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西安陪诊师行业兴起,解决看病孤独等问题,新兴职业发展需规范

时间:2024-07-30 14:04     作者:心理咨询   阅读

西安一位来自东北的女孩,每天在各个医院当医护陪护。西安医护陪护行业的逐渐兴起,不仅解决了“一个人去看病”的孤独感,还解决了智能生活等因素带来的其他问题。作为新兴职业,医护陪护行业本身的发展也需要规范。

1.>> 陪同初次检查

母亲的疾病促使她进入医疗陪护行业

每天拍摄视频,记录点滴

“我想变成光明,因为有些人害怕黑暗。”这是张可欣的微信签名,她的朋友圈记录了她陪病人去诊所的日常生活。

33岁的张可欣在选择陪诊医生职业之前,从事的是金融工作。“我是独生女,从东北来西安十几年了,妈妈陪我过来的,去年妈妈生病了,她需要我,公司也需要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在看病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人看病,不仅孤独,还有更多的实际问题。”张可欣说,如今就医过程中越来越多智能化的“自助”环节,老年人独自看病越来越难。“我突然想到,陪诊是刚需。在网上搜索后,发现确实有陪诊医生这样一个行业,很多年轻人都在做。权衡利弊后,我做了一名正式的陪诊医生,还注册了公司。”

刚开始做陪护工作时,张可欣不敢让妈妈知道,怕家人不理解。“我之前的收入其实还可以,但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看病的经历也让我感触很深,以后我也想帮助别人。幸好妈妈知道后认可了,家人也说我做的很有意义,很对。”

10月27日早上8点,张可欣来到西京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早上来取报告,8点到就可以了。如果是陪诊,一般要7点以后到,比病人还早,提前排队。”张可欣说,团队一共有6个人,每天都在不同的医院奔波。做陪诊医生一年来,每天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跑来跑去。我身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更爱家人了。“以前我很倔强,对孩子期望很高,现在每天见太多孩子了,只要家人平安健康,这就够了。”

因为是陪诊医生,张可欣专门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记录自己的陪诊故事。“一开始我还犹豫要不要发到网上,毕竟这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很小众,怕招来非议。发了之后,收到了不少正面评论,都说陪诊是一个大家需要的行业。”

2. >>谁在消费?

主要为独自就诊的老年人

外来者和忙碌的年轻人也是主力军

心理疏导医生哪里找_疏导心理医生找去哪里咨询_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

陪诊行业主要服务对象是独自就医的老人。如今,很多独生子女与父母分离,加之大医院人头攒动,取号、看病、检查、交费、拿报告、拿药等每个环节都要排队,即便起得很早,也未必能早点看完病。“除了老人体力不济外,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为父母找陪诊。”

张可欣说,现在还有很多外地来西安看病的人,人生地不熟,年纪较大的患者不知道如何使用医院里的自动化设备。这些人也会要求医生陪诊,以减少就诊次数,提高效率。“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外地来西安看病的人少了,所以陪诊医生也少了,代看病、代取药的人多了。不能来的病人,会把当地的体检片子和检查结果发给我们,我们再去他们想看病的医院帮他们咨询,再把结果反馈给病人。”

很多医院检查都需要陪护,很多妈妈也找陪护。另外,需要陪护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是“社交焦虑”或者工作繁忙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流行懒人经济,看完医生后,把拿结果、拿药等杂事交给专业陪护人员。有些人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所以医院里所有跑腿的事情都由我们来做,他们只要坐着等就行。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也帮家属节省了外出照顾的经济成本。”

3.>>传递温暖

陪伴病人不仅仅是排队和跑腿

为患者提供心理安慰支持

张聪也是一名医护员,入行前学习了三个月,刚开始的时候,她每天凌晨3点起床帮孕妇排队做四维B超检查。“我从宝鸡来到西安,今年刚入行,排队看病时看到小孩子拿着手机挂号,老人虽然早早就到医院了,但在取号机前站了半个小时,也不知道怎么取号。”她说,随着生活越来越智能化,从自助取号到打印报告,越来越多的环节涉及到手机。对于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人来说,去医院真的是“摸黑看病”,看病的过程随时可能“磕磕绊绊”。“后来我也养成了习惯,看到不会操作的老人,遇到容易弄懂的事情,我都会主动帮忙。”

除了跑腿办事,心理安慰和支持也是陪诊医生工作的一部分。“病人的情绪更需要关爱,有一位阿姨从陕北来西安就医,因为疫情原因,她女儿没能随她而来,她一个人很无助。”张可欣说,当时她陪诊了一周,阿姨每天都拉着她的手,问她吃饭了没有。“她人生地不熟,把我当家人一样对待,我还记得她拉着我手的感觉,她让我内心很温暖,我的服务让她很安心。那一周,我是她的依靠,是她心理的后盾。”

张聪还曾陪过一位重病的“倔老头”,不听家属的话,还闹脾气,拒绝去医院看病。“老人就像孩子一样,其实身边都有家人,却叫我们帮他们做心理疏导,不听儿女的话,又不好意思不听外人的劝告,这样才能起到作用。”有的儿女孝顺,不想让老人知道自己花钱。再加上老人自尊心强,一旦听到儿女花钱找人陪护,就不会去医院。所以,陪护医生一定要提前跟家属沟通,说是老人儿女的朋友或同事,帮忙带老人看病。

4. >>走自己的路

除了辛苦,我更担心风险

心理疏导医生哪里找_疏导心理医生找去哪里咨询_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

如果你想月薪过万,还是要努力的

在注册公司之前,张可欣做了大量的调研,她跑遍了西安各大医院,各个医院在几楼,检查在哪,医院卫生间在哪,附近有哪些停车场,甚至停车场怎么收费,她都一清二楚。这些她都记在一本笔记本里,放在包里。

“陪诊不怕辛苦,最怕的是过程中的风险。”她说,陪诊订单基本都是通过网络预约,初步服务后付款。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做好一切准备后,患者当天就到医院,然后取消挂号。此外,为避免就诊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和纠纷,张可欣在接单前会与患者签订免责协议,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陪诊时必须有家属在场。

对于网上盛传的医护人员月入过万、生活光鲜亮丽的说法,张可欣表示,这是在行业中打拼多年才取得的成绩。“我做半天医护人员能挣200元,做全天医护人员能挣300元。一般都是上午就尽快做完。有的医生下午不看病人,上午看完就能直接去看医生看结果,否则就得等到第二天再挂号。”如果病人要检查的项目超过三个,当天就需要两名以上的医护人员一起上岗,分开排队,但收费还是按时间算的。张可欣算了一下,周日医院医生比较少,不接单,所以平均每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

也有人质疑,医导员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医导员没有存在的必要,还会让医导员懈怠。对此,张可欣表示,医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庞大的人群,其服务范围较广,但深度不够。相对而言,医导员的服务是一对一的,更加细致具体,两种功能是递进、互补的。

采访中,一位医护人员表示,医护人员是一个需要人文关怀和同理心的良性职业,需要情感投入才能做好,不能看成是一门生意,要做久了,人与人之间必须建立信任。“这个行业看似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做,但其实对素养的要求更高,对医护人员的监管更多是公司的直接管理,以及个人的自律。”

“我只是希望能够更加专业正规一些,希望这个行业能够一直往好的方面发展。”张可欣说,医护陪护目前在西安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接受度要高得多,这些城市的医护陪护都有专门的工作背心。她创办公司时也考虑过统一着装,但这在西安有点超前,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而且她担心去医院时会引起反感。“各方面都在探索,新的行业在涌现,监管也会随着发展而完善,未来肯定会有相关的规范、指南、指引出台,期待行业能有更好的发展。”

5.>>行业现状

强调不是“黄牛”,只是“代理”

期待行业良性发展

“请帮我推荐个名医。”“帮我找个人住院。”“帮我预约个专科。”这些都是张可欣、张聪等医护人员明确拒绝的要求。“这不属于我们的服务范围,我们也不是黄牛,很多外地患者要求医院推荐,但我们会拒绝这些要求。患者要自己预约,需要陪诊医生才能联系我们。”张聪说,医护人员的服务从医院门口接患者开始,不卖预约,也不帮患者预约。医护人员只能提供服务,不提供监护,也不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所以守住道德底线很重要,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去哪找心理医生疏导_心理疏导医生哪里找_疏导心理医生找去哪里咨询

《法制日报》今年8月报道,多年前,北京部分社区和专业机构试点付费陪诊服务。社区居民通过手机在线下单,即可享受线下医院排队取号、诊前提醒、陪诊、预约检查、报告领取及送达、诊后护理等一系列陪诊服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陪诊行业在国内发达城市逐渐兴起,但由于“医保代理”和“黄牛”的存在,早年陪诊发展缓慢。近两年,代理陪诊需求增多,陪诊行业再次回暖。陪诊医生包括医疗机构员工、自由职业者,也包括部分兼职大学生。不少陪诊公司也开发了小程序或上线第三方网络平台,在方便订单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 在下订单的时候会强调医疗陪护提供的服务都是代理服务。

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陪诊”,共搜索到385条结果,包括家政公司、陪诊公司、综合诊所、护理公司等。部分团购套餐明确写明包含排队、挂号、取药等服务。记者随机联系了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称,如果是通过正规渠道挂号,就是帮忙挂号的意思。

声音

加强属地管理

医院实行公检法联合督导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宇峰表示,陪诊医疗服务的出现,其实是第三产业日益发达、人民需求进一步细分、服务更加完备的体现,体现了社会发展从以人为本考虑问题,根据需求侧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供给侧。

谢宇峰认为,陪诊医生是目前缺乏监管的新型服务模式,如何完善管理是新课题。“一个新兴行业出现,国家标准不会马上出台,但可以加强地方管理。”陪诊医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医院,医院有权利、有责任提出管理要求,要求陪诊医生登记、备案、备案,发挥监督作用,对患者负责。卫生健康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推动管理,规范要求,明确违法处罚。“医院落实,公安、检察机关合力监督。有了监管,也能从源头上防止“黄牛”借着陪诊服务之名披上合法外衣。”

谢宇峰表示,西安市三甲医院众多,患者情况各异,人员复杂,更需要行为规范来约束,在确保安全的同时防范风险,通过规范支撑促进新兴产业有序专业化发展。

医护人员存在职业风险

可以建立行业协会或外部监管标准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东方表示,作为新兴职业,目前医护陪护尚无明确的行业准入机制、行业规范、从业资格要求,导致医护陪护行业鱼龙混杂,职业风险也较大。

王东方认为,监管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内部形成行业自治,成立相关行业协会,建立自律机制,引导陪诊医生与患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规避一定的法律风险。二是外部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行业准入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畅通患者投诉渠道。华商报记者 佘欣 刘立春/文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