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11 次咨询之旅,9000 万人的希望时间:2024-08-08 14:22 “您是否曾经历过不被理解的抑郁?” 近两年,抑郁成为网络热议话题,据统计,我国抑郁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 孟疆曾是9000万中度抑郁患者之一。 抑郁患者最害怕的就是不被身边的人理解。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治愈经历,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 11次‘自我救赎’的旅程。 与顾问的第一次咨询会议 ?明确咨询的基本前提:咨询的意愿是自发的,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是自愿的。 ?共同制定咨询计划:咨询时间、咨询费用等。 当我第一次与我的咨询师见面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他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我不能保证事情会好转,但我可以保证我会全力关注你,我也希望你也能全力关注。如果我们能像这样合作,我们可以期待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抑郁原因第二次咨询 ?咨询师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感受。他问:你真正的感受是什么?因为我一直在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他让我通过情绪温度计来评价自己现在的情绪。满分是10分,我打了1-2分。 ?辅导员又问:“你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吗?”“什么事令你不开心?” 当我尝试叙述具体事件时,他通过询问“你当时感觉如何?”让我了解情况,并最初从我的回答中引出我的儿童自我状态。 第三次磋商成长寓言 辅导员切换到老师讲解模式(辅导员:聆听模式 vs 老师:讲解模式) “儿童自我状态”详细阐释:我们生来就带有几种基本情感,这些情绪在童年时期逐渐发展为更细微、更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并定义我们一生的行为。 第四次咨询探索童年 我和辅导员一起回忆了我童年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并分析了我在具体过去事件中的行为模式。 咨询之前,我的状态是:由于童年创伤的记忆而感到悲伤和愤怒。 最后,我对过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并得到了辅导员的同情,我感到很欣慰和高兴。 5. 愤怒表现咨询 ?情绪温度计:我给它 5/6 分 ?我主动分析自己的愤怒,心理咨询师帮助我了解到,并不是我不生气,而是我总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泄。 孩子释放愤怒的方式:叛逆、发脾气、生闷气、任性、抑郁、拖延、无聊、退缩。 上述行为策略实际上是我们从童年时期发展起来的防御机制,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第六次咨询保密协议 通过我对事件中人物的介绍,咨询师得出人物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并与我探讨“父母自我状态”是如何运作的,并得出结论:我一直在惩罚自己。 第七次咨询我的选择 咨询师总结了我的变化,指出我的改变是“成人自我状态”导致的,并指出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这引发了我的抵抗,我建议谈谈我的人生经历。 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答案。没有人可以“强迫”我们有某种感觉;最终,我们“选择”自己的感受。 第八次咨询:讲述人生故事 我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心理咨询师帮助我更清晰地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我逐渐获得了更客观地看待事件的能力,不再责怪自己。 生命坐标与心理游戏第九次咨询 提出了生命坐标、自我实现预言、心理游戏等概念。 一旦我们在童年时期就确定了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终生坚持它们。它们成??为我们存在的基础结构。 第十次咨询:我赢了比赛却输了自己 详细解析人生各个坐标下的心理博弈。 我不好,你好:“我好不幸”“可怜弱小的我”/受害者处于“悲伤的小孩状态”/极端行为:自杀 我是好人,你是坏人:“我抓住你了,你是个坏人”“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失望”“你怎么敢”/受害者处于“关键父母状态”/极端行为:谋杀 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强烈的抵抗,这种抵抗慢慢地爆发了,我意识到我真的生气了。 第 11 次咨询,最终面试 ?情绪温度计:我给自己打9分,1分是因为想为未来留点空间 在咨询的最后,我们讨论了之前情绪爆发的意义,情绪爆发其实是我对一个人在亲情方面的依赖。 我逐渐意识到,在整个过程中,我从依赖到抗拒,再到依赖,再到独立,咨询师一直在引导我走向成年。 于萌有话要说。 以上11个咨询过程均出自《蟾蜍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咨询内容结合他自身的心理咨询经历。 抑郁不只是“想太多”,而是一种伴随身体疼痛的疾病。抑郁治疗并不丢人,对于抑郁患者来说,这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经过这次抑郁治疗,我逐渐意识到“只有更好地认识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最后我要感谢帮助我治愈自己的医生,让我有勇气面对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也许不理解,但请你保持善意。 就这些。晚安。 我是90后自由撰稿人于萌,专注于故事写作和个人阅读,希望在写作的路上遇见更多像你一样努力的人。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