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疏导|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现状及民营机构崛起时间:2024-11-30 14:07 我国工业正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具备快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行业发展已逐步步入专业化、正规化发展轨道,行业市场培育十分不成熟,行业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设有心理系的大学仅有60所左右,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较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也较少。长期以来,当人们遇到心理问题时,只能求助于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学校。近两年,民营心理咨询机构在数量、规模、人员结构、咨询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他们负责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任务。现在可以说,民营心理咨询机构已经进入了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主战场。但心理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的背景良莠不齐,根基太浅。有些人缺乏对精神疾病和异常心理的认识。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该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是否属于心理诊所,这直接影响治疗或咨询。影响。 因此,有必要强调培训的重要性。良好的培训背景和专业经验是心理咨询开展有效工作的前提。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会给当事人和咨询师本身带来负面后果。影响。 此外,还要强调监督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咨询师绝非孤例。无论辅导员经验多么丰富,在职业生涯中也会面临无奈和疲惫。心理咨询处理不好的个人情结会导致心理咨询陷入停滞。如果不这样做甚至可能会伤害客户。在某些时候,心理咨询也需要接受“治疗”。因此,为了有效帮助求助者,每个心理咨询都应该有一名专门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督导员,定期汇报咨询案例,指导前期咨询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今后咨询的方向。 此外,我们必须强调心理咨询咨询师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是专业的帮助者,必须以求助者的利益为首要考虑,合理运用其权利,履行其责任和义务。助人这个事业如果做得不好,就可能变成有害的。有意或无意泄露案主隐私、与案主存在多重关系等不良行为,会让本来可以得到专业帮助的人不再愿意接受治疗。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也将非常严重。 总之,目前心理咨询培训不正规,业绩门槛过低,培训时间过短,培训知识体系相对混乱。在德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必须获得心理学或医学硕士学位,然后接受3至5年的脱产职业培训。国内培训本来就规定了这个门槛,但实际操作起来基本没用。为了赚钱,各种培训课程鼓励或帮助考生伪造资格。事实上,心理学或医学背景非常重要。这是基本的理论基础,然后职业培训完全侧重于心理治疗技能培训。没有这个门槛,就很难把控心理咨询的素质。这方面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和审查培训机构的资质来实现。几个月的周末培训不可能培养出可以立即实践的心理咨询。但整个国内的浮躁和急于求利的心态,让人们不愿意在大学毕业后投入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学费进行职业培训,尤其是在这个职业的产出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在国外,律师、医生、心理治疗师等职业都是高级职业,所以人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进行培训,因为一旦走上职业道路。收入肯定很高,所以竞争也很激烈,能出来的人都非常优秀。但这个职业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明显的职业优势,所以不可能有人愿意参加几年的脱产培训。这个问题可能需要通过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来解决。另外,前面提到的职业优势和就业前景,是决定这个行业能否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近年来心理咨询很受欢迎,但能够纯粹通过心理咨询养活自己的治疗师仍然是极少数!如果一个职业都难以养活自己,又如何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这个职业呢?没有优秀的人才,行业如何发展?我觉得这方面需要国家的支持。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发展。理想的情况是拥有一个像心理专业协会这样的组织。培训机构的资质、顾问取得执照后的年度审核以及所需的监督均由该协会办理。 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可以随时联系爱己心理,遇见爱己,开始爱己 |