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世界精神卫生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关注,专家支招应对时间:2024-09-04 14:04 今年的 10 月 10 日是第 32 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创美好未来”。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时期,抑郁病的发病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社会需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据新快报记者报道,广州心理援助热线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青少年的高风险求助电话数量约占高风险电话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女学生较多。 哪些迹象表明可能会出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家长如何科学处理呢?10月9日,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医院系的一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 [案例]。 被同学孤立 初中生痛苦求助 “这周我感觉很不舒服,我真的想不通,他们不和我一起玩,但是我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我为什么不做错什么呢。”日前,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值班心理咨询林怡接到一名初中生求助的电话,电话那头哭泣的女声焦急地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 经过询问,林毅得知,15 岁的小芳(化名)是一名初中寄宿生,因为在与一个好朋友吵架后,他被室友集体孤立,感到非常痛苦,“我晚上在宿舍睡不着觉,我很害怕,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让我别管他们,做我自己的事。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真的过不去。我只能在网上搜索方法,看到电话就打电话。” 在得知小芳没有向父母寻求帮助后,林逸引导她去找老师寻求帮助。“我不敢告诉老师,怕他们变得更糟”“如果他们不挑我的错,其他学生会怎么看我?”我害怕面对“......经过林怡的耐心安慰和积极的指导,小芳在挂断电话前已经解开了心中的心结,能够坦诚面对与同学的摩擦。 [观察]。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不正常,你不能放过它 “青少年的高风险求助电话数量约占高风险电话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女孩比其他人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医院社区精神病学系主任梁周告诉新快报记者,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近三年的数据显示,来自青少年(18岁以下)的电话数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2772例增加到2022年的3755例, 增长了 35%。其中,高风险求助电话数目由 2020 年的 993 个增加至 2022 年的 1,770 个,青少年近一半的求助电话是高风险求助,男女比例约为 1:3。 “我们经常谈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来自发育,即儿童心理成长过程中出现青少年现象;一是适应性的,即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压力事件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种来自精神疾病,包括神经发育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 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广州医科大学脑医院系副院长杨嫦娟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表现异常,与平时状态不同时,就应该重视并找专业人士进行全面评估,看看孩子是什么样的异常状态在里面,不能一个人呆着。” [分析]。 面对孩子的疾病,父母不应该回避医疗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工作中,周 Liang 遇到过一些令人痛心的案例,他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可能会有一两次自杀未遂,但家长仍然不理会事情,即使医生、学校老师尽力劝说家长,告诉家长孩子可能有一些心理障碍,希望能尽快得到积极的医疗干预, 但还是会有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许多孩子自己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寻求帮助,甚至要求他们的父母带医院。”周梁直言,当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不是逃避学习,也不是偷懒,他们真的生病了,“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理解与关注,并及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医疗资源的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孩子真的很痛苦。”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杨嫦娟指出,首先要做的是评估孩子属于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据此处理,“如果是疾病问题,那就交给医生处理;如果是发展问题,比如智力水平比同龄人弱一点,那么家长就学会等待、培养和培养。” 除了发现孩子不正常之外,还有当评估结果是适应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孩子解决,“比如孩子遇到一些他解决不了的困难,家长应该理解这个困难,帮助孩子把困难变成小的,小到孩子能应付的, 他可以面对,透过父母的调整,孩子的适应、解决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心理疾病也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同时,他也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杨嫦娟说道。 移动 高质量的陪伴很重要 “孩子的行为往往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社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懂得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杨婵娟指出,如果说人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非常不耐烦,容易发脾气,那么孩子也非常易怒,容易发脾气。 “应该有高质量的孩子陪伴,多有互动游戏,而不是只待在孩子身边,孩子跟他一起玩,父母玩手机。”杨嫦娟强调,应该充分关心孩子的需要,家长和幼稚园老师应该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一个三岁的孩子,要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而真正防止一些心理创伤,“健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根据 Yang 的临床经验,很多孩子缺乏人际沟通方法。她建议父母让孩子更多地与人互动,而不仅仅是与机器互动,“我鼓励孩子离线生活,而不仅仅是呆在虚拟世界中。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探寻大自然,增加户外活动,不要因为太怕污垢和危险就剥夺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可以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活动,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成长。” 10 月 6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限的屏幕时间结合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风险。研究中使用的有限屏幕时间每天少于或等于 2 小时,充足的睡眠因年龄而异,初中生每天至少睡 9 小时,高中生每天至少睡 8 小时。 保持警惕 孩子不受控制地使用电子设备 可能是有困难 广州医科大学脑医院社区精神病学系主任梁周认为,儿童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是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痛苦的一种表现。“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手机的主人,不是手机的奴隶,让他们认识使用手机的一些规则和原则。” 在孩子的心里,手机是他自我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单纯没收手机,孩子就会坚决反抗,造成亲子矛盾。 周亮提醒家长,如果观察到孩子长时间、反复、频繁、不受限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就要警惕自己是否被孤立或受到同龄人的攻击,遇到困难或挫折。” ■撰稿人:新快报记者 高永书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