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曲唑酮:一种非常有趣的药物,不同剂量及剂型下药理学效应判若两药时间:2024-11-14 14:05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7日《一脉通精神病学》,应众多读者要求现审稿,补充最新高质量证据。 曲唑酮是临床常用的5-HT受体拮抗剂/再摄取抑制剂(SARI),又称5-HT平衡抑郁(SMA)。著名精神药理学家斯塔尔在其经典著作《斯塔尔的精神药理学精要:神经科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中指出,曲唑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药物”: 是一个非常代理的人。 主要原因是曲唑酮与两种“药物”在不同剂量和剂型下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这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高度相似。 “不好好做生意” 与其他5-HT再摄取抑制剂类似,曲唑酮阻断5-HT转运蛋白(SERT)对5-HT的再摄取,并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生物利用度;此外,该药对5-HT2A和5-HT2C受体的作用还可带来抑郁作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曲唑酮的适应症都是抑郁症。 曲唑酮对受体/转运蛋白的相对选择性反映了亲和力的强度(Stahl SM.2013) 但如上图所示,曲唑酮对SERT的亲和力并不强(红框),弱于5-HT2A受体,甚至弱于α1受体。只能使用中高剂量(如150-600mg/d)才能达到治疗所需的SERT占用率,才能发挥其多模式抑郁作用。 问题是曲唑酮在中等到高剂量用于治疗抑郁时有许多缺点: 在国外,随着SSRIs的出现,使用曲唑酮治疗抑郁的患者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曲唑酮并不是主流指南推荐的一线抑郁;在《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中,曲唑酮被列为B类推荐抑郁,剂量范围为50~400mg/d。 然而,较低剂量(如25-150 mg/d)曲唑酮虽然不能有效抑制SERT和5-HT2C受体,但可以有效拮抗5-HT2A、α1和H1受体。这些受体均与镇静有关,从而发挥强大的镇静和促进睡眠作用。对于同时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焦虑患者来说,曲唑酮有很多优点: 由于上述优点,一些专家指出,曲唑酮治疗失眠可能是全球最常见的超说明书精神科药物。尽管各失眠指南对曲唑酮的共识建议不一致,但普遍认为,对于同时患有抑郁焦虑焦虑的失眠患者,应优先考虑曲唑酮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抑郁。 第一次荟萃分析 近日,一组研究人员全面检索现有随机对照研究,对曲唑酮治疗失眠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全球首次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8年2月在线发表于《睡眠医学》,IF=3.391)。本研究通讯作者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周新宇博士。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全球4个国家的7项独立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这些研究均于2017年8月之前被纳入主流数据库。共纳入429名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患者,平均年龄为46.1岁(38.2- 81.0岁),平均治疗周期为12天(7-14天),曲唑酮剂量范围为50-150mg/天。采用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来评价疗效。 结果表明,曲唑酮可显着减少入睡后觉醒次数(NAs),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SQ),且普遍耐受性良好。 (背景阅读:曲唑酮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全球首个荟萃分析) 不仅仅是助眠剂 虽然曲唑酮本身具有独特的助眠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曲唑酮常与其他一线抑郁(如SSRIs、SNRIs)联合使用,治疗有睡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这时,曲唑酮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睡个好觉”,还可能带来其他好处: 与其他抑郁合用协同作用时,曲唑酮的推荐剂量与治疗失眠的剂量相同,一般为50-100 mg/d。虽然都是在晚上服用,但建议曲唑酮比那些“专业”镇静助眠药物更早服用,通常是睡前2小时或更长时间。饭后或零食后立即服用有助于减少其胃肠道副作用,食物对本药的吸收无明显影响。 此外,曲唑酮还可以与许多其他精神科药物,如锂盐、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等联合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患者的失眠,并且证据表明其同样有效。 但曲唑酮与氟西汀合用时需谨慎:一方面,氟西汀本身具有活化作用,而曲唑酮是镇静抑郁,两者合用可能存在不合理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氟西汀可增加曲唑酮的血浆浓度并引起不良事件。卡马西平可显着降低曲唑酮的血药浓度,影响其疗效。虽然不常用作抑郁,但作为增强血清素的药物,使用曲唑酮时应警惕血清素综合征的风险。 参考: 1.斯塔尔SM。斯塔尔的:基础和(第四版)。按。 2013年 2.斯塔尔SM。指南:斯塔尔的。第五版。纽约:出版社。 2014年。 3. Chew RH、Hales RE、SC:您需要了解什么,第三。 ,弗吉尼亚州,,2017 4.李灵江。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年 5. 曲唑酮(美食玉、美舒玉、美舒玉)说明书 6. MJ 等人。对于在:睡眠之安。 J 临床睡眠医学杂志。 2017 年 2 月 15 日;13(2):307-349。 7.阿杰。在 and 中的作用:它在 , , and 上。临床杂志。 2016 年 8 月;77(8):e10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