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孩子行为异常是生病了?家长如何早识别、早干预?时间:2024-11-01 14:04 ——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小明总是避开人群,与别人说话时眼神躲闪,很难融入集体活动。 小丽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为小事哭泣,难以控制愤怒,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 小刚坐不住,经常漫无目的地奔跑,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打断别人。 这三个短篇故事 描述了孩子的三种常见行为 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也许我病了... 对于这种情况 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做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 本期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李媛媛、蒋丽君、司徒明静 第 01 部分 - 儿童社交障碍 - “我不喜欢交朋友”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交往、理解、沟通、观察他人情绪、交友、融入群体、处理人际冲突和纠纷等方面持续存在语言和情感表达困难,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让他们感触良多。不便和痛苦甚至会进一步诱发其他精神疾病。 01 社交障碍可能有复杂的原因: 1.神经发育异常、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2.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情感容易爆发、情绪调节能力差等; 3、行为问题,容易出现冲动、敌对、攻击、欺凌、退缩、回避等行为; 4、性格及认知问题,如过于内向、敏感、多疑、思维消极、思维极度僵化等; 5、环境问题、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02 1、为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 2、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 3、创造情境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第02部分 -儿童情绪障碍- “你们真烦人” 儿童期情绪障碍是指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 01 1.分离焦虑症:表现为与他人分离时感到恐慌、焦虑或腹痛。 2、童年恐惧症:对日常活动产生恐惧,出现多汗、心悸、尿频等症状。 3、儿童强迫症:自我怀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重复无意义的事情。 4、小儿癔症: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或烦躁、兴奋、躯体症状。 5、儿童抑郁:会出现兴趣丧失、情绪低落、失眠、思维迟钝等症状。 6.社交敏感性障碍。 02 1、保持规律作息,给情绪一颗“稳定剂”。 2、合理饮食,给心情补充一些“营养素”。 3、适度运动,给情绪一个“释放阀”。 4、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为自己的情绪提供“支持网络”。 5、学会放松、减轻压力,让情绪得到“缓解”。 第03部分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 “我再也受不了了”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ADHD,是一种始于儿童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与年龄不成比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 01 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1.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2、活动过多,无法静下心来。 3、情绪不稳定、易怒、冲动、容易发脾气、任性。 4、执行功能出现问题,抑制功能不足,计划能力差,时间感知不足等。 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负面事件,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性格发展。该病从学龄期开始,尤其是小学,幼儿园就有征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进行系统的多维度评估来诊断。 02 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感觉训练 1、利用沙漏、计时器帮助孩子感知时间; 2、抛球练习可以练习孩子的视力和注意力,也可以帮助亲子互动; 3、走独木桥,锻炼平衡力和集中力。 -家校共同守护成长- 《2023年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在精神疾病领域,我国6-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总体患病率高于成人。 保护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孩子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成为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 点击预约观看直播 四川卫视《西部健康》 每周一晚上 9:20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