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抑郁症治疗:常见抗抑郁药物与应对换药现象时间:2024-09-06 14:03 前言 抑郁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生活失去兴趣等,这些症状会显著影响身体健康。 抑郁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其患病人群可分为老年抑郁、儿童抑郁和产后抑郁[1]。 正确的治疗,使用抑郁,让抑郁的治疗变得不那么困难。然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总会出现患者频繁要求换药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抑郁呢? 待在阳光下 常见的抑郁药物 抑郁是用于治疗抑郁这一突出临床症状的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抑郁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的5-羟色抑郁(SSAs)[2, 3]。 SSRI 类药物 01 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SRI 类药物 代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依他普仑等,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代谢和营养障碍,停药症状可能包括头晕、头痛、恶心等。 SNRI 类药物 02 选择性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腹泻、食欲下降等。 SNRI 类药物 03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定的血清素抑郁 代表药物为米氮平,疗效良好,几乎无抗胆碱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嗜睡、口干、便秘等。 待在阳光下 频繁更换药物对抑郁患者有何影响? 为什么我们频繁要求更换药物? 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希望立竿见影,但抑郁起效时间较长,即便是米氮平、文拉法辛等速效抑郁,也需要7天左右才能改善症状,因此需要耐心,遵医嘱,避免自行频繁更换药物。 频繁换药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有些患者并未意识到抑郁药物起效慢,在药效尚未显现时便停止服用或改用其他药物,这相当于放弃了目前的治疗方案,不仅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延误其康复状况。 待在阳光下 抑郁的治疗过程是什么? 抑郁的治疗过程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期药物治疗,稳定期心理治疗,巩固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恢复期维持治疗。 1| 急性期 目的是控制症状、缓解症状、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康复(症状完全消失)。抑郁一般在2至4周内开始起效。 2| 整合期 心理治疗稳定期之后,目的是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症状复发。巩固期内复发风险较高,需继续急性期治疗计划。同时建议结合心理治疗和分阶段物理治疗。 3| 恢复期 目的是防止抑郁症状的复发,维持期间患者需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2,4]。 ... 因此抑郁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尽快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 参考 [1]. K(2006).“情绪”. 5(4): 115–18。 [2].李凌江,马欣.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3]. 黄永强, 王毅, 王华等. 在中国: 一项交叉研究. . 2019年18月. [4].陆琳,沈毓存.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结尾】 先前的建议 ? 平藥師 ? 撰稿人:席超 编辑:王润平 评论|邓丽娟 终评|颜志婷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