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两个月拿证的心理咨询师,你敢找吗?专业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如何找?时间:2024-08-13 14:07 如果一个普通路人,只经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就开始当“医生”治病救人,你敢看这样一个“两个月就拿证”的“医生”吗? 然而,这却是心理咨询行业的普遍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发现,2022年,我国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可以说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可能患有心理疾病。 一方面,专业心理咨询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行业内却出现大量“暴雇”、 “野招”心理咨询。 如何找到一位专业、可信赖的心理咨询,是精神疾病患者鼓起勇气寻求帮助时面临的第一个困难。 01 不要被这些名字所欺骗。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渠道也很多。 医院里的心理诊所、学校里的心理老师、大学、地方政府和组织的公共心理热线、一些企业里的员工帮助计划(EAP)、社区里具备专业知识的社工……理论上来说,这些地方都可以提供心理服务。 但现实中,各有各的难点。心理门诊一般是诊症、开药,有时等了很久也预约不到;公益热线有时间限制,30到50分钟内很难真正解决问题;企业、学校、社区出于各种原因,也未必会聘请到专业的人员。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感觉自己有心理问题,去心理咨询会更加方便。 不过你自己找的“咨询师”未必专业。爱情咨询师、情感咨询师、情绪治疗师、情感辅导员、某些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各种花哨的名字,但大多都是噱头大于内容,一般都是自证其名。 平台审核不一定靠谱。此前媒体曾曝光,一些商业平台在“心理咨询”的招聘要求中公然写明“无需经验”、“公司主要负责各项资质审核”。所谓的“心理咨询”只负责开单,本质上就是销售。 不少“假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令人担忧,他们骗取钱财、性侵、泄露隐私、延误诊治……导致被咨询者遭受二次伤害,甚至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X-21-467)葛毅介绍,目前市面上的心理咨询还处于“口口相传混战阶段”,普通人往往要克服平台流量、圈钱诈骗等层层陷阱,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理咨询。 那么真正的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呢? 02 “零门槛”的成本 “心理咨询咨询师”曾是一个需要经过国家认证、持证上岗的专业职业称号。 但此次考试的准入门槛极低,业内人士指出,业内不少“半职”心理咨询师,经过两个月的培训、考试通过,就能获得三级心理咨询资格证书。 2017年9月以后,心理咨询被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剔除,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也取消,失去了统一权威的资格认证后,心理咨询事实上已经成为“零门槛”行业。 为了证明自己,从业者开始用各种方法,如参加考试、考取执照、积累学时、参加培训计划……只是为了获得游客的信任。 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包括地方行业协会均有自行组织、自行审核、自行颁发“心理咨询”相关证书。 但拥有这些证书并不代表就能从事该领域的工作,例如业界认可度较高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资格证书”“仅作为参与心理咨询基本经验的有效证明和从事社会心理服务资格的参考”,即“仅供参考”。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真正的心理咨询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正式上任。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曾指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的系统培养过程与医学临床硕士学位类似,一般在本科、硕士期间要学习30门以上的专业课程,需要接受至少250小时的临床心理学实践和200小时的专业督导培训,还要接受终身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监督。 然而,较长的成长周期、较高的培训成本以及较低的初始客户流量,导致许多真正的专业人才退出该行业。 “我们班20多个学生,就我一个人担任心理咨询。”葛毅说,她每两周就要自费找一次指导老师,每次费用800多元。同时,她还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仅某大学的培训项目就花费了14.7万元。 专业人士无法胜任,门外汉却能趁机蜂拥而至,如此一来,“找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就成了一件难事。 03 普通人该怎么办? 近两年,有不少专家和代表提出建议,希望政府能够采取行动,规范心理咨询行业。 比如,构建完备的培训体系,让更多心理专业人才进入行业;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心理咨询进行终身职业道德监管,防止“二次伤害”;建立专业心理咨询行业协作平台,邀请专业人士参与。 普通人也要提升辨别能力,比如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哪里可以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怎么判断眼前的心理咨询靠谱不靠谱?心里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 对此,葛毅建议,如果暂时的情绪愤怒能够很快消失,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如果痛苦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社交生活,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寻求帮助时,可以先了解所在单位是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或向心理医生或可信赖的机构寻求推荐,也可以考虑一些信誉较好的商业平台。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可靠,可以从心理咨询师的学历、咨询时长、是否有稳定的督导等角度进行判断。患者在正式接受咨询前,可以通过交谈的方式对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估。 如果你发现一个所谓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其资质证书来源不明,推行价值数万元的“全包”套餐,其督导和咨询时间差距过大(例如2万小时的咨询,30小时的督导),??那么是时候“避开他”了。 “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受,如果感觉不舒服就停下来。”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