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 抑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抑郁问题需关注,识别难度大时间:2024-11-09 14:06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老年人的抑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1990年与2019年中国居民抑郁疾病负担比较》调查数据显示,1990年,60岁以上患有抑郁人群中,男性26万人,女性46万人。 2019年,60岁以上患有抑郁的人数为男性83万人,女性144万人。 此前,知识分子就此话题拜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病房主任严江岭。严江岭介绍,目前临床上引起老年人病情波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经历失去配偶或亲人;身体症状逐渐加重;成为空巢老人或经历其他重大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抑郁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识别。 “年轻人的抑郁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障碍、行动迟缓、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有自杀念头等。而老年人的抑郁主要表现为身体不适较多、焦虑问题更加突出。” 甚至一些抑郁老年人也不会像抑郁年轻人那样表现出精力衰退的症状。相反,他们很容易生气、发脾气,甚至攻击。如果他的情绪波动较大,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他就会表达出“不想活了”、“活得很无趣”等自杀的想法。但这些往往可能被视为“变老”的反应,而不被视为抑郁。 此外,中老年抑郁女性更是被淹没。临床医生曾表示,识别患有抑郁的中老年女性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更年期,特有的性激素水平出现波动,引发一系列情绪变化。患者除了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外,还会出现失眠、心慌、乏力等,进一步加剧疼痛。 但长期以来,“更年期”已经成为一种耻辱,大批女性受到围攻。患病妇女及家属将问题归咎于生理变化、体质恶化等,错过了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03 被忽视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除了抑郁和自杀之间的联系之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这项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抑郁和心血管死亡率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在早期的宣传中相对缺失。 2017年,《中国心血管杂志》的一项研究提示,冠心病患者患抑郁的风险较高。抑郁会使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0%。而抑郁作为冠心病的合并症,往往预示着后期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较高。与不抑郁冠心病患者相比,患有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会降低其后期生活质量,推迟重返工作岗位,并增加其医疗总费用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8] 另一项针对中老年患者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的调查显示,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如睡眠不安、孤独等都会增加这种风险。此外,研究表明,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无法用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如收缩压、年龄、BMI、糖尿病等来解释,可能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大脑的影响和神经元功能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途径机制。 [9] 但在解释这一现象之前,我们能做的是关注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避免抑郁症状的叠加。 参考文献:(上下滚动浏览) 1.王杰,赵志,杨杰,等。与万因万因——中国,2010-2022[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6(40):1022-1027。 2. 黄Y,王宇,王华,等。中国的交叉研究[J]. , 2019, 6(3): 211-224。 3. 孔X,吴Y,王X,等。的和的和在:一个交叉[J]. ,2023,9(5)。 4. 马晓梅,王进进,徐学勤,等。 1990年与2019年中国居民抑郁疾病负担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10):3.DOI:10.11847/。 5.AB、DA、RM 等。中和男性:焦点小组[J].男性,2010,4(2):167-175.DOI:10.1177/。 6. MR,李X,张Y.中国的费率,1995-99[J]。 , 2002, 359(9309): 835-840。 7. 吴Y,苏B,钟鹏,等。 1987年至2020年中国的长期:城乡关系[J]. BMC,2024,24(1):1269。 8.任瑞芳,白春林。抑郁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杂志, 2017, 22(5):4.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7.05.016. 9.张紫薇、华雨萌、刘爱萍。抑郁症状与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风险对中国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联合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5(3):465-470。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