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北京回龙观医院专家刘华清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挑战

时间:2024-12-23 14:07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刘华清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看似顺利,但实际上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障碍。大多数人都能一路跌跌撞撞,但也有一些人会陷入挫折的漩涡,无法前行。他们自责、自卑,会经历各种负面情绪甚至身体症状。我们的团队就是要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面对心理疾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帮助孩子们一步步走出困境。

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孩子们虽然不愁吃喝,但他们面临着更大的竞争高等教育的压力,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比父母童年的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与此同时,许多年轻父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理念上仍然继续持有父母一代的观点。于是,更多的“问题”青少年浮出水面。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_青少年心理疾病医院_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

谁来帮助这些孩子?谁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儿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遗憾的是,我国心理治疗起步较晚,专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一名经验丰富、能够承担临床实践的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培训期可达十年以上。同时,有限的社会支持和福利待遇使得该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快速填补医疗需求缺口并不容易。为此,我们团队坚持每年举办中法儿童心理分析培训班,力求将最先进的儿童心理治疗理念传递给国内同行。

我们还建立了孕产妇婴幼儿心理健康中心,帮助孕产期妈妈和关注0~4岁婴幼儿,降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该中心是中国首家此类中心。不仅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也为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医护人员之外,每天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亲属也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民众心理健康知识仍需普及。当宝宝持续厌食、哭闹,当孩子表现出厌食、自残、网络成瘾等异常情况时,家长很少意识到孩子有心理问题。很多家长会把问题归咎于孩子调皮,甚至送去强制管理,让本来就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承受被“抛弃”的打击,这会让本来就已经裂痕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关系恶化,让孩子们更加痛苦。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队员们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通过直播、“北京回龙观医院”、“华清心理”微信公众号,向普通人讲解如何解决日常亲子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开展家庭及团体治疗、母婴观察培训等活动,将知识普及融入到每一次治疗中,帮助更多患者家庭重拾温暖与和谐。

还有与婴幼儿、青少年密切接触的社会心理工作者,如妇幼保健人员、中小学教师等。作为儿童成长环境的创造者,他们也具有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巨大潜力。

青少年心理疾病医院_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_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

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可防可治的理念需要深入人心。其实,面对这些孩子,只要我们团结社会各方,为他们提供科学的诊疗,为他们创造宽容的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大多数孩子有一天会康复。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探究原因并找到预防方法

家长参与的门诊护理

在很多人看来,现在的孩子已经衣食无忧,只要专心学习就应该无忧无虑,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抑郁?

李九菊(儿童心理病房心理治疗师):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在心理咨询领域,我们会用案例概念化模型来了解当事人问题的原因,这涉及到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一个人自身的性格和性格对问题的影响;第二个方面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第三个方面是指身体上的第四个方面是指当前社会和大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第五方面是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比如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等。

从这个案例的概念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没有一个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相对而言,年龄较小的孩子会更多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我们会从这个方向寻找原因。

罗正杰(心理治疗师):现在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工作太忙或者是爷爷奶奶催着生孩子,所以孩子出生后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将他们带离祖父母。有的孩子被送到寄宿学校,到了学校就一直哭,不愿意交朋友;有些孩子交了很多朋友,但从来不想回家。不管是什么情况,其实我们都需要引起重视。出生后,他第一次与父母分离。在与祖父母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后,他再次经历了类似的分离。然后他去了寄宿学校,相当于第三次分离。遗憾的是,每次分离后,家长都没有关注孩子的依恋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当然,这是因为人们对婴幼儿心理的了解太少了。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但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当家庭发生变化,如父母离婚、家中去世等,孩子可以通过言语表达知道父母不快乐,并将父母的不快乐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听话。 ,这让他们的父母不高兴。不再快乐了。其实,在婴儿阶段,当疾病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以后出现问题。比如在法国,如果宝宝连续几天做噩梦,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如果孩子5岁了,突然频繁尿床,可以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

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

儿童青少年心理医院_青少年心理健康医院_青少年心理疾病医院

王淑芬(开放心理病区护士长):另一个常见的诱因是父母的冲突。一对夫妇曾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导致旁边十个月大的婴儿突然癫痫发作。其实,孩子无论多大,还是有感情的。如果夫妻总是通过指责、争吵来解决问题,孩子就没有良好的自尊心,不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这种创伤可能会给一个人带来终生的不安全感和对爱的渴望。夫妻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哪怕是冷战、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都能感觉到。有的孩子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试图帮助父母“和解”,让父母留在家里。我们的团队针对童年创伤对儿童抑郁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

刘艳红(儿童心理病房主任):我们对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童年创伤经历为切入点,探讨童年创伤经历对中学生抑郁影响。探讨心理资本在两者中的作用,目的是研究制定以心理资本理论为指导的群体心理干预方案,为今后中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童年创伤总分与心理资本总分呈负相关,表明童年创伤程度越高,心理资本水平越低。心理资本作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童年创伤经历的不良影响,提升心理水平。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个体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处理问题,尽快从负面事件中恢复过来,增强自身的防护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基于这项研究,我们提出心理资本可能介导童年创伤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由于心理资本是中学生抑郁的保护性因素,以心理资本理论为指导开展团体干预项目或许能够降低个体抑郁水平。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团体心理干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干预疗法。我们的对照研究证实,在学生群体中使用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减少抑郁状态甚至抑郁的发生。这种干预方案应该推广到社会各界,让每所学校、每一个家庭都重视中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定期对中学生开展团体心理干预活动,家庭可以给予儿童青少年更多的宽容、认可、关注和支持,培养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成长为新一代青少年。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