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疏导|云天收夏色,开学季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时间:2024-09-14 14:03 天空渐渐褪去夏日的色彩,树叶沙沙作响,发出秋日的声响。转眼间,“假期余额”已所剩无几。学生们该如何适应新学期?这里有一份“开学季心理调整指南”,请大家看看! 1. 调整节奏,科学作息 开学前,学生可以制定一个贴近学校生活的作息时间,要求自己按学校时间起床、睡觉,逐渐增加每天的学习时间,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时间,不要一下子把生物钟调快一两个小时,这样会造成身体不适。 安稳睡眠的秘诀: ① 睡觉前半小时远离电子屏幕; ②睡觉前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有助于身体放松; ③听一个故事或读一本有助于睡眠的书; 2. 接受情绪并调整心态 开学前,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焦虑:“刚开学,就想回去过节……”当这种情绪出现时,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一味的抗拒、压抑情绪,只会让我们更加沉浸在负面情绪、负面思维中。其次,我们要学会接纳情绪,让情绪自然流淌,专注于当下需要做的事情,让情绪自然流淌。 情绪调节技巧“SWT”情绪调节方法: 停止——停止消极思考,深呼吸; 写——写下你的情绪和顾虑; 思考——积极思考,回忆成功的经历,寻找学校里的快乐事件; “改变”——动起来,通过运动、听音乐、看书、吃美味的食物等来改变你的心情。 3. 设立目标并逐步实现 “准备是成功的关键,准备不足则会导致失败。”新学期,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的目标要适度、容易实现,避免过于理想化,难以实现。制定一些小目标,在实现每个小目标后给自己适当的奖励,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这样,就能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4. 学会沟通和寻求帮助 开学前,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逼迫自己立刻调整到“完美”状态。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调整,让自己“慢慢”过渡。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持续处于负面状态,意识到自己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请记得学会沟通,及时寻求帮助。寻求帮助不是脆弱、懦弱、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明智的行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家长、老师、同学。 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新的学期里,都能心怀希望,遇见最好的自己。 专家简介 张平 张萍:中共党员,博士,临床心理学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硕士生导师。曾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进修学习,并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交流。河北省精神疾病法医鉴定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应激与抑郁障碍学组副组长,河北省急诊医学会急诊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精神科临床及心理治疗工作10余年,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获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擅长强迫症、焦虑症、焦虑抑郁、失眠症的临床诊治,每周一、周三设有全天心理健康护理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及专家门诊。 关于作者 刘岩 刘燕:中共党员,护理硕士,护士长,心理咨询、健康管理师,河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防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从事精神科护理4年,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管理,以及焦虑、抑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康复指导、心理护理、非暴力沟通技巧等。接受过自闭症师资、叙事护理等培训,系统学习了MBSR正念减压技术。 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二科简介: 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二科是我院特色专科之一,科室环境按照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需求布置,设置床位40张。主要收治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情感障碍、品行障碍、焦虑症、焦虑抑郁、智力低下、自闭症等;儿童常见心理行为及情绪问题:冲动行为、对立违抗行为、人际关系问题、亲子沟通障碍、网络成瘾等。病区现有医生团队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护理团队12人,其中硕士1人,护士长4人,护士8人,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及自闭症训练干预团队。开展专业精神科临床治疗,对住院儿童进行临床诊治,结合精神科药物、心理治疗、生活能力训练、感觉统合治疗等开展治疗工作。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