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科专家|开学一个月儿童精神科爆满,青少年抑郁症低龄化引关注时间:2024-08-11 14:21 “开学两周后,我们的门诊就变得很忙碌;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一病难求。”北大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林虹在近日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的口述文章中说。 文章发出后,“开学一个月儿童精神科就诊人数爆满”话题迅速登上各平台热搜。找医生看病是常态吗?开学后时期是青少年抑郁高发期吗?如何看待抑郁低龄化?就此,红星新闻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曾经因为退学失败而烧掉了自己的校服。 13 岁抑郁女孩后续采访:治疗一年后仍需接受治疗 国庆节后不久,14岁女孩小芳在妈妈黄女士的陪同下,到湖北某心理治疗中心就诊,早在2022年,小芳就被诊断出患有中度抑郁和重度焦虑。 今年3月,黄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女儿患上抑郁的情况,原本成绩优异、懂事可爱的小芳,去年升入初一并住进学校宿舍后,生活、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黄女士告诉记者,从初一上半学期开始,她就频繁接到班主任电话,得知小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和同学交往,后来又无故逃课,成绩下降。这些情况的突然到来,让黄女士束手无策。黄女士回忆,女儿进入初一后,便有了退学的念头,甚至一提到上学就恶心想吐,还经常和父母为退学而争吵。去年5月的一天,小芳再次提出退学,遭到父母的拒绝。小芳走到小区的垃圾桶前,将自己的校服点燃。(此前报道######## 13岁孩子因一提到上学就头疼想吐 被困抑郁孤岛) 如今已经过去半年多,小芳的康复情况如何?10月25日,红星新闻再次联系到黄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去年8月小芳正式接受抑郁治疗以来,在药物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芳恢复得不错:“至少她可以到教室去听课了,虽然现在还是有些孤僻,对学习也没太大的兴趣。” 据黄女士介绍,小芳克服了心理恐惧,参加了初二下半年的期末考试。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对于黄女士来说,“这说明女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今年8月暑假,女儿抑郁再次复发。黄女士回忆,女儿刚放学时心情还不错,但随着开学时间临近,作业越来越多,她又开始讨厌上学了。“有一段时间,她又像以前一样,晚上默默地哭,白天不说话。” 开学后,见女儿情绪再度低落,黄女士便带着女儿来到上述心理治疗中心进行随访,希望女儿能够重新适应校园生活,早日摆脱这场持续的“情绪感冒”…… 儿童心理诊所平均每天接诊的患者人数约为300人。 专家:全年人满为患 那么,开学后青少年心理门诊真的人满为患吗? “开学后确实会出现一个小高峰,门诊量会略有增加,但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增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玉明告诉红星新闻,之所以称其为小高峰,是因为儿童心理门诊全年人满为患。 周玉明介绍,以安定医院为例,儿童心理门诊日均就诊人数约300人,无论是开学前,还是寒暑假期间,门诊基本每天都爆满,“一般来说,患者要等一周左右才能拿到号才能看病。”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病儿童(资料图) 此外,周玉明还表示,儿童精神病住院病房的100多张床位也已满员。他向红星新闻解释,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自残、自杀行为,或者家庭治疗无效,病情持续恶化,出现严重躯体化症状,医院会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住院患者基本住满一个月后,我们就会重新考虑是否需要出院。这样的频率也无法满足青少年抑郁患者的住院需求。”周玉明还提到,即便是医院精神科的特别住院部也总是爆满,大部分患者都是15、16岁的青少年。 因此,周玉明表示,在就诊量几乎饱和的情况下,开学后虽然就诊人数有所波动,但安定医院的患者数量并未出现激增。 “放眼全年,开学不久和期末考试临近时,探访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周玉明解释,出现这两个小高峰的原因在于,开学后,学生们要从假期中走出来,重新适应学校生活,或者新学期去其他学校就读,或者要转学、开始住校。这些对于有情绪障碍的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这一阶段会成为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去准备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这会导致情绪超负荷。“当然这些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寒暑假期间,也会有大量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周玉明向红星新闻解释道,因为孩子们放假了,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医院治疗。 研究发现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高于成年人 专家:儿童精神病科就诊患者大多年龄在 14-16 岁之间 抑郁正在成为低龄化社会问题。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年)》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抑郁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22年全国抑郁蓝皮书》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18岁以下抑郁患者占总人数的30%,抑郁患者50%为学生,41%因抑郁辍学。 ↑ 2022 年全国抑郁蓝皮书调查数据截图 根据周玉明的专业观察,儿童精神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14-16岁之间,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幼儿面临情绪疾病。 为何十几岁的孩子会患上抑郁?周玉明解释道,从学术角度看,抑郁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角度看,不良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抑郁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对儿童的诊断,因此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也有所上升。” 此外,周玉明补充道:“与没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孩子相比,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孩子在特定条件下患上抑郁的几率更高。”但他同时指出,临床上,更多的情况是,孩子没有特定的明显压力,也没有抑郁症家族史,但也患上抑郁。换言之,即使没有特定的诱因刺激,也有可能患上抑郁。” 《2022全国抑郁蓝皮书》调查结果也证实,导致学生抑郁的原因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习惯、睡眠不足、学习压力等。其中,77.39%的学生患者表示导致抑郁症的原因在于人际关系,69.57%的学生患者认为抑郁容易发生在家庭关系中。 “抑郁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自杀,但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理解,感觉非常痛苦,得不到相应的帮助,得不到家人和周围人的理解和及时救助,悲剧就有可能发生。”周玉明说,抑郁从发现到治疗阶段都需要及时合理的干预,才能避免最后的悲剧发生。他还呼吁家长在发现阶段就要正确认识孩子的问题,不要受偏见的影响,不要对抑郁抱有羞耻感。在识别阶段能够接受并面对孩子患上抑郁的事实,已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实很多抑郁到辍学的孩子,都很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在恢复阶段或者某个时期,孩子们往往会过得很艰难。所以我们也呼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宽容,共同营造更加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周玉明说。 红星新闻记者 杨钰琪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