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解析: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专家深度解析时间:2025-01-23 14:06 什么是抑郁 关于抑郁你了解多少?那么抑郁到底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您精心抑郁的。欢迎您阅读。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有一个估算: 如果不及时治疗,大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会自然恢复正常,这需要大约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另外三分之一会反复复发并成为慢性病; 另外三分之一最终将自杀。 近两年来,有不少抑郁患者或家属向我咨询。我经常详细询问他们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在我看来,抑郁患者有自杀念头是完全正常的。 那么,为什么抑郁患者会想自杀呢? 当抑郁患者说“生不如死”时,这是夸张还是事实?答案当然是后者。 我来一一分析原因。 我个人的经历(不代表全部),首先,抑郁就像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身体正在遭受痛苦。 很多人认为抑郁是一种精神疾病,殊不知抑郁首先表现为身体疾病。到时候,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 例如头痛。 这种疼痛是钝痛,不尖锐,但却很重,并且有一种压迫感。就像一片乌云,萦绕在你的脑海里。有时它突然消失,像被风吹走了;但你却不敢放松,因为你知道它会不期而至,你带着恐惧等待着它的到来…… 又如胸闷、胃痛、肩颈酸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及烧灼感等。 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症状。曾经有一个病人在电话里对我哭诉:“我身体现在没有一个部位是健康的。” 最奇怪的是一位来自广西的患者,其身体症状是肛门疼痛。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他旧病复发的前兆。 随着病程的进展和药物副作用的出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障碍:手抖、行走不稳、触觉敏感、易受惊、烦躁不安;类似焦虑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精神运动障碍”。 以后会发展成思维困难、阅读困难、语言困难;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的疼痛可以说是如一年之痛,一点也不夸张。 其次,抑郁独有的一个特点是快乐障碍。 当它发展到严重阶段时,人类的一切幸福和各种欲望都消失了。患者每天心情极度郁闷,感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对他来说,生活变成了痛苦的炼狱。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大脑中的器质性病变切断了他欲望的通道。 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这是抑郁患者的另一个共同点。 自我评价被无限降低,自责,自责。患者普遍感觉前途一片黯淡,看不到任何希望。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足以将他吞噬。 我认识一个病人,他在患病初期就有严重的不祥之念。她告诉我,当她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在家里跳来跳去时,她心里很难过:“妈妈,明年这个时候我就看不到您这么开心了。” 上述抑郁患者所经历的身体疼痛、快感缺失、悲观绝望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变得麻木、行动迟缓。 抑郁的一个基本表现是患者无法再体验情感和生活的美好。世间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亲人朋友近在咫尺,他却远在天边。他不仅失去了幸福和希望,也最终失去了爱和欣赏的能力。这时,人就变成了一具躯体,变成了一具行走的僵尸。 记得病愈后,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画皮2》。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有点自命不凡。然而,电影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震惊。电影中,酷儿向小唯抱怨:“做人有什么好?还不如做魔呢!”小唯突然生气了,连连问:“你知道什么?你测过人体的体温吗?你测过心跳吗?”你闻过花香吗?你能看到天空的颜色吗?你曾经流过泪吗?这世上还有人爱你,愿意为你去死吗?”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如遭雷击,恍然大悟。 试想,如果一个人在肉体上遭受着严重的痛苦和折磨,一天一刻都感觉不到快乐,对未来彻底绝望,无法感知亲情、友情、色彩、阳光、美丽、爱情,这个世界不是人类。 “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该如何科学治疗抑郁? 抑郁是最摧残、消耗人类意志的疾病之一。抑郁会带来两个后果: 首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患者生不如死。 二是真正懂得死,即自杀。 如何干预抑郁患者的自杀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很多人不了解抑郁,只顾好心而做出盲目的想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对抑郁患者自杀的干预提出一些建议: 一、积极寻求治疗 血液事实告诉我们,抑郁必须得到治疗。很多患者亲友认为,抑郁只是心理情感问题,只要倾诉、一些辅导、“敞开心扉”就可以“走出来”。这确实是对科学无知的表现。 至于患者本人,他患有抑郁,起初并不知情。他花了很长时间才犹豫是否要寻求治疗。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医生告诉他疗程很长,至少半年以上,甚至两三年,需要不断的复诊和复查时,他会变得害怕、绝望、绝望。抵抗力强,往往无法坚持治疗,最终酿成悲剧。 调查显示,我国62.9%的抑郁患者从未就医,只有10%的患者接受过正规药物治疗。 一旦踏上漫长的治疗之路,亲朋好友就会前来指点,提出无数的建议:西医、中医、心理学、针灸、瑜伽、修行、念咒等等。 哪一种有效? 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西医疗效最准确;心理治疗应该有效,但受条件较多,难以把握;而中药是否有效尚未得到科学验证。至于修炼武术、修行、瑜伽、念咒等,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患有抑郁,不要犹豫,立即去看西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请医生决定是否服用西药或看精神科医生。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抑郁早期阶段,时间就是生命。 第二 抑郁自杀患者的干预 最关键的是确定病人什么时候最有可能自杀 自杀分为三个步骤: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执行。几乎每一个抑郁患者都有想法和意图,但要达到实施的地步,还需要客观条件。 根据抑郁的临床症状,医学上将抑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抑郁患者 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容易疲劳,思虑过多,自卑和消极自尊,以及无明显原因的各种身体不适。 适度 还将添加脑功能阻滞和精神运动阻滞。患者感觉大脑思维功能、行动功能、社交功能下降,害怕见人,人际交往受到阻碍。 至严重 患者情绪极度抑郁,无法感知喜、怒、哀、乐。思维和动作严重减慢,语速缓慢,声音低沉,说话音量小,反应迟钝,严重时可能处于昏迷状态。一天之内,他经常保持沉默,一动不动,也不吃东西。 那么,严重抑郁是自杀的最大风险吗? 不。 这就是抑郁的独特之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往往发生在轻度到中度恶化、重度到中度好转的阶段。真正重症的病人是不会自杀的。 原因在于,抑郁药物治疗的特点是首先提高患者的动机,然后再改善患者的情绪。 自杀需要两个条件:自杀的意愿和自杀的动机。重症患者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体力不足,不具备自杀能力;药物一旦起效,患者的大脑抑制首先解除(有了动机),但情绪的改善滞后一周(自杀意念依然存在),自杀往往发生在这个阶段。 干预自杀,要学会识别病人从轻度到中度恶化的点,特别是当病人从重度到中度好转的时候。这两个时期,为了照顾好病人,最好是一直留在身边。一旦出了问题,你就会后悔! 曾经有一个病人的家属来找我,说病人已经吃药一个月了,但没有效果。最近,他不肯吃药,给家里带来了很多麻烦。我立即意识到,病人有闹事的实力,药可能正在发挥作用。我告诉他的家人,让他闹,不要劝。他们只需要做两件事:第一,督促他每天吃药,一粒药都不能少;第二,让他吃药。第二,把家里的阳台和窗户封好,不要留下任何人。几天后,他的家人告诉我,他已经痊愈了。 意志坚强的患者一定要有自救意识。 自杀往往发生在眨眼之间,很多时候仅靠意志力很难抑制住自杀的冲动。这个时候,就要有意识地防止自己具备自杀的条件。一般来说,断脉痛苦,服毒难寻药,投河难寻药,上吊手续又太复杂。跳楼就行了,简单又轻松。因此,一定要远离高处,防止产生跳楼的冲动。只要死亡不易,自杀冲动就会不断减弱,变得疲惫不堪。 病愈后,一位病人告诉我,他曾打算跳楼自杀,但阳台封得太紧,推了几次都推不开。他灰心丧气,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却没有成功。一旦过了这个层次的实力,你就不再想死了。 白天,抑郁患者常常在清晨自杀。这是因为患者的情绪变化早上较重,晚上较轻。患者常常在最抑郁的时候早起。想到漫长而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自杀的念头就会涌上心头。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