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新学期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引关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行动守护学生美丽心灵

时间:2024-08-03 14:07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寒假即将结束,中小学生、大学生陆续返校。新学期,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但患抑郁、焦虑、学业倦怠、网络成瘾、自残行为等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应如何为青少年美好心灵筑起一道保护屏障?为此,2023年,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时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于同年11月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2月21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专家们探讨了如何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呼吁加强家庭、学校、医疗、社会等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多措并举,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树立科学育儿观念,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父母的养育观念、方式密切相关。

“家庭教养行为缺失、家庭教养观念不合理等问题明显,家庭教养能力亟待提升。”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陆永丽说。据她观察,在小学阶段,家庭教养行为缺失在以四位长辈为主要教养力量的家庭中更为普遍。这些家庭因过度呵护,缺乏必要的“管”和“教”行为,导致小学生入学时及入学后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严重不成熟。

家长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也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发现,当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迹象时,很多家长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此外,一些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见,担心被贴上标签、遭受歧视,影响未来学业、就业,因此拒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或不配合治疗。

儿童心里健康咨询_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健康服务内容

对此,南京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上官金雪提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其家庭环境体系。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对改善青少年心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她建议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教育,改善家长的教育理念、增进亲子关系、增强互动沟通能力,帮助家庭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提升育儿能力;同时,应争取给家长足够的家庭生活时间,让家长有时间回归家庭,陪伴孩子成长。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心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才能更好地预防、发现和早期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建议加强对全体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完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体系,打造适合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和资源,帮助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协作等工作中有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学生应用型心理健康硕士、博士点建设,增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博士点数量,根据不同地区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名额,大力培养一线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董奇还表示,目前学校在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现、识别和早期干预方面缺乏专业的科研支持。为此,他建议推动心理学与脑科学、教育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加快研发符合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与预警方法。

儿童心里健康咨询_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健康服务内容_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校园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从丰富校园生活的角度,深圳中学副校长王新红分享了学校的经验。她认为,一方面要丰富课程设计,充分发挥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对学生强心、滋养、强化心灵的作用。同时,可以在整个学年期间开设包括心理健康校本必修课、心理健康选修课、同伴成长小组活动课程、团体辅导课程等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师生趣味运动会、校园十佳歌手、家长同伴沙龙等,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弥补学科人才短缺,加强心理健康诊治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诊疗水平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诊断和治疗。陆琳认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资源和服务能力还存在较大缺失,儿童精神科医生及床位严重短缺,儿科医生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健康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难点严重阻碍了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诊疗。

陆琳建议,应加快儿童精神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扩大儿童精神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医生认证制度,遴选一批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诊疗示范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提高执业医师综合素质和治疗效果、社会认可度,让更多优秀医学生愿意从事该领域工作。

对于加强诊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卢林说,要依托国家精神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区域医学中心、三级儿童医院等,建立国家级、省级、区域性儿童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中心,辐射带动市县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区域性儿童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疗网络,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衔接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共同体。

心理咨询儿童中心健康服务内容_儿童心里健康咨询_儿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此外,卢林还指出,要推进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常态化、标准化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基层精神心理健康机构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心理健康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青少年心理救援队伍,不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诊疗能力。

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家校医社联动

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卢琳建议,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氛围。社会相关方也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公益项目等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和服务。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要建立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会多方协作机制,做好不同类型心理问题学生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工作。”董奇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学生的发育问题、亚健康问题、失能问题会相互转化,不同的心理疾病、学习困难、适应不良等问题往往并存。他建议,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问题的学生,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明确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的协作机制、流程和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形成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闭环。(记者唐倩儿 通讯员王霞文)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