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2020年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联合国呼吁关注孤独症人士向成年期的过渡时间:2025-01-03 14:13 【环球网教育报道】3月24日,联合国将“过渡到成年(to)”定为2020年自闭症日主题,呼吁关注自闭症人群向成年的过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2020年4月2日,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宣传日,也是北大医脑健康陪伴自闭症家庭的第五个自闭症日。几年来,北大医脑健康一直通过线下公益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更专业的康复教育,呼吁公众了解和了解自闭症。在这个我们只能宅在家里的世界自闭症宣传日,北大医脑健康的初心依然如故。 据悉,4月2日,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自闭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自闭症儿童康复协会、北京大学医学脑健康行为发展教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一点点健康管理中心主办由北京大学医学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北京久福基金会联合中国项目网联合举办的12小时线上公益接力活动“不走弯路——家庭” 《干预更容易》正式上线,百度好看视频作为独家短视频合作平台。 。 “拒绝走弯路——家庭干预可以更简单”12小时线上公益接力活动正式启动。 此次公益行动全部在网上呈现。本次活动云集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院、河南儿童医院、齐鲁医院的十位医学专家山东大学教授就自闭症前沿进展、鉴别诊断、康复干预、儿童抚养等话题进行了12小时的接力讲座,深度剖析了全球自闭症研究进展。自闭症。康复趋势和干预策略。 活动半小时内,《医生讲座》浏览量突破20.3万次。截至发稿,本次公益讲座浏览量近150万次,约15万个家庭参与了本次“家庭干预可以更简单”的自闭症日活动。 研究表明,85%以上的自闭症家庭在康复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走过了“弯路”,50%的家庭被“康复谣言”欺骗,每次都匆匆就医,有一个隐藏的秘密。一次艰苦的康复经历。对此,10位全国一线儿童成长专家给出了权威回应。 自闭症是可以治疗的,但最有效的康复模式是什么? 4月2日上午9点,公益活动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贾美香医生的分享中拉开帷幕。作为拥有40年儿童成长发展经验的权威专家,贾美香博士一开始就为此次公益活动定下了基调。 ——只提供循证有效的干预模型! 贾美香博士首先带来了2020年美国儿科学会(AAP)《自闭症自闭症指南》的研究成果,该指南时隔12年首次更新。 “AAP指南明确指出,除了早期强化干预模式外,结合家庭参与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干预模式;家长实施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水平。”贾美香博士说。 “在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中,家长应该是专业人士指导下家庭干预的实施者。同时,最有效的干预模式是家庭和专业机构共同对孩子进行干预。”贾美香博士表示,再次强调,有效的儿童康复模式必须有四个关键词:专业、早期、强化、家校混教。 维生素D缺乏和铅含量超标会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吗?疾病与儿童营养代谢有关吗? 由于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一直以来都有关于自闭症与营养代谢关系的研究。作为国内遗传代谢和营养代谢方面的权威专家,杨艳玲教授表示,自闭症样症状是遗传代谢疾病的表现之一,与营养代谢有关。例如,患有营养和代谢疾病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类似于自闭症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的症状;而且研究发现,如果维生素D长期供应不足,而铅和汞含量超标又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就有可能引起自闭症样症状。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自闭症症状,应重视遗传代谢疾病和营养代谢问题的诊断,尽早就医,缓解症状。同时,杨教授还提到,遗传代谢病和营养代谢病患病率较低。并不是每个自闭症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应该理性面对。如果确实存在这种疾病,确诊后可以通过饮食或营养干预来有效治疗。然而,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关键是正确诊断、精准治疗、辨证施治、及时干预! 当癫痫和自闭症同时发生时,什么时候是治疗的关键期? 家长常常想知道孩子的行为是否是自闭症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或者是癫痫症的表现。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秦炯教授在讲座中表示,家长不要随意决定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或癫痫,或者是否应该及时就医评估。如果只是癫痫,预后良好:80%的癫痫患儿可以得到控制并正常上学。 秦教授还提到,癫痫和自闭症同时发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 5%-37%的癫痫儿童与自闭症共存(或自闭症筛查呈阳性),2%-46%患有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与癫痫同时发生。而且两种疾病共存时,癫痫发病较早,有学龄前和青春期两个发病高峰,而自闭症的运动发育问题和行为症状更常见,适应不良更明显。只有正确处理合并症,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两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因此,对这两种疾病的及时识别、正确诊断、及时干预和治疗对于儿童学龄前儿童至关重要。 禁食和避免食物是治疗自闭症的“神药”吗? 多年来,人们一直说禁食疗法可以治疗自闭症,但它真的能治疗自闭症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伟解释说,有些孩子因为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而出现自闭症样症状,导致临床诊断混乱。然而事实上,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症状与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无关。现在有研究表明,禁食和避免食物的策略无法解决或减轻自闭症的症状。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如皮疹、腹痛、腹泻),建议去专业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专门研究过敏的儿科医生。不要盲目进行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检查。确定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后,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通过禁食或避免特定营养素(如乳糖)来观察。同时,可以避免营养失衡,需要专业指导。 在贾美香医生和周伟医生的谈话中,贾美香医生还提到,现在有的医院知道孩子患有自闭症,会给所有自闭症孩子开全套过敏原或食物不耐受检查。对此,周伟医生表示,其实对于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是有专门的检查方法的。要区分题型,有针对性地选择考试。不进行分化的盲目全套检查是不可能的,现在市场上有很多IgG相关的检测。检查不够规范,家长需谨慎。 基因检测能否提前诊断自闭症? 自闭症与遗传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本次医生讲座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研究员王丽芳博士表示,自闭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是导致自闭症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研究通过染色体核心分析、拷贝数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全基因组分析、动物模型等研究方法表明,许多遗传位点可能与自闭症有关。因此,目前流行的基因检测并不能提前预测自闭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那么下一个孩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高达25%。 除了辟谣之外,专家们还带来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和科学喂养的知识。 自闭症儿童的自我保健问题一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吴卫红在分享中表示,虽然自闭症目前无法治愈,但经过训练,这些孩子可以融入社会、上学、做简单的工作。因此,为了让孩子尽快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抓住2岁至6岁之间的最佳治疗时机,家庭与学校相结合,越早治疗越好。只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才能发展出更多的能力。 社交障碍是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区别之一。在“自闭症与社交训练”主题中,北京大学医院副主任医师李莉表示,家长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社交故事、同伴干预、家庭环境等方式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的习得。例如,从儿童的个人生活经历出发,通过简短、个性化的故事描述不同的社会情境或社会观念,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事件和社会期望的理解,从而诱发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或技能。总之,孩子的社会训练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做一个能陪孩子“玩”的父母。 6岁之前,不仅是自闭症儿童的黄金干预期,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护理科主任王林医生特别提醒,要特别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定期体检、科学育儿。 首先,要注意定期给孩子进行身体检查。这对于检测儿童发育迟缓至关重要。通过体检,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发育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我们不仅能尽快发现,还能防止孩子错过改善发育迟缓的关键期。其次,自闭症儿童常存在偏食、挑食等饮食问题。为了避免因偏食、挑食而造成营养不良,家长应根据孩子各年龄段的生长规律和喂养要求,坚持“及时、充足、安全”的科学喂养和饲养原则。仍延迟,权威指南建议使用高营养密集型食物,结合喂养方法和行为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表现为缺乏自主进食能力,容易对食物产生回避和病态恐惧。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方栓峰医生建议,对于挑食的自闭症儿童,应通过评估孩子的饮食和营养状况,提高喂养技巧,逐步扩大食物的选择和范围,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宽容。治疗师还应该教家长如何在家实施行为干预,并监测干预的进展和有效性。因此,自闭症儿童喂养的首选是行为干预,实际上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补充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以改善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促进大脑发育。 。 对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曹爱华表示,沟通干预应该在孩子的发展框架内实施。如增加亲子同步性,通过增加眼神接触、愉快的亲子互动、言语(发音、相似言语)、非言语(手势、指点、给予、展示)等来促进沟通主动性,并逐步使用应用性的语言。行为策略。 (自然强化、延迟反应、示范、轮流、模仿等)提高幼儿社交能力。此外,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还必须学会观察一些外在细节所反映的真实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进行反复训练和耐心指导。 作为第13个自闭症日的落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贾美香医生将于今晚(4月2日)20:00以线上直播问答的方式解答家长的疑问。直播最后,贾美香医生不断强调,家长不要轻信谣言。只有专业才是捷径! 在自闭症康复教育领域,医生和康复从业者一直是信誉的象征。因此,这一天,“拒绝走弯路——家庭干预可以更轻松”公益行动启动了12小时医生科普接力,为康复从业者开通12小时不间断咨询通道,并邀请儿童康复领域专家、知名人士贾美香博士在线直播答疑,希望这些专业人士和这个频道能够成为自闭症家庭的一个出口,让他们通过这里看到孩子闪亮的未来。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