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抑郁|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呼吁加大对抑郁症患者关爱救助力度

时间:2024-08-25 14:06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随着国民精神卫生日益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事关社会稳定,加大对抑郁患者的关爱救助刻不容缓。”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他将就加大对近1亿抑郁患者的关爱救助提出建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冉冉第二次向大会提交有关抑郁患者生存状况的建议,去年,她曾向大会提交过有关失眠抑郁患者生存状况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冉冉。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呼吁更多关爱失眠抑郁患者

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有哪些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排名

今年之所以提出加大对抑郁患者的关爱和援助,是因为然然在工作调研中发现,抑郁是发病时间最长、发病率最高的单一精神疾病。

抑郁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且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是发病时间最长、发病率最高的单一精神疾病。据《2023年国家抑郁蓝皮书》显示,我国抑郁患者达9500万人,发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校学生占比较大。

对此,冉冉认为,在国民精神健康日益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科技工作者、公务员、妇女、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身心健康事关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亟待呼吁全社会加大对抑郁患者的关爱与援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是冉冉第二次就抑郁患者生存状况向大会提出建议。去年,她就向大会提交了关注失眠抑郁抑郁,失眠抑郁患者数量庞大,并建议开设专门的失眠抑郁症患者专科门诊。

关于完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医保措施的建议

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有哪些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排名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

冉冉建议,第一,要把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冉冉表示,我国民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很大,虽然近年来相关服务供给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缺乏专业心理评估、援助干预和治疗的专业机构,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短缺,人才培训、薪酬保障等措施不完善,导致抑郁干预治疗的可及性不足,特别是针对学生、高危高压力人群等重点人群。前瞻性心理干预的缺乏,使本来就很重的医疗服务体系压力雪上加霜。

中国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非常重要”,而74%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服务不方便”,表明我国社会化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建议加强精神病医院和其他医院的精神科(心理门诊)建设,完善心理治疗人才培训和薪酬保障制度,让抑郁患者能够获得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是加强对重点群体心理健康的服务指导和危机干预。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型、各部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计制定有效的心理服务指导和危机干预模式,加强对学生、公务员、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关注。以教育系统为例,相关管理部门可牵头在中小学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健康服务部,日常实施心理评估、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排名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_抑郁心理咨询机构有哪些

三是完善心理咨询治疗服务医保措施。抑郁治疗尚未纳入医保慢性病专项疾病,心理咨询也未纳入医保范围,医保缺失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和就医难度。建议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服务项目,将抑郁纳入医保专项疾病和慢性病目录,减轻该类人群就医负担,确保就医依从性。

四是建立公共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平台,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线上服务。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促进了心理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在打破医疗服务时空障碍、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诊疗效率、增强患者就医依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背景下,依法依规大力发展互联网心理诊疗服务,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地区不平衡等问题,让更多的患者得到专业帮助和规范治疗。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抑郁的科学认识。抑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由于科学认识的不足,有些人把它与精神病划等号。患者以疾病为耻,隐瞒病情,不愿就医;有些人歧视抑郁患者,认为他们心理脆弱或虚伪。患者不仅得不到安慰和理解,反而遭到讥笑和嘲讽,有的患者被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压垮。我们呼吁有关科研机构、高校专家加入到心理科普教育的行列,让广大群众了解抑郁的性质、根源、表现形式和危害,让患者正确就医,远离不良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赵方圆编辑陈莉校对刘军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