画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明白其背后的意义。 换句话说,这些解读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内心。 02 看见就是治愈 文章开头写的两个短篇故事均来源于作者的真实治疗案例。 两个孩子出现的问题,一开始让他们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担心。 没想到,当心理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声音时,孩子们内心的问题也随着笔尖落到了纸上。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一个共同的理解:看见就是治愈。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心理困难。 但最终压垮孩子的不是这些存在主义的心理困境,而是父母的隐形。 你看,父母和孩子都有同样的感受。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用理解去解决问题。 根据心理学,孩子有五大心理需求: 情感依赖需求、归属感需求、关注需求、尊重需求、信任和肯定需求。 归根结底,这些需求都是需要看的。 正如作者所说:“孩子也是心理专家”。 儿童画均为原创。所展现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状态。 当父母可以用孩子的画来看到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就会被看到,治愈就开始了…… 爱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 翻开这本书,让我们用“画画”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 我们可以一起通过绘画看到孩子们有意识和潜意识的需求,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和更好的教养。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