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医生|疫情波动打乱孩子节奏,专家提醒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时间:2024-08-20 14:04 春季学期开学已近一个月,正当孩子们步入新学期、开始适应学习生活之时,疫情的波动突然打乱了许多孩子的学习节奏和步调。为了守护孩子们的健康,学校采取了定期核酸检测、科普防疫知识、短期上网课等多种安全防疫措施,降低传播风险。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那么孩子会不会也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近日,一位家长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宝宝,到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就诊,孩子的病情正是疫情导致的。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生陈曦的门诊里,4岁的贝贝(化名)不愿意说话,她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躲在父母身后,似乎想把自己藏起来,无论父母如何鼓励、催促,她就是不说话。 陈曦医生与贝贝家长沟通后得知,这轮疫情爆发后,他们因为担心孩子不配合防疫措施,给孩子看了一些病毒感染的图片,还告诉孩子,不戴口罩会生病,会被送去外地,很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刚开始还好,但随着疫情的进展,原本活泼好动的贝贝开始不愿意出门和人说话,每天醒来都着急找妈妈。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改善这种情况,但都失败了,相反,他们越逼迫孩子,孩子的情绪就越激动。 陈曦医生初步诊断,孩子患有应激障碍,即人们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重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从而引发的各种心理和生理反应。考虑到贝贝尚处于幼儿期,认知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生决定对贝贝进行游戏治疗。 贝贝刚进游戏室时,还显得有些紧张,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她渐渐放松下来。通过画画游戏,治疗师得知,贝贝不说话,是因为担心病毒随空气跑进嘴里。在贝贝的画纸上,一个个黑色的小病毒填满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再也看不到父母了。 找到诱因后,治疗师通过绘本里的小游戏,帮助孩子慢慢建立安全感。治疗进行到后期,贝贝心情轻松开朗,告诉父母她一定可以战胜病菌,和父母开心生活。 近期部分地区疫情的暴发,再次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防疫工作上。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由于心理发育水平尚未成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压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呢?陈曦医生分享了以下健康小贴士: 1、保持积极的心理认知。当风险事件可能危及儿童的正常生活时,儿童容易产生消极的思考,消极的想法和不良的经历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儿童情绪波动、失控。积极的认知可以帮助儿童平衡心态,缓解紧张情绪,正确认识事件发展,调动积极情绪。 2、有效的状态调节。以积极认知为基础,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调节心理状态,如养成健康的生活节奏、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适度运动等,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调节身心,同时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增强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3、及时给予社会支持。当社会风险事件发生时,儿童必然会受到影响,他们不能正确、恰当地做出反应,很难自主调节情绪,需要家长、学校的帮助。特殊时期,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可到专科医院心理医生处寻求心理咨询。 潇湘晨报记者 夏生 通讯员 范芳秀 邓野 刘雨辰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