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情感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解析三种典型自我状态

时间:2024-08-12 14:08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孩子 父母 vs. 成人 您的自我状态如何?

蟾蜍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蟾蜍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我们的自我常常处于三种典型的自我状态,即儿童、父母和成人。

心理医生和情感专家有何区别_情感心理医生哪家好_心理医生情感好怎么形容

1、所谓“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感受像孩子一样,有点幼稚,有点天真,更“童真”。简单来说,我们长大后,还是会自动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童年时期的情感和行为处理模式和小时候一样,然后我们又会体验到童年时的感受,有好的,也有坏的。

当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他们更容易冲动、幼稚、做事不考虑后果、贪玩。比如,他们可能突然有旅行的冲动,或者和朋友在一起时经常做一些“无脑”的事情。这些都是儿童自我状态比较明显的表现。

心理医生和情感专家有何区别_情感心理医生哪家好_心理医生情感好怎么形容

·2. 所谓“父母自我状态”就是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基本上要么批评,要么教育别人,把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观念和价值观用言语重复,无意识地灌输给他人,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父母状态很容易把自己置于“法官”的角色,喜欢评判和定罪,要么指责别人,要么谴责自己。这样的人道德感很强(当然是僵化的),控制欲也很强。

有趣的是,很多孩子小时候讨厌父母的说教,长大后却不知不觉地变得像父母一样,开始向下一代说教,蟾蜍先生的父亲和祖父就重复着这样的角色和命运。

·3. 所谓“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以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都是情绪化的),这使我们能够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情况。(不重复孩子的自动反应模式或重复父母处理的方式)。

心理医生情感好怎么形容_心理医生和情感专家有何区别_情感心理医生哪家好

在成人状态下,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身所用,能够理性、合理地行事,思考当前的情况,评价自己的行为,或者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立即反驳。

三位一体的自我状态代表着人格的结构。每个人都有这三种自我状态,没有优劣之分。但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们会对行为和情绪做出反射性的反应。这个过程高度泛化,因此缺乏觉察和思考,因此无法开始自我反省和成长。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下,人们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不会立即反驳。那么你主要处于哪种状态呢?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