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如何知情解意?专家这样说时间:2024-10-25 14:03 剧照 “当儿童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也很头疼,希望有一个好的办法。”一位中学老师说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多方关注,医学界和教育界正在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护人员创作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微电影——《知情解读》《如何不被爱困扰》正式发布。发布现场,医学专家表示,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我国6至16岁儿童青少年中,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7.6%。虽然低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目前的情况也不容小觑。 。 如何“认识、理解”?孩子们的心理故事是这么说的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思? 《知情理解》讲述了三个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故事。 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小丽,不想上学,甚至情绪失控,出现幻觉,出现自残行为。事实上,长期饱受情绪困扰的小丽已经出现了解离性障碍,这是一种青少年经常出现的情绪症状。 经过心理评估和诊断,小丽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个体创伤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她慢慢康复并回到了学校。 小学生黄鑫的形象是一个容易跟父母发脾气、学习马虎、爱玩游戏、经常“眨眼”、做奇怪事情的男孩。黄鑫的故事讲述了学龄儿童常见的两种心理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对立违抗障碍。小黄新接受心理检查和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在影片的另一个小故事中,4岁的萌萌是一个在外面害羞、不懂得分享的孩子,但在家里却相当情绪化、高度依赖。心理学家对萌萌的父母进行了育儿技巧培训,萌萌还参加了学前情绪管理培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萌萌逐渐变得开朗、独立。 《知情解读》是上海市2022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专项科普项目”,由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世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张劲松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表示,影片呈现了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人物故事展现心理问题背后的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介绍这些心理问题或障碍。还解释了主要原因以及评估、干预和治疗方法。还解释了心理障碍背后的脑科学机制。 “这部短片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家长、老师、儿童心理学家以及能够理解影片内容的年龄较大的孩子。通过观看整部影片,你可以学到一些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和促进家长-儿童关系。”张劲松表示,为了方便传播,《知情解读》还配备了新华医院临床心理学家的不同剪辑版本和心理讲座短片。 微电影《如何不被爱情困扰》以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了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与幼儿园开展的“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医教融合项目,小学和中学。这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心理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劲松介绍,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在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三年行动计划中,开发了从学前到中学生的“儿童青少年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该套课程在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结束时得到了上海市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如何不被情绪所困》展示了课程的主要内容,适合所有普通孩子和老师观看和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和策略。这部电影已经进行了小规模试播。 17.6%!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张劲松透露,2020年,中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发布的首份权威的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数据显示,6岁至16岁儿童青少年中,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7.6%。尤其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我国患病率约为6.4%。 专家表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甚至会产生影响成年的严重社会问题。此外,儿童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因此,促进心理健康应从儿童抓起。 张劲松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到不良应激事件,尤其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遇到不良事件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是做出适当反应的前提。 张劲松还表示,社交情绪与孩子自身的大脑功能有关,也与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然而,儿童以及许多照顾者和教育者仍然缺乏相关知识和特定技能。 新华医院在上海市科委、市卫健委支持下完成的两部微电影,展示了促进亲子关系的多种情绪调节方法和策略。 “这两部微电影就是为了给大家补上这堂‘心理课’。”张劲松表示,两部电影各有侧重。一是促进普通儿童以情绪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减少情绪问题的发生,在应激事件发生时调整情绪冷静应对;二是介绍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干预方法。两部微电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共同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营造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健康发展的积极环境。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