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情感心理医生|温医版孙悟空严虎:看画识人,一战封神

时间:2024-08-01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闫虎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受欢迎。

文版“孙悟空”、“火眼金睛”、“大神”……他被赋予的头衔越来越多,而这些头衔都源于央视的一期《挑战不可能》。在节目中,闫虎仅凭观察和几个简单的问题,就从20个孩子和3名评委中找出了3张画纸对应的6位创作者,从此一战成神。

他在节目中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闫虎是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院专职教师、艺术治疗中心主任。其实,早在上节目之前,他就已经以“以画论人”的本领闻名。有学生将他上课的视频上传到网上,成为闫虎被央视发现的契机。

今年7月,闫虎接到了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组的电话,邀请他参加节目。为了测试闫虎的能力,节目组让8名工作人员每人画一幅画并拍下个人照片,以随机顺序发给闫虎,让他判断每幅画对应的作者。说到这里,闫虎顿了顿,笑着说,节目组没有告诉他准确率,所以他的猜测不是很高。“仅凭一张照片和一幅画,信息量非常小,也没有观察作为判断的依据。”于是,节目组邀请闫虎来北京进行实地测试。有了观察的基础,闫虎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但就在节目录制前,制作组的一则通知让闫虎有些疑惑,原来,为了让挑战更有看头,制作组升级了难度:

20名七、八岁的小朋友被要求根据给定的主题“孙悟空上山吃蟠桃”用蜡笔画画。

心理医生情感在线咨询_情感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情感障碍

三位评委——李昌钰、庾澄庆和董卿——需从入选的三幅画作中任意画出其他元素,每位评委只能画一个。

挑战者有30分钟的时间观察画作和孩子,然后向选中的孩子和评委提问,最后找到与画作对应的孩子,并确定哪位评委在哪幅画作中添加了哪个元素。

突如其来的转变让闫虎心里惴惴不安。“事先很难与学生取得联系,观察时间也很短。”闫虎说。但最终,闫虎在录制现场只花了22分钟完成观察分析,随后向三个孩子问了“你最喜欢上哪节课”、“如果教室停电了,你会怎么做”等简单的问题。在进一步确定评委和添加剂时,他只是与三位评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最终,在观众的尖叫声和呐喊声中,闫虎以100%的准确率全部答对。当撒贝宁宣布挑战完美成功时,闫虎松了一口气,兴奋地握紧拳头。就连猜对了画作的16号小孩也竖起了大拇指。

画作中的性格“密码”

如何通过孩子的画作看出他的心理?闫虎告诉记者,要了解一个孩子,可以听他说什么、观察他的行为(肢体语言),而绘画则是“第三语言”。“对孩子来说,语言和文字是需要培养的,但线条和色彩的表达却是天生的。”

在闫虎看来,儿童画就像是一台“心理超声波”,只要你足够留心,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节目中,闫虎根据行为表现,将现场的小朋友分成四类,并根据他们画作中的情绪表达,一一识别他们。

心理医生情感在线咨询_心理医生情感障碍_情感心理医生

闫虎所说的“看画知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绘画心理学”,是一种基于心理投射原理,解码画家内心世界的方法。闫虎说,通过绘画,可以分析出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比如从孩子的涂鸦作品中,作品的大小、位置、线条、色彩等,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性格。

胡彦正在给学生上课

“每个家长都应该对绘画心理学有所了解。”闫虎说,家长可以通过绘画有意识地识别孩子的状态和情绪,也可以通过绘画与孩子进行交流。他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画一幅“全家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画的大小反映了孩子的自信心;画的完整度和精致度反映了孩子的自我认知;画中人物之间的距离反映了人物关系的亲近度;画中人物的顺序反映了人物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等等。

闫虎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让女儿画全家福,结果最后发现画里只有孩子和妈妈,女儿解释“没地方画”。这让闫虎意识到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的画作中体现出了“父亲”角色的缺失。于是他挤出时间带孩子去夏令营。当夏令营结束,他再次让孩子画全家福时,女儿先画了爸爸,然后是自己和妈妈。“画画也拓展了家庭沟通的方式,一幅画是孩子内心的话语,理解孩子的画,就是在照顾家庭。”闫虎说。

闫虎老师女儿的画作

无意“成神”,只为探索研究

心理医生情感障碍_情感心理医生_心理医生情感在线咨询

有一次闫虎走在街上,被人认出,就被人一把拉住问:“你是闫医生吗?能帮我看看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吗?”闫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开始改变了,他的微博上每天都会收到几十条陌生人的私信,就连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也找上他,希望他能做节目。

节目播出后,闫虎对如此火爆感到意外。他学习绘画十余年,早已习以为常,但大家都称其为“神技”。在他看来,自己上节目不是为了秀技,也不是为了“成神”,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启发大众去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在闫虎看来,对绘画心理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绘画艺术治疗中,而他也一直致力于用研究成果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心理和情感困境。

今年年初,闫虎遇到一位20多岁的聋哑患者,由于沟通不畅,其他医生都不愿意拿着纸笔和他说话。闫虎知道后,便到病房里递给他纸笔,让他画一棵树。“当时他朝我连连摆手,表示不愿意。”闫虎说。为了给他留出空间,闫虎只留下了一支纸笔和一句话“我真希望看到你的画,我明天来拿,谢谢。”

第二天,颜虎又来到病房,如愿收到了男孩的画。不过颜虎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竖起大拇指,答应明天再来拿另一幅画。与前一天的抗拒不同,男孩显得很兴奋,用手势告诉颜虎,一言既出。

闫虎对温州医科大学学生的画作进行心理分析(温州医科大学提供/王思嘉 摄)

经过几次互动,闫虎和男孩产生了独特的默契。有一次,闫虎让他把自己的烦恼画出来,男孩便在纸上画了很多蚂蚁,画得有些吓人。通过交流,闫虎意识到自己做核磁共振时,在设备上留下了阴影,总以为里面有蚂蚁在爬。后来,通过闫虎的引导,男孩明白了仪器的原理,走出了阴影。

今年,温州医科大学通过人才引进引进了医学博士闫虎,并于11月正式签约。目前,闫虎除了为本科生、研究生带课、讲课外,还担任学校艺术治疗中心主任,目前该中心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方式为他人提供心理咨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