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抑郁|中华医学会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共话中西融合治疗抑郁新思路

时间:2024-09-08 14:03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介绍

江南岸秋色,让人忘却世事。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学术会议(CSP 2023)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苏州成功举办。

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2亿抑郁患者,占总疾病负担的4.4%,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会议期间,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福德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晃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刘兰英教授、网络疾病理论创新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魏聪教授等专家学者就抑郁及抑郁相关失眠症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的新思路。现将会议精华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巧用经典方剂

半夏厚朴汤和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有疗效

黄晃教授

黄晃教授是中医方剂大师,强调中医整体观念和大局观,善于用方剂治疗现代常见病。他在题为《半夏厚朴汤及栀子厚朴汤的临床应用》的报告中,分享了用方剂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经验。黄晃教授介绍,半夏厚朴汤源于《金匮要略》,作为情志病方剂,可用于治疗抑郁、焦虑等,具有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缓解躯体症状等功效。

近年来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荟萃分析等证据提示,半夏厚朴汤治疗癔球症患者的疗效优于慢炎舒宁,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方面效果更佳;与使用单一抑郁相比,半夏厚朴汤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抑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半夏厚朴汤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精神障碍患者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黄璜教授指出,“烦”是心里郁闷、急躁,“热”是身体有热。“烦热”多见于抑郁、焦虑患者,多数患者伴有失眠症状。栀子有解烦清热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的栀子厚朴汤,可以有效缓解“烦热”症状。

《伤寒论》中栀子方剂均用于伤寒“泄泻后”和“汗出呕吐后”。黄滟教授指出,温病常致郁,提示抑郁的形成不能排除外感因素。“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等环境原因,临床上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增多,这也是外感因素影响情志的表现,值得重视。”

黄湟教授指出,从“何继衡治霍乱后心烦热病案”、“刘渡周治神经官能症案”到现在的临床应用案例,栀子作为开心烦的重要药物,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晃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其亲身经验方“八味除烦汤”,该方由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半张凉葛散组成,具有清热除烦、理气散火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青少年抑郁、热病中晚期胸闷或睡眠障碍,以及失眠、胸闷等精神系统疾病。黄晃教授强调,此方主要适用于“热证”患者,确保安全使用。

黄晃教授在报告中特别指出“抑郁的治疗要科学借鉴中医药几千年来的经验,有效做到对症治疗”。

抑郁治疗方法有哪些_抑郁治疗_抑郁治疗要花多少钱

中西医结合

对抑郁的整个治疗过程都有好处

刘兰英教授

“抑郁的临床治疗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比如临床治愈率不足30%;常用的抑郁存在延迟起效现象,导致不能尽快控制自杀风险;抑郁不良反应较多,尤其在治疗早期,严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刘兰英教授指出,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近20年来抑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整体视角,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进一步推广中西医结合在抑郁诊疗方面的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了《抑郁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全面构建中西医结合抑郁症诊疗体系、中西医结合康复保健体系、全民身心健康的中西医结合服务体系、抑郁防治康复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刘兰英教授介绍,指南的构建围绕抑郁的中西医诊断和中西医治疗9个临床问题展开:如抑郁症的中抑郁诊断要点;常见抑郁的中医证候标准;抑郁的常用西医诊断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可提高抑郁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患者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可改善焦虑伴发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及躯体症状等,详见下图。

刘兰英教授介绍,针对抑郁急性期患者,指南指出中西医结合可以缩短抑郁治疗疗程、提高疗效。因此建议轻度抑郁患者可以单纯采用中药或针灸治疗,中重度抑郁患者则应以抑郁为主、中药为辅助治疗。

研究表明,对于以痰气抑郁证为主要症状的急性抑郁症患者,解郁除烦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指南建议此类患者可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解郁除烦胶囊,以改善抑郁症状、焦虑及吞咽困难症状,减少抑郁的不良反应。

刘兰英教授介绍,解郁除烦胶囊作为国家1.1类创新中药,来源于半夏厚朴汤和栀子厚朴汤加减,具有“解郁化痰、清热除烦”的功效。药效学研究表明,解郁除烦胶囊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改善抑郁的三大核心症状(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兴趣减退),改善躯体异常。

III期临床研究显示,解郁除烦胶囊与盐酸氟西汀片相比,对伴有躯体症状的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治疗具有综合干预优势,其在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包括抑郁、烦躁、胸腹胀、食欲不振、叹息、失眠、头晕、耳鸣、咽干咽痛(喉咙里好像有异物)、口苦咽干、便秘等]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盐酸氟西汀。

部分主观好转的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仍有残留症状。对此,指南建议,对于抑郁的巩固期和维持期,应根据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综合治疗。具体的中医证型、治法及方药参考急性期治疗,可明显减少残留症状、防止复发、降低复发率、减轻其他伴随症状、减少抑郁的不良反应、缩短疗程。

抑郁治疗_抑郁治疗方法有哪些_抑郁治疗要花多少钱

刘兰英教授总结认为,中西医结合贯穿抑郁全病程(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伴随症状,缓解特殊人群抑郁症状,减少抑郁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冥想的理论指导

益肾养心安神片对改善抑郁相关失眠安全有效

丛伟教授

抑郁症导致的失眠已成为严重影响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魏聪教授介绍,《中国成人失眠伴焦虑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失眠是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失眠、抑郁、焦虑应“一并治疗”。中医网络病学科创始人和带头人吴以岭教授从中医角度,汇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道、佛、儒”四大养生流派的精髓,携其团队首次提出中医网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身、宁神。通过一通一养,一动一静,通养相济,动静结合,为抑郁症导致的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魏聪教授介绍,精为人体之本,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又分为“元神”和“神识”。吴以岭教授团队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主张休元神、存神识,提出“元神在脑”、“神识在心”的观点,指出元神、神识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密不可分。

抑郁症引起的失眠主要病机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元神失养、精神倦怠、心血不足、神识用神过度。据此确立了“补肾健脑、养心宁神”的治法,并在东汉张仲景的酸枣仁汤、百合知母汤基础上研制出益肾养心安神片,起到系统调节、促进睡眠、改善睡眠、减轻不适的治疗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益肾养心安神片能保护大脑海马区神经元,改善应激状态,从而发挥镇静、催眠、增强记忆、抗疲劳等作用,显示出不同于西药镇静、催眠药物的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益肾养心安神片能有效改善失眠症(心血亏虚、肾精不足型)患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早醒、睡眠时间短、多梦等症状,显著改善心悸、乏力、健忘、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SDRS: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SDRS: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

发挥1+1>2的优势

抑郁治疗要花多少钱_抑郁治疗_抑郁治疗方法有哪些

专家讨论

会议期间,多位中西医临床教授就“中医药治疗抑郁及抑郁性失眠的临床价值及优势”、“如何更有效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等话题展开研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何洪波教授指出,西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解决抑郁患者的需求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很多患者在经过规范的西医治疗后,仍然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精神不振、认知功能恢复不完全等残留症状。而在这些方面,中医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弥补这一不足。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连庆教授表示,中医药在包括精神疾病在内的诸多疾病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中,患者往往更关注症状的改善,而中西医结合在症状改善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此外,中西医结合不仅缩短了病程,减少了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更高,能达到1+1>2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通常具有“多靶点”作用,其组方成分和多重功效的价值值得学术界深入挖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晓教授指出,单一药物难以解决精神疾病的所有问题,而中医药作为方剂,可以同时解决患者多项治疗需求,缓解多种躯体症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袁俊良教授表示,临床上见到抑郁患者,通常会担心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在这方面的优势凸显。未来需要进行更大规模、多中心、规范化的研究进行验证,对发挥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抑郁是精神卫生领域最紧迫的健康问题之一,但从目前临床治疗满意度和远期疗效来看,需要更多的抑郁治疗方法。”杨福德教授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加强中医药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我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抑郁非常必要和有前景的途径。”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以预见,未来应进一步增加和设计大规模临床试验,继续推动临床指南的完善和实施,依托中西医的综合优势,全面推进临床诊疗规范化。期待未来在抑郁精神疾病治疗中,继续以合作、传承、规范的精神,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会议现场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